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又响“拨楞”声
前几天,我和老伴到乡下老家探亲,刚到村东头的小学操场上,就看见一帮小孩儿在哪里玩耍。其中有个小孩儿拿着一只拨浪鼓在不停的摇晃。那“拨楞”,“拨楞”的声音清脆悦耳。节奏分明。这声音我太熟悉了,它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来到了孩子们中间,问那小孩儿拨浪鼓的来历。
经询问我才知道,摇晃拨浪鼓的小孩儿姓刘,他爸爸的爷爷叫刘德生。这只拨浪鼓是他太爷祖传下来的。快过年了,孩子的妈妈打扫卫生,在衣柜里偶尔发现了这只拨浪鼓。
于是我把这只拨浪鼓拿在手里仔细的观察。它的鼓帮和鼓柄都是木质的。扁圆的鼓帮中间两面用驴皮蒙制。两侧中间系着皮条,皮条顶端栓着木质小球(小球中间有眼儿,皮条从中间眼儿里穿过)。当摇晃拨浪鼓时,小木球打在中间的鼓面上,就会发出"拨楞”“拨楞”清脆的声音。
小时候我也玩儿过这只拨浪鼓,对它太熟悉了。现在我手捧着这只拨浪鼓,仿佛穿越了时空。触碰到了我陈封多年的儿时记忆。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刘德生老人是祖传的做凉粉的手艺人。他做的凉粉是纯绿豆的,从来不掺假骗人。每天做好一盘子凉粉,就用独轮小推车推着在村里叫卖。老人手里拿着这只拨浪鼓,边拨浪边叫卖,“拨楞”'、“拨楞”,“凉粉“!拨浪鼓的声音清脆悦耳,老人的嗓音也挺洪亮。每当我们几个孩子听到这悦耳的拨浪鼓声和老人的叫卖声。都会异常的兴奋,围上前去抚摸这只拨浪鼓,有时老人也允许我们拨楞几下,我们几个小孩高兴坏了,都抢着玩儿这只拨浪鼓,有时甚至为了多玩一会儿拨浪鼓而争得面红耳赤。每当这时老人就会收回我们的权利。
我们看着木盘子里的凉粉,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也盼着妈妈能用一毛钱买上一块凉粉。那时农村很贫困,一分钱都要计算着花,当时对我们来说,能吃到一次凉粉那是很奢侈的事。偶而妈妈也会买上一块凉粉给我们打打牙祭。
凉粉买回后先切成条儿泡在凉水里,然后切上一些黄瓜丝,用香油酱醋一拌,再拍上几瓣大蒜,吃在嘴里,那绿豆的纯香,香油酱醋的爽口,这种滋味儿美的简直无法形容。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这时妈妈总是站在我们旁边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几个吃,她从来都舍不得尝一尝。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刘德生老人早已去世,纯正的绿豆凉粉手艺也已经失传。但老人用过的这只拨浪鼓还保存完好。它记录了一段历史,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珍藏着我儿时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