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
原文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乏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译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它就会很快枯萎。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的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逐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培养他们的善良之心,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也许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吧!切记切记!

(0)

相关推荐

  •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守仁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

  • 【我心光明】王阳明:对儿童教育的方法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对儿童教育的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王守仁提出:"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

  • 【教育读书】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

    [教育读书]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 ...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性情过于直率就显粗暴,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人该有的样子.

  • 王阳明如何教子?鼓励为主,正面引导 李兵

    . "三立"完人王阳明如何教子?鼓励为主,正面引导  李兵  中华书局1912  2020-11-25 . 作为明代最大学问家的王守仁十分关注儿童教育,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王守仁 ...

  • 有法可依

    读<荀子>第二十一章 <性恶>一 (峻岫) (原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 ...

  •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训蒙大意示教读 明?王守仁 ①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 ...

  • 好的教育让孩子舒展生命

    发布时间:2021-09-09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是阳明先生任南赣巡抚时,写给各社学蒙师的教学规范,其中蕴含着阳明先生教育理念的精华,今天读来,仍给我们很多启示. "古 ...

  •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

  • 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

  • 核舟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 冉氏烹狗记原文及翻译

    冉氏烹狗记崔述[清代]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 ...

  • 慧庆寺玉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清代]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 ...

  • 宝绘堂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宝绘堂记苏轼[宋代]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

  • 峡江寺飞泉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清代]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 ...

  • 苦斋记原文及翻译

    苦斋记 刘基 [明代]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 ...

  • 观德亭记原文及翻译

    观德亭记王阳明[明代]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