最近重看《少年派》,抛开主角们的光环,这次我格外心疼剧中那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叫娇娇,是林妙妙的表妹。小小年纪,却少年老成。父母吵架冷眼旁观,妈妈闹自杀,她镇定地打电话求救。剧中有这样一幕。妈妈赌气回娘家,爸爸带着娇娇去接她。可没多久,夫妻俩又拌起嘴来。闫妮饰演的大姨,急忙劝阻,嘱咐他们在孩子面前注意点。可娇娇斜过身体背对父母,冷冷答道:“没事,让他们说。我也习惯了。”这一幕看得让人心疼。很难想象,本该撒娇任性的小女孩,是怎么“习惯”父母的刀光剑影。好的家庭氛围就像土壤,温暖有养分,滋养孩子的一生。而不好的家庭氛围,却犹如毒药,一点一点蚕食孩子的生命力。以下这3种家庭氛围,伤害孩子至深,父母一定要避免。
01
情绪暴躁的家庭
情绪化的父母,就像不定时的炸弹,在一次次爆发中,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炸得他们千疮百孔。女星陈乔恩曾在节目中自爆,自己是个孤僻的人,常常可以三个礼拜不出门。这种对亲密关系的疏离,来自童年时被母亲打骂的恐惧。陈乔恩说:妈妈的脚步声,从楼梯上来,好像魔鬼的声音。哪怕多年以后,谈起这段经历,她还会下意识的回过头去。内心的恐惧和戒备,已经成为身体的本能。而有些孩子,面对父母的暴怒,往往选择用讨好来逃避这种恐惧。前段时间,脱口秀大会爆红的东北女孩李雪琴,就是一个习惯讨好的人。父母离婚后,妈妈变得敏感而情绪化。而她,则成了妈妈的情绪发泄出口。她每天都很担心,妈妈可能会随时骂她一顿,可她不敢反抗,还得哄着妈妈。她的学习不能倒退,生活不能变动,因为妈妈的情绪可能会随时爆发。在长久的讨好中,她丢掉了自己,长久的压抑中,她失去了快乐的能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影响着孩子面对世界的方式。李雪琴幽默的外表下,有着深深的脆弱感。她不自信,没有自我,习惯讨好所有人的意愿。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有一个安全岛。父母的爱,是安全岛的根基。它牢固地支撑着他们去探索,也治愈着他们所有的伤。情绪暴躁的父母,很难感受到孩子纤细敏感的心,也就无从给予温柔呵护的爱。父母的暴躁情绪,或许能解一时之气,却也会留给孩子一生的伤。
02
争吵不断的家庭
但如果吵架成为攻击的方式,父母在吵架中失去控制,孩子就会成为这场硝烟中真正的牺牲者。原来,爸爸不小心磕伤了妹妹,妈妈便开始责怪爸爸。夫妻俩越闹越凶,妈妈一时冲动,就把爸爸的头给砸破了。他崩溃地说:我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到底是什么想的?男孩抹着泪说,我希望他们重新回到那张照片上的样子。作为成人,我们有疲惫和焦虑,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吵架不失为一种沟通和发泄。可是,处理分歧时,却最不该用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不再恩爱,甚至变得满面狰狞,互相伤害,无异于一场恐怖片。泰国一则动画短片,就深刻展现了父母吵架时,孩子的内心世界。动画开头,小女孩在听妈妈讲故事,她吓的蜷缩起来,妈妈轻声地安慰。接着,小女孩听到了父母吵架的声音,她偷偷下楼躲在一边。此时,大打出手的父母,忽然变成了怪兽,它们纠缠厮打,拼命地想要消灭对方。小女孩被吓得慌忙跑上楼,可怪兽却追上前来,她想要逃出去,房门却被堵住了...短片里的恐怖和紧张感,让人隔着屏幕都脊背发凉。然而,这却是父母吵架时,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作家毕淑敏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父母经常吵架,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摧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这种粗暴的相处方式,会刻在孩子的身体里,影响他们一生。
03
经常抱怨的家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和他们很像——遇事的态度是悲观,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抱怨。
父母的情绪是会传染的,爱抱怨的父母就像负能量体,制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传递给孩子消极的人生态度。看过一期访谈节目,老两口的儿子30岁了,却赖在家里不工作。他们苦不堪言,寻求节目组帮助。后来,为了宽慰和照料,就让儿子搬回家中。可没想到,儿子就此坐吃山空,再也不愿出门。
要是你当初听话,不找那个女人(前女友),怎么会被骗?
他们明明是关爱和痛心,出口的话却全是指责和抱怨,仿佛儿子早已无可救药。说到底,儿子今日的颓丧和自暴自弃,又何尝不是父母抱怨的一种结果呢。抱怨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法自拔。许多时候,抱怨看似无足轻重,可它如同一剂毒药,会慢慢侵蚀孩子的身心。如果希望孩子成为勇敢自信的人,不妨戒掉抱怨,先成为阳光温暖的自己。“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父母恩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温暖的巢,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是家庭关系最敏锐的感受者,家庭氛围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作为父母,与其费心为孩子创造好的教育条件,不如给予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