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干法修正想法
文丨杨德振
最近阅读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曹岫云翻译的经营管理类书籍《干法》,书中以日本著名企业家、“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过往经营管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实际“干法”为引线,分门别类,抽丝剥茧,信手拈来,娓娓道来,以事说理,切中肯綮,深透膜里,让读者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并非“高、大、上”和深奥难懂的殿堂理论,而是触手可及、随机应变、因物赋形、因性赋能的一种实际而简单做法、实操实践。书中许多“干法”都称得上是“干货”,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说,不啻于“实操手册”,可以“拿来”就用,边读边用。正如翻译者所讲:“《干法》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本书又不像是具体方法,它着重论述工作方法之前的问题,着重阐述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此书高屋建瓴,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让人受益匪浅。
因此,在看完此书后,狗尾续貂,我觉得“干法”不仅可以丰富思路和理论,拓宽经营与管理的视野,获得良好的收益和智慧积累,而且还可以修正决策思维中的谬误,弥补管理链结上的缺陷,纠正经营流程中的偏差,修补填充市场对接思路中的“短板”,丰富并发现创新的机会,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优势资源;简单的说,“干法”可以修正“想法”,让经营管理的各种“想法”在“干法”中得到淬火、提炼、检验、成型、变现,让各种“想法”更加接地气、更加前瞻、成熟甚至具有更科学的价值和实操的可能。
在经营管理中,拥有各种各样想法的人不少;有的人想法奇异诡秘,高深莫测,很难付诸到“干法”中去实践操作和佐证;有的人想法很多,但多流于浅尝辄止、蜻蜒点水,没有系统性和具体连贯操作的可能性,见不到效果的最终结果;也还有人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最后成了“西瓜”地里的“猴子”,丢了“西瓜”拣了“芝麻”,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忘了企业最重要的使命和根本宗旨;也还有人异想天开,不顾企业实际,盲目跟潮流,模仿别人的产品跟风,最终“扬短避长”,把企业带入灾难之中;也还有人干企业没有任何想法,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在岗位上按部就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企业葬送在“冷水煮青蛙”的绝境中......如此种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者或企业家,说白了,他们既没有一个认真工作的“干法”,更没有前赡性的眼光和科学缜密的“想法”,造成这种尴尬和困境的具体原因是他们在“干法”中没有边干边学的能力,也没有边干边补充自己能量的本事,“干”得窝囊,“干”得令人失望。
中国古人曾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一个人的“想法”;要走在干事的前面,就要有想法,“想法”充分并周全了,再认真去干,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实效的;没有成熟“想法”,盲目去干,不造成“盲人摸象”的现象才怪?!许多事情半途而废、事倍功半或进行不下去了便是倒证。
而在实际的“干法”中,如果善于琢磨和积累,许多成型而又成功的“干法”是还可以修正原先许多“稚嫩”的“想法”,这是以实践结果为导向的智慧,是一个人不是天才、最终可能成为天才的可靠路径,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用“干法”修正“想法”、又用“想法”去丰富“干法”而最终走上日本“经营大圣”之“神坛”的,这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和导引。
仅有“想法”,没有“干法”,犹如“纸上谈兵”,仅有“干法”,少了“想法”,不免坐地划牢、手脚和思想被缚;做企业,只有把两者充分糅合并用起来,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熟和成功。
“想法”支配着“干法”,“干法”又丰富和修正着“想法”;一个高明的企业家,能从这个辨证思维中悟出企业管理的真谛来,也就达到了人生事业辉煌的巅峰时刻了,稻盛和夫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其实,做企业如此,做人过日子亦应如此。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导行动,干法修正想法。
二O二O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