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作品335号第9首
演奏者:Claudio Colombo
文 | 莫沄
▼
觉得好听吗?
选自车尔尼《连奏与断奏练习曲》(Op.335)的第9首,降A大调练习曲。
尽管它不大像一首练习曲。
很少见到这么细腻这么浪漫的车尔尼,对吧?
平时听习惯了古板的车尔尼,突然遇上这么一首,老腊肉变小清新…
这画风突变得…我有点回不过神来啊!
其实这个练习曲,是一首女高音的小咏叹调。
或者,不妨把这个小曲子看成是某位女孩的肖像画,就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一样:温雅恬静、宛丘淑媛。
这个作品,总让我联想到贝多芬《降A大调第12号钢琴奏鸣曲》(Op.26)的第1乐章,也就是那首变奏曲的主题。
二者不但调性一样,连速度、句法、音乐形象的刻画也类似。贝多芬的那个主题,同样是一首女高音的小咏叹调。
▼
现在从头讲一下这个作品的演奏,我们先看一下它的乐谱。
作品是三段曲式,降A大调,一个较为安逸、稳定但又不失浪漫的调性。
作品带有一些复调的因素,右手是一个女高音小咏叹调的旋律,左手则是有点类似于弦乐一样的伴奏。
我们不妨把伴奏都去掉,唱一唱它的高声部旋律:
这样会比较一目了然,对作品的乐句更容易把握。
▼
A段1-2小节的第一句与3-4小节的第二句,是一个并列的句型。
虽然没有力度标示,但是这里我建议采取轻一点的力度。而且这两个句子,是西方声乐作品中常见的橄榄形的力度形状。
所谓橄榄形,就是从弱开始,到中间或者偏后的地方最强,然后弱下来。力度上的标示就是:<>,就像是橄榄的样子。
所以演奏这里是,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
开始一定要轻柔,这样才能显示出恬静的咏叹调歌唱;要是触键太强硬,那不是咏叹调而是…唱K:
第三句是一个长句子,5-8小节,是第二句的基础上音域更高,语气更强烈一些的延伸。
当然,车尔尼是不会写上这么详细的乐曲标示的,这只是我自己的个人意见。
▼
需要注意的是:乐曲的第二段是从第8小节的最后一个八分音符开始,而不是从第9小节开始。
可能有人会奇怪,这不明明是强起的作品吗,怎么会前面还多了一个八分音符的?
Sorry,按照音乐的规律而言,它还真是弱起的。
我们看第16小节,最后是一个八分休止符。
它其实就是补回上一句的那个八分音符。
这种情况,与门德尔松无词歌里那首著名的《A大调春之歌》(Op.62 No.6)是一样的。
这里左手增加了对位的伴奏,形成一个对答,仿若男女之间的对话一般:
▼
往下的B段,音乐转到了f小调(同主音小调),力度上也是f:
素材上还是沿用了开始的东西,所以这里是一个展开性的句子,只是因为小调的原因,语气比之前更为强烈。
▼
25小节开始是再现A的部分,旋律转到了中声部,与之前有所改变。但音乐的情感、语气、处理方式等,与开始是基本一样的:
练习时,请注意把复调声部的对位线条弹清楚就好。
另外旋律与伴奏之间,请尽量弹出不同的层次,显得主次有别,别让高声部的伴奏,盖住了中声部的主旋律。
▼
我知道这篇文章不搞笑,不过我把整个教案都丢出来了,也是够诚意了吧?
写了这么多,您想去弹一下这个作品吗?
也许,这个小东西在车尔尼的作品里,不算是很伟大的一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