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岭的商贸通道——华州石堤峪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石堤峪
作者 邵拉雄
华州石堤峪(俗名石头峪)位于杏林镇南部山区,峪口海拔503米。东连太平峪,东北距小敷峪口约8.5千米;西连马峪,距桥峪约7.9千米,是华州第一峪。峪深直线距离17.5千米,峪道相对宽阔平缓,峪内竹木多,有闪长岩(黑芝麻)矿,是优质建筑石材。
华州石堤峪 陈宝山摄
石堤峪共四个行政村,依次为车湾、灰池、天崖、康坪,22个村民小组,2000人。入峪第一个落脚点是七里楼,溪水川流不息,山道蜿蜒曲折,大路旁七八户人家。民谣有“上七里(至东吉口),下八里(至峪口),金香炉,在楼里”。早年这里有一座建造精致的小阁楼,古香古色,楼内供奉着观音塑像,观音像前的香炉,金光闪闪,启明发亮。七里楼之名便由此而生,“文化大革命”中阁楼被毁,唯几扇老式店铺木门,似在诉说当年这一带的兴旺与繁华。电视剧《渭华起义》一段剧情曾以七里楼为场景,在此拍摄。
石堤峪七里楼 民居 张文摄
七里楼以上是车湾村委会所在地,车湾包括车湾、七里楼、上店、下店、桥吉口、东吉口、西吉口。东吉口在东吉沟、西吉沟、桥吉沟三条沟的交汇处。河道宽阔,地势平坦,河两岸散布着十多户农舍,平地长庄稼,山坡上有茂密的竹林和核桃、板栗。农舍院落宽敞、房屋明亮,绿竹入幽径,碧水绕新村,环境异常清静。三条沟内亦有流水、田地和住房,水纹细碎,梯田层层,峰峦绵绵,凸现丹青。
石堤峪车湾村 张文摄
石堤峪峪大沟深,河流水丰,很早就被民间利用,构筑水磨。清代《续华州志》中记载:“石堤峪山居以木为机,引水舞蹈,磨榆杏杂木作香……上下盖有千轮……”并将《石堤香轮》列入棫林八景诗:人生巧夺旋乾势,留作机关运水磨。大屑翻成堆潋滟,涛声散处舞婆娑。千轮较古侯同户,万姓从今利自多。惟此谷中资众赖,穷檐谁不饱山阿。
石堤峪河道 lzying摄
东吉口上行二三里,河东一条沟岔叫红眼岔,红眼岔有十多里深,原有居民20多户,并有一所小学校。这里属灰池村一个村民小组,红眼岔垴是仰天池,能通往潭峪和小敷峪。
红眼岔沟口上行为灰池,灰池又分为上、中、下三灰池。中灰池是石堤峪的中心,解放初是灰池乡乡政府所在地。灰池小学亦在此(始建于1943年)。1998年由美籍华人严存、清华大学教授关英介绍,美籍华人刘文进捐资13万元人民币,杏林镇政府投资5万元,各方集资3万元,重新修建,改名为文进希望小学。灰池一带,数里傅粉,不知造化,白石装点,河宽水平,碧水击白石,绽放小雪莲。两岸民宅散布,
单庄独院,有简易小木桥支架河上,与公路接连。
灰池木桥 张文摄
灰池以上,河东有秋岔沟,沟深十多里,有20多户居民,属天岩村一个组,由秋岔沟垴翻越,可到小敷峪天崖沟。河西有春岔,沟深十多里,住着20多户居民,亦属天岩村一个村民小组。春岔有两棵古树,一棵是八角树,高6米,胸径0.36米,树冠28平方米,树龄至少300年。另一棵是华山松,高24米,胸径0.68米,树冠170平方米,树龄200余年,树皮龟甲状开裂,树叶五针一束,远望好像黄山迎客松,近看如同巨伞遮太阳,雄伟高大,真乃镇山将军。
天岩村华山松 自林业志
再往上就到了天岩子,天岩村辖天岩子、苇家河、春岔、秋岔、澡塘身、东石门、西石门。天岩子河西果有悬崖耸入云天,呈“峻特直上不可攀”之势。河道旁有10多户居民,房子和山区其他地方的民房结构基本相似,板打墙,墙驮檩,只是石堤峪的民宅显得更宽敞,更坚固,更漂亮。
天岩子往上有东石门、西石门。东石门沟深七八里,无人居住。西石门沟深十多里,散居着20多户人家,属天岩村一个村民小组,沟口地名叫澡塘身。再往上,是东野牛和西野牛。西野牛沟浅而小,先仅一户人家,后来还迁走了,已无人居住。东野牛十五多里深,住着近20户人家,属康坪村一个村民小组。因为沟口有座山梁,形如牛头,故称野牛沟。山梁顶上有棵巨松,高达三四丈,身粗一搂多,独自挺立山梁,如同巨伞,舒展撑开,被誉为伞松。野牛沟口向里200多米,河心一块三间房大的蛤蟆石,头对东野牛,屁股对着西野牛,据说当地人认为是影响着东野牛人气不旺的原因(人口始终未突破60人),遂将蛤蟆朝东的头砸掉,果然出现转机,东野牛人口增至90人。野牛沟内土地贫瘠,多石少土,改革开放后,山林承包,树木迅速繁衍,生长着茂密的漆、杨、青岗木等高大乔木。从野牛垴翻岭可到小敷峪焦峪沟和王户岔的东仓。
