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百味人生之——六说生命的阅读(连载)

【九洲芳文】

丽贝卡·索匿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曰:“书是唯一在别人胸膛里跳动的心脏。”笔者有诸多的爱好,其中两项爱好便是藏书和读书。

有不少友人和网友知道本人欢喜阅读以后,也曾向本人咨询过,你能否去推荐几本自认为的好书籍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书籍是值得我们去阅读的,只因我们现在也开始一点点的欢喜上阅读了……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本人既是出于礼貌与尊重,还自认为是因为他们或她们对本人的一种信任,才要求推荐的,也曾好心好意的向友人和网友去推荐过自认为极好的书籍,也是值得去阅读一下的,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自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完全全错误与不对的。

原因皆是因为——自己明白了这样一条道理,每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和个人的喜好,绝对是不相同的,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可能会出现方方面面都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就算是父母生下来的双胞胎或多胞胎,还就算是彼此的长相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也一样会有不太一样的地方。诸如说彼此间的脾气秉性是不一样的,一个喜动不喜静,另一个爱好阅读……即便是去推荐了,也未必是适合对方的,因此说,基本上不太愿意做推荐好书这件事情了,自己也就顶多把近期在阅读何种书籍去告知给要求推荐之人,随后也就说说阅读了以后,获得了怎样的观感与感受,是否有启示之类的……

笔者的写作之路,则是起始于1995年,一直撰写到了现如今,与此同时和阅读的时间,几乎是同步一致的,有多长的写作时间,紧跟着也同样会有多长的阅读时间,也想来说说几十年的读后感。

自认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培根先生,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是说的最为透彻明了,他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这段文字当中,给了笔者这样一个启示,如若说个人是个十分欢喜阅读之人,在阅读的时候,各式各样的书籍都应该去涉猎,不能总是紧盯着某一类的书籍不肯去放手,去阅读不同的书籍,从而能让你我获取不同的营养。

走过四十五年春秋的笔者,依旧还会去觉得,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来说,处在不同性格的个人或人群,就应该去阅读不同的书籍。

譬如说:对于某一类人生性就是个较为木讷寡言之人,他或她就应该多多的去阅读一些诗词歌赋类别的文学作品,时间一长久而久之,或许就会让自己的性格和个性有所改观,可能会把从前一直存有的、木滞的神情,从而也能变得鲜活靓丽起来,人也会随之变得开朗可爱一点点,哪怕只是去改观了一点点,也同样是极好的一件事情。

又譬如说:对于那些从政的一类人群来说,像这样的人,自然就应该多去阅读史书,可鉴古今之得失,为施政提供警醒与镜照。

还譬如说:对于一些专业的作家、爱好写点文章的个人或人群而言,自认为,要尽可能的去让自己变得博学多才一点点,唯有这样去操作,才会对写作这件事情,有极好与极大的帮助。因此说,阅读是不该有什么定规和规定的,各式各样的书籍都应该去涉猎看看,不必去限制在某种类别的书籍上,说不定会对写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专业的作家和写作爱好者,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是没有固定的呢?!只因为在写作的全过程当中,会遭遇到方方面面的人事物情和各式各样的、知识的累计,若是缺少了方方面面的人事物情和各式各样的、知识的累计的话,极有可能不一定能去撰写好文章。

……

古语有言曰:“请君莫羡解花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是书读的比较多、比较广泛了,自然而然地会自带有一种难以去言说的一股书卷气,像这种自带有的一股书卷气,绝不是一两日就可以去养成的,非日积月累长年累月年复一年之功不可。故而说,对于阅读这件事情而言,既然是想去做了,就坚决不能去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还理应成为一种长期的习惯,不在乎一日千里,而贵在持之以恒。

