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钱穆先生一样,在时代急流中立定脚跟——“钱穆逝世三十年后的新世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正值庚子巨变之年,世界局势云谲波诡,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大半年亦未见消歇。如何在沧海横流中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在现代当下实现中国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乃至个人如何像钱先生一样在时代的急流中立定脚跟,都是我华夏有识之士绕不开的难题。
 
202010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中国政治学》辑刊主办的“文明竞合与秩序重整:钱穆逝世三十年后的新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2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钱穆先生的文化思想、法政思想、史学成就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是继2015年7月常州“纪念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论坛和2018年11月曲阜“钱穆先生与中国文明的现代成熟”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钱穆研究的盛会,为方兴未艾的钱穆研究提供了新的助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中秋教授报告了论文《论士人政府的政治自主性》,从社会科学的“国家自主性”角度切入阐发了钱穆先生“士人政府”概念的深厚意蕴。
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以《漫谈钱穆的遗产:今天要不要坚持旧学的矩矱》为题畅谈钱穆先生坚守旧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以及对后人的启示。方教授指出,钱先生的学问不受限于现代学科分类,对现代性的理解未受进化论干扰。进化论对20世纪中国学人有毁灭性的伤害,狭义的港台新儒家徐复观、牟宗三就颇受进化论的误导,迷信制度决定论,而钱穆先生慧眼如炬,深刻指出人事的重要性应在制度之上。谈到动情处,方教授不禁感叹道:“相比钱先生,我们缺乏坚实的精神信仰,我们的生命没有底气、没有一个伟大民族的梦!”引发全场诸多共鸣。
北京师范大学张昭军教授报告了论文《问题、理路、启示:钱穆作为经世文本的》,指出钱先生的代表作《国史大纲》之特色可简单概括为“通览全史而觅取其动态,国史常于和平中得进展”。作为现代性霸权的抗议者,钱穆先生通过返观历史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用心颇值得后人深味。
上海财经大学徐国利教授的论文《钱穆新史学理论的创建及其与传统史学的关系》指出钱穆先生的史学并没有一味守旧,而是一种“守旧开新”的新史学(亦可称之为“新通史”)。传统史学在钱穆“新通史”的创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传统史学的通史观和“通识”意识、儒家的人本主义生命哲学、传统考据方法与传统史家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的修养论,形塑了钱穆文化保守主义新史学的概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刘璐瑶报告了与其导师张耀南教授合作的论文《“天下主义”及其当代回应——兼及钱穆先生“天下主义观”》。该论文细致梳理了先秦诸子百家“天下主义”的多种历史形态,并回溯了近代以来多位学者对“天下观”的回应,如梁启超就曾构想过“世界主义的国家”。相比某些学者将天下主义矮化为“极端个人主义”,钱穆先生为“天下主义”提供了正解,其“天下主义观”的基本格式涉及同化更新、化外、化佛、化耶、化欧美等多个层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提法正是天下主义的另一种表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田飞龙副教授报告了论文《钱穆的法律秩序观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田教授指出,钱穆先生是一位立法意义上的思想家,面对20世纪左冲右突的激进氛围,始终冷静持守保守理性。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沈蜜报告了她与马猛猛合作的文章《“欲去为龙叹管宁”——近三十年钱穆研究综述》。文中指出1986年《人民日报》摘录钱穆先生《丙寅新春看时局》展望两岸和平统一的篇章,是钱先生离开大陆后文章首次被大陆官方媒体刊载。并分别论述了刘述先、余英时、戴景贤、钱婉约、罗义俊、郭齐勇、汪学群、陈勇、徐国利、刘巍、张昭军、瞿骏以及美国的邓尔麟等学者对钱穆先生学术思想的代表性研究,以及几次以钱穆为主题的重要学术会议。并关注几个重点问题,如围绕钱穆与“新儒家”关系的争议、“中国专制论”的反驳以及近期姚中秋、任锋、田飞龙、秦际明等人对钱穆政治思想的挖掘,最后对未来钱穆研究的继续深入也做了初步的展望。
天津师范大学张舒讲师《政体简化论古史叙事的反思与超越——钱穆政治史学探析》一文对钱穆的政治史学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钱穆先生化时潮为统纪,推进政体理论的复杂化的巨大贡献。张舒指出,钱穆对新士人精神、大一统立国之道以及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化等命题的深刻论思,对于现代政治发展和当代历史政治学的推进意义重大。
此次研讨会成果丰硕,重新发现了作为史学家、思想家、法理学家以及历史政治学家的钱穆,以“文明竞合与秩序重整”为主题,在文明史的宏阔视野下,重点研讨了钱穆先生的士人政府论、治体论、天下观、法律秩序观、宋学观、经制理论、监察理论与立国思想。三十年过去,钱穆先生学术思想历久弥新,其智慧之光因时间的淘洗而更显夺目,不断启迪和温暖着后人。

(文字来源:“历史政治学”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