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都起不好,还卖什么白酒,做什么品牌!「干货收藏」
今天,周山荣继续拿15酱说事。
有人问我,「15酱」咋就能注册呢?
这话的潜台词是,用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我咋就想不出这么漂亮的「品牌」来呢?
讲个段子:3个月前,互联网圈被一家名叫「宝鸡有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少年相信在牛大叔的带领下会创造生命的奇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刷屏了,名字竟然这么长长长长长……
一间四线城市的创业公司,仅靠名字躺刷了北上广深。
这又双叒叕是一个仅靠着名字就获得刷屏级传播的案例,同时也唤醒了我的深思:一个好的品牌名字,对公司到底有多重要?
名字起得好,预算花得少。
名字起得好,曝光少不了。
名字起得好,合作来得早。
……
不扯,说正事。
------说正事专用分割线------
说到名字,我想从中国名优白酒品牌的历史说起。
发展到今天,中国白酒的品牌名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
第一代的名字,时间上都起源于改革开放前。这些品牌名,往往以地名或地方特征,或生产原料、生产工艺,或诗词歌曲、历史典故命名。
举个栗子:1989年评选的中国17种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
这一代的企业,都是根正苗红的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所以,它们继承了当地甚至可以说中国最优质的酒产业、酒文化资源,对形成「品牌」的地名、工艺、典故等等,它们也往往拥有垄断性、独占性(此处划重点)。
转换一下时空,如果是在当下,很难想象你的新「品牌」名如果叫做「坛厂」(毗邻茅台镇的一个镇)、「九粮液」(比五粮还多四粮,确实有这么一个产品)或者「瀼河大曲」(瀼河,在河南省鲁山县),会有多少消费者买你的账?即便你信心满满,你又有多大可能把它真的培育成「品牌」?
第一代名字总体特点:难记忆、难识别、略土。
比如,茅台没「出名」以前,谁知道它是那家小二?这是记忆难、识别难。洋河,光听名字其实真心有点LOW!
第二代名字,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10多年以后,民营白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酱香酒原产地仁怀为例,90年代中期,官方统计的酒类注册商标就有200余个(1984年仁怀全县酒类注册商标97个)。
第二代白酒品牌名,仍有第一代的影子,沿用地名、地方特征等,但更加强调文化「调性」,变得文气起来。全国而言,有秦池、孔府家、百年孤独、小糊涂仙等等;四川有丰谷、红楼梦、金六福、金盆地、国粹,贵州有习酒、青酒、怀酒、贵州醇、鸭溪等等。
这些名字,有些还活跃在中国酒业江湖中。有些,早已不见踪影多年。而且,资本的身影十分活跃,比如华致酒行;跨界「打劫」开始,比如小糊涂仙。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自此以后,传统白酒命名的9大领域,即地名或地方特征、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宗教神仙、历史年代、时代特征及场所、动植物等,被「挖掘殆尽」——即便没有使用,形成产品销售,但是都已经被注册了!
第二代名字总体特点:文气了,还是很难记。
比如,小糊涂仙以文绉绉的「糊涂文化」,搅活了酱香酒当年的一坛死水。但是,你真不觉得很难「记」?
第三代名字,伴随着「白酒黄金十年」和互联网的一波大潮,大约在2010年前后开始出现。
三代名字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基本特点一是「调性」更足了,用今天的说法就是「更装」了。二是已经开始深刻地受互联网思维影响,显得比较「俗气」(也可以说成是「走心」)。有一些,是传统「品牌」在「改进」后崛起,比如「小村外」;另一些,是「直奔主题」,诉求更加明确,比如功酒旗下的「洋河蓝色经典」,以及青春小酒的优秀课代表「江小白」。
这次「升级」,白酒品牌名变得为「广大人以群分喜闻乐见」。因此,这些名字天然易记,比如「老村长」,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不得不承认,这词说起来非常顺口,而且特别容易记住,还有那么一点调调——比如怀旧、比如乡愁!
三代名字的特点:好记,调性不low,更装逼!
要在10年前,「江小白」这名你听了,会不会问这是什么鬼?而「蓝色经典」作为白酒品牌名,更是令人「莫名其妙」。
第四代名字,除了特别好记,还自带流量+洞察。
流量解决的是品牌传播问题,洞察解决的是品牌忠诚的问题。
第四代名字的时间,可能要从2015年后开始算,目前还很难找到特别出彩的案例。近期周山荣比较看好的,是华致旗下的「一坛好酒」。
「一坛好酒」其实只是副品名,全称是「金六福·一坛好酒」。一坛好酒,听这名字对自命内行的你来说,是不是有些扯淡?但你想过没,这个名字极富「场景」——买酒的,「来瓶一坛好酒」;喝酒的,「就喝一坛好酒」。名字被自然植入消费过程。
消费者说,「一坛好酒」,那试试吧。试试就试试,试完了发现酒还可以,名字还有点意思,那下次喝酒,还喝「一坛好酒」。这就是流量!
为了把四代名字说清楚,「跨界」举个栗子:「没想稻」也算一个四代名字,卖五常大米(你可能对这样的名字有些抵触,但你得明白,现在的消费者就好这一口)。
再举一个比较落地的案例,解释下什么叫做好的四代名字自带流量,先上一张图:
大家仔细看上面的图,这是几家并排开设的超市,其中一个超市老板灵机一动,给自己的超市起了个名字叫「超市入口」,于是想找超市在哪里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纷纷进入了「超市入口」。
下面,山荣再以「一坛好酒」为例,给大家详细分析什么叫自带流量:
社交货币说的是,人们都需要社交,而社交的时候都需要一些素材。那些让自己可以看起来好玩、有趣的素材,我们称之为「社交货币」。酒民们喝酒的套路,往往是这样的:
“今晚喝点吧?
喝啥?
喝一坛好酒呀”
……上了桌,
“喝点吧?
算了,不喝了吧。
没事,今天喝一坛好酒,少喝点儿
那好吧,一人一瓶啊。
行!”
你也许收获了一点点社交愉悦感,觉得这个客自己请得棒棒的。然后,你就在不自觉中,当了吴向东的免费营销员。
场景提及流量,是一个即使专业的营销人士也不熟悉概念。这里还是以「一坛好酒」为例,你是卖酒的,你跟客户扯谈,客户总会问你究竟卖的什么酒吧?「一坛好酒」啊!
这个时候,你完成了一次场景提及,唤醒了一次记忆,这也是口碑传播的机会:「你知道吗?有种酒叫一坛好酒。」场景特别正面,「一坛好酒」的一刻差不多是一个营销人一生中最美妙的一刻吧。
第四代名字在对外合作特别是媒体传播时,尤其讨喜。比如,你搞了个活动,扯犊子说什么理念、模式,但是,记者的稿子中会「不经意」地冒出「一坛好酒」的字样来——那编辑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植入」、被「强奸」了。
还有经销商卖酒,卖的啥酒,「一坛好酒啊!」这不全是「讨喜」,在一些人看来,它可能还事关「风水」问题啊!
第四代名字优点很清晰:
1.记忆度极高!
2.自带流量,有很好的自传播场景。
3.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意味着更好的打动力和转化率。
最后,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取一个好的四代名字?
1.首先要足够有趣。比如吴向东这个「一坛好酒」。
2.要有洞察。洞察是名字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有趣最多是逗比。
3.逆向思维。那些第一反应能想到的,感觉合理的,通常都不是好名字。合理的反面不是不合理,是不合常理。不合常理的,才能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难以忘记你容颜。
4.四代名字更加像是在沟通。有一种聊天的感觉,试着从聊天的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