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病举隅(27):添足

“添足”出自成语“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后喻多余其事,多此一举等。当代大家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补遗》中说道,“诗文斟酌推敲,恰到好处,不知止而企更好,反致好事坏而前功抛。锦上添花,适成画蛇添足。”作诗,不知言尽,一味添加意境,反而受其累赘。比如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便有“添足”的成分,所以便有了后来的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删足”之后,简明轻快,更易流传,为人诵记。

在唐诗之中,也有不少“画蛇添足”的作品,有句中“添足”者,也有句尾“添足”者,当然也有不忍割爱者。下面便分别举例说明之:

譬如吴融《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此诗全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联想,把诗人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委婉细腻。颇有温(庭筠)李(商隐)之遗风。然此诗有二误,其一,“暝”字一般为平声,此处应为仄声,虽然“暝”字也可做仄声用,但只能理解为“夜”也。若作“夜”说,则语境不通,且与末句“笼日”意象产生矛盾。故此处可判出律。其二,“林空”二字便是“添足”之语,明明身在“墙外”,何时又跑到“林中”去了?再者“一枝红杏出墙头”,亦不成“林”。其境也有“添足”之嫌。不如改为“情深色动莺先到”,再接“春浅香寒蝶未游”,大有一气呵成之感。鲍依云在《退馀丛话》中论及此诗道:“圆朗妍逸,风调有余,以之献酬群心,可使一座倾倒。若欲厉气骨,以格韵相高,号令风云,摧坚掐阵,须更上一层楼也。”斯言颇为中肯。

又譬如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本诗的前四句,渔翁由显而隐,山水由隐而显,二者交融一体,如果全诗至此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大有蕴藉。然而柳宗元意犹未尽,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又交待了渔翁的去向。不仅与前面的叙述角度相矛盾,夈破坏了全诗的意境和神韵。虽然从这两句单独而言,确为佳句,但置于此诗,实属多余,是属诗人不忍割爱者。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载,苏东坡曾手书此诗,且跋曰:“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南宋严羽对此极表赞同:“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偶》也评道:“柳河东《渔翁》诗至‘欸乃一声山水绿’收束,颇有含蓄之致,实于不足之中见足。乃必藉云之相逐,点出‘无心’二字,政见其有心于‘无心’,了无余蕴,是求其足乃转不足也。”可见,“添足”对诗词整体的破坏是巨大的。

再看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此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云:“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沈德潜《唐诗别裁》云:“不言朝家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虽然此诗为历代名家所推崇,但也不免有“添足”之病。清代田同之《西圃诗说》一针见血指出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其实,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句是多余的。诗贵含蓄,末两句把主题点明,余味就没有了。说明“思远”之事,“玉关情”三字已足。

刘勰《文心雕龙·熔裁》云:“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又论“删芟”之准则:“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随分所好。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刘勰虽主张繁简应各得其宜,实际就是要大家避免“添足”之病。

据《唐诗纪事》载,祖咏在长安应试,文题是“终南望余雪”,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祖咏写完“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便交卷了,考官诘问他,祖咏答道:“意尽。”考官不悦,祖咏因而落榜。此诗确系佳作,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本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云:“古今雪诗,惟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评价不可谓不高。不过诗人写诗为了不“画蛇添足”,连自己的前程都不要了,如此自重,真乃吾辈之楷模也!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日历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长安一片月光下,千家万户传来捣衣声. 秋风一阵又一阵地使劲吹,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玉关情. 哪一天才能扫平胡虏,丈夫不需要远征边关. 注释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 ...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是何意?很多人理解错了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我们还小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获得艺术的熏陶,还能启迪思想,以及陶冶情操.所以有很多人,便渐渐地爱上了古诗词.由于语音 ...

  •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捣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 ◆ 来源 | <李太白集>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子夜四时歌"原是南朝乐府民歌, ...

  • 唐诗诗病举隅(33):偷懒

    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有时不免仓促,在遣词造句上,就会有"偷懒"的行为.只要诗人一"偷懒",读者是可以觉察的.譬如宋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

  •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qu ...

  • 唐诗诗病举隅(30):联边

    何为"联边"?简而言之,联边就是一句诗中所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柏梁诗>:"柱枅(jī)欂栌(bó lú)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quo ...

  • 唐诗诗病举隅(29):逐奇

    诗词创作到了一定的层次,因为不屑重复前人词字.往往另辟蹊径,遣词造句,常用难字和僻字,希望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结果"逐奇而失正",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

  • 唐诗诗病举隅(28):乱叠

    近体诗讲究避开重字,但对于叠字而言,却是个例外.据网络大数据分析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者的有二百篇,比如雎鸠"关关"之声:桃花"灼灼"之 ...

  • 唐诗诗病举隅(26):吃字

    "吃字"是指人在情绪激动或急切时把某个音节的字漏了过去,或与其他字词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诗词创作中,束缚于字数,拘限于声律,有时不得不在词语上作一些省减,这就出现了"吃 ...

  • 唐诗诗病举隅(25):颠倒

    颠倒,亦称"倒装".即上下.前后.左右次序倒置.在诗句之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颈健."  ...

  • 唐诗诗病举隅(24):语生

    语生,即言辞生疏,常令人感到艰涩难解.语之所以生者,往往系人生造和杜撰而成."语生"容易使人误读,故为一病.黄山谷曾在书信中有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 ...

  • 唐诗诗病举隅(22):换韵

    换韵,亦称"转韵".是诗歌隔若干句转换韵部的现象.换韵的目的是为了造成诗歌声韵的起伏跌宕和节奏的变化,具有强烈的音乐美.不过,律诗.绝句是不能换韵的,出现"换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