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样的企业仁慈,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残忍
裸露在外的恶,其实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是恶,即便昧着良心也总会有所收敛。
但恶一旦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打起“善”“健康”的幌子,那才可怕,近日频频被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保健品企业就是一大典型。
前几日的权健、华林,这些天的无限极,我相信随着主流民意、舆论公愤的逐步释放,还会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保健品公司不断进入大家的视野。
这是规律。
相比权健和华林,无限极要更加无耻,在造成陕西商洛3岁女童心肌损害的大量事实面前,竟然还能恬不知耻地通过“公司明令禁止经销商夸大或虚假宣传”“对经销商的管理措施不力”“对消费者关怀不够”等滑稽措辞,推卸责任、规避风险,已经到了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不仅如此,该公司的公关部门还试图误导舆论甩锅监管部门,面对中国之声的采访,一位连姓都不敢透露的无限极公司媒体事务部门负责人称,目前公司已经联系相关部门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鉴定。
看似积极配合,实则偷换概念,在拉监管部门“背书”以逃避法律责任,用心险恶至极。
我们知道,监管部门进行产品检测只能针对产品质量本身,而非针对公司及经销商“是否存在夸大宣传”“是否存在传销”等行为的法律定性。
我敢断定,无限极的产品质量一定不会有问题,否则无限极根本拿不到直销资质。但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根本无法证明无限极不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
这是两码事,无限极公司的这位媒体事务部门负责人此时抛出所谓的“产品质量论”,无非是想用“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来将公众的负面舆论怒火引向监管部门,从而实现自己与监管单位的“舆论”捆绑。一旦监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产品质量合格的检测报告,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公开宣称“自己无辜”“小女孩悲剧是个体差异”,还会通过利益输送等方式,让一些自媒体大V为自己发声,甚至不排除以质疑“女童母亲为钱炒作舆论”等阴谋论口吻混淆是非黑白,实现舆论层面的“洗白”。
我认为,对权健、华林、无限极这样打着法律擦边球,频频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潜在心理,大肆传播伪科学理论,长期蛊惑中老年群体的作恶企业,即便个别消费者有些自己的诉求,也要大力支持,因为对这些企业的仁慈,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残忍。
不要说我太偏激,因为工作关系,我曾见过许许多多的中老年人,本可以与儿女尽享天伦,就是因为被这些企业的业务员、经销商以健康讲座、养生体验、治疗仪试用等卑劣手段不断洗脑,搞得家里钱财两空、儿女吵架,买了一堆堆的保健品,却根本没能享受到该有的健康。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企业如果不严厉打击,就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极度不负责。
从现在情况看,这次对保健品市场的舆论时机很好,希望我们的监管能从速,我们的法律能从严,彻底除掉这些已经长期存在的社会“毒瘤”。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