就拿“本人的一股书卷气”这件事情来说吧,并非是自己去知晓的,而是通过从别人当中反馈而来的。在2015年的时候,笔者和一群大学本科好友以及班主任瞿素珍先生(女)去日本旅行时,当我们一群友人和瞿素珍先生参观游玩好了“忍野八海风景区”以后,在回到宾馆的路途之中,同行的傅悦阿姐和先生都异口同声地来说道:“你发觉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你比刚刚入学的时候,要懂事得多了,话也能说会道了许多,而且说起话来还咬文嚼字文绉绉的,肯定和你一直在学习、阅读不少的书籍不无关系,要不然的话是说不出这样的话语的!”……笔者则回答道:“的确是如此,中午别人吃完午饭以后,都去睡觉了,唯有笔者未曾睡觉在阅读书报刊杂志,连上下班乘车的途中也是如此,还因为笔者身体素质不好,害怕因睡午觉而得感冒,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为了不得感冒,只好阅读书报刊杂志。”……

阅读的奇妙之旅,则是在于——有一千个读者,它就会去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者说,就像民国时期的大文豪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在《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中撰写有这样一段文字,曰:“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即便去阅读了同一本书籍,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定会去产生不同的想法、看法与见解!

但凡是长期坚持阅读之人,在他或她的谈吐之中自然是少了一份浊气,也不会标点符号去漫天的飞舞,更多的是去增添了“一份雅识”,让任何人见到了其人之后,即使不开口说些什么,也会有赏心悦目之感。一个人读不读书,到底去阅读了多少的好书籍与有益的书籍,还即便其人未曾去开过一次口、讲过一句话,光光就从他或她行为处事(世)的方式方法之中,既能去略知一二,还能去管中窥豹……

对于阅读这件事情而言,个人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不管是何种年龄阶层的人,只要是个阅读方面的爱好者,并非是目光去紧紧地盯着文字不肯去放手,而是一种缘分与不期而遇的相遇,这种不期而遇的相遇,就好像瓜熟蒂落一样自然。一旦时机到了以后,就是两种生命的碰撞与相遇,一个是个人自己,另一个则属于书籍(本),自己还会去认为,各式各样的书籍也同样是有着强大与顽强的生命力的,在双方相互燃烧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去碰撞出爱的火花。

还一旦是碰到了一本合适自己的书籍,就好像是遭遇到了一个谈得来的知己,还会有相见恨晚之感,更会依依不舍恋恋不忘,正所谓古语有言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书籍就好像是知己一样,这两句古语用在人和书籍之间,个人认为同样也是对的、没有什么错误的。但凡是自己遭遇到了一本好书籍时,就会让自己的心去静下来,并兴致盎然地从头看到尾,还一旦是碰到了不是好的书籍时,最多索然寡味地去翻看一两页,至此就搁浅不再去光顾了。

与此同时,但凡是遭遇到了一本极好的书籍时,还能带给人一份愉悦之情、充实感和满足感,这种愉悦之情、充实感和满足感,不是去吃一顿山珍海味类美食、穿一两套靓衣,就能够与之比拟一绝高低的,就算是有华服裹身,若所穿华服之人,不是属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人,就是属于绣花枕头一包草之类的人,您说说这样的人生又会有多大的意思呢?!凡欢喜阅读之人,不会欢喜过这样的日子。

往往真正欢喜阅读之人,阅历又是较为丰富的人,绝对是看不上那种文字看似华美、没有什么内涵的“轻阅读”的,既是不屑一顾的,也是不愿意和这类文章“遭遇”的,原因么?!或许就是不想去做一个肤浅的人,像这样的人也是十分理智明白的,既去掷浪了时间,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一丝的好处,与其是这样,还不如不去阅读了。

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就业、竞争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可以说实在是太大了,还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就连一些求学的小孩也一样会有压力的,小孩所面临的压力则是在于,既是否能去获得好成绩,还是否能考取好学校……某些已为人父母,有了第二代的夫妻,还会把这样的压力去转移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从刚刚开始生下来的时候,就不断地给自己的子女灌输学习,要他们或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都能获取好成绩。然而,在这些父母当中,有些父母其本人就是不怎么热爱学习与阅读的,却拼了命的要求自己的子女去热爱学习与阅读,您说,这有可能去做到吗?!恐怕是不行啊……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和文章有关系的图片和文字动图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各种书籍图片乃是作者家里的部分藏书;④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1年01月24日星期日下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