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相信:理性是一面通往自我制裁的墙,而感受和联结才是打开幸福的钥匙。
如果一味听从用思维构造的“我以为”“我应该”,终究会走上一条不属于自己的窄路,不仅会迷失自己,身心也会无意识地反抗。
只有真正看见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并真正地去表达出来,才能真正接近真实的生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没有人能生来就知道这些,我也并非如此,我也曾撞上南墙,深陷痛苦。直到我遇见心理咨询,在经过3年的心理分析过程后,我才真正地找到通往自我救赎之路,找回了自己。
我想将我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也找回真实的自己。
优秀和讨好的背后,其实是纠结和痛苦
小时候的我,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在学校努力认真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喜欢,家长觉得省心。
在那么长的岁月里,我也对自己挺满意。
尤其是长大后到了工作岗位,我发现我能够很好的与同事相处,领导也极其认可我的工作能力。我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如此优秀,又怎能不成功呢?
然而,魔鬼总是隐藏在细节之中。
在第一份工作中,我做的是质量管理。当时我最大的困难,是确定在标准边缘的产品质量是否可以放行。对此我总是犹豫不决,反复纠结,觉得不放行对生产人员太苛刻,放行了又担心客户不满意。这总让我痛苦不堪,不如如何决定。
这样的纠结,在我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比如:
点菜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点什么,自己喜欢吃的不敢点,但是又不懂得询问他人喜欢吃什么;
在和他人出去玩时不能表达自己的喜好,很想去的地方因为别人不感兴趣就罢休,留下很多遗憾;
买东西时很难拒绝商家的推销,去一家店里试衣服,如果不买就觉得特别难受,感觉委屈了商家;
当领导把手放在我的手上时,虽然不舒服但不敢抽出来、更不敢对质,担心领导没面子;
甚至在和他人交谈、办事、开会时,不敢提出要上厕所的要求,只能自己憋着,直到有人说要上厕所才敢一起顺道去……
类似的事情实在太多,它们不停的在我的生活中上演。
在我在刚开始成为咨询师时,也不敢和来访者提出提前交咨询费的要求。经常被第一次来访放鸽子,偶尔也没能收回咨询费,咨询的时长经常难以掌控。直到后来督导老师说,这个部分需要我去分析。
我才第一次略微地明白,我的“只懂讨好,不敢拒绝,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模式确实有问题。
用这种模式,我获得了身边大部分人的认可,也感受到被夸奖的虚弱满足感。
但我的身体却早早出了一些问题,小叶增生在工作的第二年就已经变得有些严重;一直容易失眠,入睡困难,也经常早醒,睡不着只能熬夜刷剧到天亮;肠胃功能也不好,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也经常感受到心悸,像是一阵阵的提醒。
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我才知道这些都属于身心疾病,这也促使了我走进稳定的个人咨询。
直面创伤,才能成长
作为一个一直用理性来生存的人来说,接近咨询是一件让我害怕的事情。所以在刚开始找咨询师时,我只做了三次就停了。表面上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没通过心理咨询赚钱,家里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不想去深入幼年的创伤,更不想承认幼年经历竟然真的给我带来了伤害。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明明需要心理咨询,却迟迟不敢开始的原因。我只是不停的告诉别人,因为有以前的经历,才有现在的我,我很感谢那时候的父母。但,理性的逃避,也许暂时能让我们逃避伤害,但它终究会失效的。再加上身体的信号一直在提醒着我不能再逃了,于是,我还是再找了一位咨询师,继续开始自我探索之旅,这一次终于能够坚持下来。因为如果承认了伤害,就意味着指责亲爱的家人,那些为我贡献了那么大的精力和心力的家人。我怎么忍心这样去做呢?所以我对家人亦步亦趋,总是以最好的面目给他们,尽力去报答恩情。但也正是这样,我和家人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一定距离之外,没有亲昵的举动,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从不喜欢麻烦别人,只要能自己解决的或是可以用钱解决的,绝不动用感情。而这也是阻挡我在咨询中暴露自己的最大障碍。到咨询的第二年,记得有一次特别的机缘,让我重新体验了幼年时因为养育人转变导致的创伤经历,我看到自己被抛弃在荒野,无人问津。我完全被奔溃的情绪所包围,而此时,咨询师就在身边陪伴着,最后说了一句:“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把全部都给你。”那一个瞬间,好像拨开了那层层包裹的迷雾,我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用讨好的方式去和别人相处,因为我害怕被抛弃。那一个瞬间,好像充满无限的能量,我心中那个受伤的孩子,终于被疗愈了。她的需要、她渴求的爱,终于被看见和被回应。