野牛沟风景 张文摄
野牛沟往上是木子沟,河西是南台子,南台子有10多亩稍平缓的土地,住着10多户居民,属康坪村一个村民小组。再往上便是康坪村,辖康坪、南台子、木梳沟、野牛、小树沟、黑沟等。
康坪附近有10多户人家,是一个村民小组。康坪以上不远,河东是大树沟,大树沟无人居住,内有松林,沟口河道里原有大潭一个,后遇山体垮塌,大潭随之消失。大树沟口往上转过一道山梁,是一段比较平缓的河道,几间民房坐北向南,依山傍水,形成一个院落,取名黄家院。黄家院一带山青、水秀、林密、草茂、坡缓、石奇。农户的男主人豪爽、豁达,女主人温柔和善,显示出山里人典型的勤劳善良性格。黄家院上面河东是小树沟,沟内有10余户人家。这里松林秀美,山泉清冽,平滑的光石槽上形成了一段迭宕瀑布,淙淙有声,透出一股静谧气氛。
小树沟口以上,路越来越窄,林越来越密,水越来越小。河道边有户人家,地名叫瓦光庙。瓦光庙以上就进入了密林无人区,上五里左右至石板岔口,石板岔是一条小沟岔,一道光石板上流下一股泉水,形成两三丈高的小瀑布,瀑布下面的水潭,深不见底,也叫龙潭。传说中的那块宝石头,就沉在这个龙潭里。
石板岔口以上十多里才是石堤峪垴,其间有五里场、头道沟、二道沟、仙人沟等,均属水清林密未开发的处女地。明清时华州城经石堤峪茶马古道,翻岭经过蜈蚣台、苇坪至洛南县界,全长51.5千米。1938年,抗日县长吕向晨雇请民工修筑石堤峪至金堆山路70余里,以备抗日战时之用。1946年,改石堤峪1米宽的驮运路为2米宽大路。
石堤峪深处 lzying摄
石堤峪从前是秦岭深山繁华地段。它北连关中,南通商洛,远及河南南阳,湖北郧西。深山的竹木、药材、木炭、漆蜡等山货,以及油、盐、布料等生活日用品,或肩挑背负,或骡驮马载,源源不断,由此经过。因旅店众多,曾有“七十里峪,八十家店,山花开门不上算”之说,如今高压电和简易公路已通到康坪村。路通了,沿途村民的核桃、板栗、花椒、土鸡蛋等特产,销往山外,从而也结束了祖祖辈辈身负背篓过独木、脚踩列石蹚激流的历史。
石堤峪以其壮美和畅通,见证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风云变幻的起伏。唐乾宁四年(897)农历八月,叛臣韩建曾将唐皇室诸王11人坑杀于石堤峪内。元朝末年,石堤峪东入三十里枣团坪,大盗千人,据险之寨,盘踞五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常遇春入潼关,派遣部下姚应ト、马安二将夹山奋战,击败群盗,二将亦受伤病故,当地百姓把埋二将之地称之为姚马村,并建庙祭之。1928年5月初,许权中旅雷天祥率领一营部队,从洛南县三要司途经石堤峪,先期奔赴渭华塬上,参加了渭华起义。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渭南分区司令员于占彪和华县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刘耀明率领的大队人马赴金堆剿匪,也是从石堤峪进山的,岭头的“凹”形小石门北侧山崖上镌刻的“共产党万岁”是鲜红的历史印证。
石堤峪河道 张文摄
改革开放后,石堤峪许多人走出深山,打工、做生意,县城石堤峪的洋芋糍粑很受市民欢迎。201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实施扶贫搬迁计划,将石堤峪4个村468户2018人全部搬迁出山。新建13栋住宅楼(现为朝阳社区),2015年2月,群众高高兴兴搬进新家,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