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房子和财产给女儿就是重男轻女?房子不是父母的吗,不是想给谁就给谁吗?

我在逛知乎的时候,看到有姑娘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她说:

好多人提到一个观点“爱给女儿,财产给儿子,其实就是把重男轻女说的好听一点而已”。

我就有点奇怪了,财产难道不是父母想给谁就给谁?而且社会现实就是男方结婚基本上一定要有房子啊,如果父母一辈子只能买一套房子给儿子也无所谓吧。

再说了,难道是不是重男轻女不是看爱不爱你,而是看给不给你财产吗?为什么有的人还说不给财产就没有养老义务啊?没给你钱难到还没给你爱吗?

我是独生子,对于这种“重男轻女”的影响还真没体验过,不管家庭条件好与坏,都只能把全部的爱给我,但我身边有不少家里有两个甚至更多孩子的,我得到的统一的反馈都是“虽然父母对儿子和女儿都爱,但更爱儿子”。

所以,“把房子和财产留给儿子,不给女儿”是重男轻女吗?当然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公平原则,虽然说在中国家庭里,你要是敢跟父母谈公平,通常情况下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唇语教育”和“棍棒伺候”,但从你长大成人的那天起,整个家庭够不够公平,会是影响你一生的存在。

我身边那些自立自强的女孩子们,没几个是真的想成为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她们往往是因为在家里面,要承担起照顾家里另一个男孩的责任,不得不来到大城市,努力批驳,挣更多的钱,或寄给家里的男孩,或寄给父母,父母再给自己的儿子。当然,她们还是爱自己的哥哥或弟弟的,但总有股气憋在心里,偶尔在喝的微醺的情况下,才会透露一句“哎,在他们心里,还是弟弟(哥哥)更重要啊”。

知乎那位姑娘说,不给财产就代表不爱你吗?不给财产就是重男轻女吗?没给你钱还没给你爱吗?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这确实好像是无可厚非,但我拿去面馆吃饭举个例子吧。

你和你弟弟去一个面馆吃面,你们点了一模一样的牛肉面,结果服务员端上来的两碗中,给你弟弟的那碗满是牛肉粒,给你的这碗只有零星一点肉沫,你会有什么反应?你的第一反应绝对是“凭什么!”,哪怕给你们牛肉面的是你的父母,你也难以咽下这口气吧,都是一个通道出来的,差距就这么大吗?

这种通过财产的分配形成的重男轻女还会产生一个弊端,就是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而这个不对等,是和父母息息相关的。

如果没钱都好说,一家子苦就都苦,谁也没办法说什么,有苦一块扛呗。但只要是有了钱,这时候在孩子心目中就会形成一个意识“有他的就要有我的”。在《唐山大地震》中,儿子女儿都被压在石板下,作为母亲的,确实没得选,救哪个良心上都过不去,所以她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但还是要问:为什么选择救儿子?在母亲潜意识里,肯定儿子还是更重要些吧。随不该苛责母亲,但女儿却为此几乎记恨了半辈子。

法律规定,哪怕你没拿房子和财产,你也有赡养义务。法律层面没问题,可作为孩子的,肯定会觉得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你把房子给他了,他养你是天经地义,我啥也没有,你让我跟他有一样的义务,我心里上难以过去这个坎儿。很多人可以潇洒的说出“给谁都无所谓”,那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面对过这种事,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平时在学校对一个三好学生的名号还扯着嗓子要公平呢,何况是房子这么大的财产呢。

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会让有的人产生怨恨,会让有的人产生傲慢。《都挺好》中苏明玉和苏明成就是这两类人,母亲打小的不公平,把所有的资源和钱都给了自己的儿子苏明成,说苏明玉一个女孩子,随便念个示范,将来是要嫁人的。这样的重男轻女,产生的后果是,苏明玉决定和家里老死不相往来,苏明成“烂泥扶不上墙”还趾高气昂。这样的结果是作为父母当初想看到的吗?

作为父母,更得想清楚这件事,虽然重男轻女这种思维大部分人根本戒不掉,可最好还是一碗水端平了,端平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端不平,有无尽的麻烦等着,当儿子的会索取更多,当女儿的会怨恨更多,一家人也就不再是一家人了。

很多父母想的是女儿是要嫁出去的,她嫁出去一般都是男方买房嘛,我这儿子将来是要娶媳妇的,这房子肯定得留给儿子呀,到时候没有房子,儿子娶不到老婆咋办,所以房子留给儿子,不留给女儿是有实际意义的。

这就是很多父母自相矛盾的所在了,女儿嫁不出去的时候,嫌女儿性格、长相、气质不行,儿子娶不到媳妇就是因为没房子了?女儿嫁人的时候,能多要一点就多要一点,然后补贴给儿子,买个大房子给他娶媳妇。看上去好像皆大欢喜,可这也无形中给了姐弟/兄妹感情一个特别大的伤害,你有我无,你是亲的我是捡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再见面都有些尴尬,一个想的是“这都是爸妈的做法,我也没办法”,一个想的是“爸妈把最好的都给了你,而我呢”。

要我说啊,做父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也不要以牺牲一方来补贴另一方,别跟《欢乐颂》樊胜美她爸妈似的,把女儿逼的够呛,都补贴给扶不上墙的儿子了。财产要么就留着自己花掉,要么就儿女一人一半,儿子娶不到媳妇,那是他的命数,跟房子没关系。

那些有的是房子有的是钱的就另当别论了,那是更气人的一拨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