不仅是被咨询师看见和回应,也是被现在的我看见和回应。这种看见和回应如此美好,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不会被抛弃,我是被爱着的。从那之后,我开始打开自己,并能够察觉到自己真正的感受。原来我用理性来思考和欣赏生活,思维上觉得这个不错那个也很好,经常喜欢发朋友圈,展示自己以为的看见,但心却不知何方;而现在,我更多的是投入其中,真正的用眼睛感受美好,用身体与空气接触。不管是天边的云、还是脚下的草,都在我的世界里拥有了感知的信息,我深知我的心和我在一起,而我和世界在一起。在生活中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我可以对他人表示明确的拒绝,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去饭店点菜再也不害怕,和他人相处也不刻意,和爱人从原来只会冷战到现在可以调侃、也可以愉快的争吵。特别是咨询的时候,更容易觉察到彼此的移情和反移情,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样的边界,让自己更加舒服,也同时让他人清晰,生活就变得轻松美妙起来。当然这样的改变,是一点点发生的。经常做完咨询后就觉得已经很好了,自己没什么要改变的,但是下一次,又让自己发现了卡点,又有了新的突破。通常很多时候咨询中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有真正的改变,只有咨询结束回归到生活,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会这么表达了、我会这么做了。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我停不下咨询的脚步。这种奇妙的感觉,就是成长,一旦开启,你会发现充满惊喜。经过这么长久的咨询体验,我经常也去反思咨询到底给了我什么。首先能和一个人保持这么久以来的亲密关系,对我已是不易。特别是在关系里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和关爱,觉得虽然只有在那50分钟里被认真的对待,也能够滋养了内心。那种被在乎,被深深的理解的感受,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在咨询中,我会排斥分析,但有时候的诠释,却会让我醍醐灌顶。我理解的是我们都需要信仰,所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能够疏通我们内在的拥堵。我们要利用好理性,而不是被理性利用。安全关系内的理解,是最丰富的营养,能促进反思,也能促进自我关怀。当我和来访者工作的时候,也会发现,关系的持续保持,对一个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我们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带着孤独来寻找联结的,而咨询关系里的联结最纯粹。在拥有良好的关系时,咨询师良好功能的一部分,就能被来访者吸收。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有一些创伤,而我们的生存策略是去忽略或者包庇那些创伤,好让我们能够活下来。但是如果要活得顺畅,活得好,就不能一味地忽略和包庇。不去清创,问题只会层出不穷。就像分析心理学里说的“情结”,带着我们进入一种强迫性重复的节奏。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情结”再现时才容易被抓住,被处理。修通一个个“情结”,也就是在心理咨询中,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曾经也积累了创伤,现在也走上了窄路,那么说明也许是时候去修通、清理它们了。走进咨询室,勇敢的踏出改变之旅吧,去享受这个改变的过程,去发现人生原来不止一种范式,而是充满可能性;去探索自己不该只听从一种标准,而是可以自由地去生活,随心地去体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美国亚利桑州立大学心理学硕士在读▷擅长疗法:客体关系取向、沙盘疗法、人本主义取向、儿童游戏治疗如果你也想和咨询师聊聊,可扫码了解王丽芳老师的详细资料,王老师现有9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次。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如果不确定自己的问题是否适合咨询,王老师也有限量预沟通名额,仅需29.9元,就能一对一和王老师沟通20分钟,以最低的成本了解自己的咨询过程将如何开展。
刚开始只是阴差阳错学习了心理学,希望能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有价值的人。后来发现探索人心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特别是更加深入了解自己以后,成长变成了幸福。坚持下来是因为能和人的心灵相遇,一起行走一段旅程,那种陪伴的关系动人心弦。
咨询提前预约,确定时间,经过3-4次评估,适合进入正式问题解决阶段。家庭咨询平均4-8次,个人咨询根据问题和来访者的要求不同设置短程、中程、长程,儿童以沙盘游戏、游戏治疗为主,短程8-12次,中程12-36次,长程36次以上。如有个别特殊问题,可以一到两次进行分析解决。
咨询会带来改变,但改变会有痛苦,会有迷茫,你会发现坚持走下来一定有巨大的收获。后来的你会感谢那个坚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