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徽章永存

​云庆公,于1928年出生在磜背村的农民家庭,兄弟五人中排行老三。儿时兄弟多,父母靠着耕山作地维持生计,在山区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锤炼、顽强地成长。磜背山区这方水土养育了他,高耸入云的香炉嶂山脉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磜背村山高林密的自然条件,磜背山民善良质朴的民情风俗,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使磜背村成为解放战争的游击区。游击战士扎根山村深入群众,磜背村民无私无畏,敞开温暖的胸怀,与游击战士同呼吸共命运,军民关系鱼水情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点燃星星之火,宣传革命理论传承红色基因。1948年,血气方刚的云庆公受进步思想影响,果断地加入了游击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游击队战士。艰苦的生活环境锤炼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情势,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于游击战的淬炼中迅速成长。

据同村的许发元伯回忆:村子里陆续有罗云庆、罗志明、许兰香等人先后参加了游击队组织。当年游击队驻扎在村子里,自己与战士们的关系日益熟络,在战士们的鼓励中,他向游击队的领导钟文聪、钟壬胜等同志恳切请求,表达跟随他们参加革命的意愿。在钟庆昌同志的接应下,许发元伯成为继罗云庆等人之后,磜背村中的第五位游击队员。

许发元伯还回忆说:长潭高台庵战役是蕉岭刚解放时,围歼退守在那里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林岳残部的战斗。亡命之徒林岳,是本县南山下人,在蒋家王朝土崩瓦解的最后时刻,仍执迷不悟,抱着中华民国最后一任县长陈英杰的大腿,退守在长潭高台庵一带负隅顽抗。他说:“与之正面火拼的主力以‘东纵’的战士为主,我们游击队员负责提供一切后勤保障,我本人在运送枪支弹药的行列中。”在回忆中他提到“千兵坪”和“乌头山”两处鲜为人知的地名。他说在“乌头山”还牺牲了一位东纵的指挥官,由此可以想象在乌头山欲血奋战的情景。

在云庆公生前,我们无缘聆听他的感人故事,姑且引用发元伯的讲述,以佐证云庆公在长潭高台庵战役中惊心动魄的经历。因为他们都是游击队战士,肩负共同使命。

解放后,云庆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0年冬应征入伍,编入蕉岭县区中队、县大队,是武装队战士,穿上绿军装以身许国。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2年春编入中南军区,于当年12月开赴朝鲜,开始他伟大的抗美援朝征程。他所在的第45军130师388团,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他以二营机枪连战士的身份,换防驻守上甘岭(月峰山)阵地。在停战协议签订之前,上甘岭阵地上依旧硝烟弥漫。战士们视死如归,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固若金汤的钢铁长城,在枪林弹雨的上甘岭阵地上,留下勇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不负韶华,让忠诚的热血为疆场燃烧,云庆公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曾多次立功,塑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高大形象,树军魂扬国威不辱使命;他从战士升任副班长、班长,1955年被授予“中士”军衔。

转业后安排至西安兵工厂工作,属于一级保密单位。他退伍不退色,为国防军工事业做隐姓埋名人,在军工生产第一线默默奉献,在铸盾强军的征程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是厂里的技师,热爱军工生产,情系国防事业。

斯人已去,纪录云庆公荣耀的“抗美援朝纪念”徽章依然熠熠生辉。徽章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徽章必将永远鞭策后人励志进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