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故乡的年味儿

我的故乡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乡里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的风俗是“吃糖瓜、送灶神”。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民间的司灶之神,掌管人间烟火,每年一次向玉帝汇报人世的善恶美丑。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虽然级别低,但是作用大,各家各户的灶王爷便被贴到灶边的墙上,成了一家之主。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买来糯米、白糖和芝麻做成的糖瓜,供奉灶神,然后烧些纸钱,为的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烧纸的时候,会将灶台旁边已经熏黑的灶王爷画像一并烧掉,再贴上一张新的。这一天称之为“小年”,过了二十三,就要开始大规模地准备年货了。

先是杀两只养了一年的大公鸡,做成祭祀用的盘鸡,然后到集市上割一大片猪后腿,两条鲤鱼,再请上一些火纸、元宝、香烛。忙完了这些大件,就要在家里蒸馒头,馒头要蒸好几锅,至少一二百个,并且一定要蒸一锅层层高的枣花馒头,年三十晚上祭祀用。蒸完了馒头还要炸菜,炸藕盒、炸茄盒、炸梅豆盒、炸肉、炸香椿、炸黄花菜,种类很多,炸菜有两个好处,一是存放时间长,二是招待客人方便,拾上一盘就是一道菜。忙完了厨房里这些活,还要打扫卫生,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清扫一遍。再到铺子里买上几张红纸,请村里识文断字的先生给写上几副春联。然后到城里每人买身新衣服,干干净净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地过年。

新贴的春联

从腊月二十四到年三十,这几天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最忙碌最舍得花钱的时候。为了备齐所需的年货,为了春节过得体面一些,总是忙个不停,吃、喝、穿、用样样不能少。随便到一个市场看看,人生鼎沸,热闹喜庆,你来我往,买卖得利,好一番过大年的盛世美景。

我们小孩子最关心的是买鞭炮,老家叫爆仗,家长给买得越多,就越高兴。最早的时候是一种红色或绿色的小鞭炮,一百头一挂,我们叫“小土结子”,这种鞭炮个儿小,声音清脆,我们经常用燃着的香来点鞭炮的引信。后来出现了用泥做的摔爆仗,两头是泥,中间夹着火药,用力往墙上或地上一摔就响,这种鞭炮的好处是安全,只有离开自己的手并且遇到障碍物才会爆炸,不像小土结子那样,如果引信太短,点着之后燃烧太快,容易炸伤自己。再后来又出现了更高级的划爆仗,像火柴一样一划就着,扔掉之后就爆炸。还有些大胆的孩子,缠着父母给买钻天猴和礼花弹,那是更高级的烟火产品。过年放鞭炮是最快乐的事,如果自己买的鞭炮放完了,还会去别人家放过的鞭炮碎屑里去寻找没有响的鞭炮。当然,放鞭炮也伴随着很大的危险性,一不小心炸到手或脸是常有的事。

年三十这天最热闹,人们早早起来洒扫庭院,吃了早饭便要贴春联了,喜庆的春联一贴上,年味就浓了起来,那联上有写风调雨顺的,有写恭喜发财的,有写保佑平安的,有写福禄寿禧的。除了在门框上贴春联,还要在猪圈门上贴“六畜兴旺”,在大门口贴“出门见喜”和“迎门见喜”,在床头上贴“身体健康”,在麦缸上贴“人寿年丰”,有车的人家还要在车头上贴“出入平安”,这些红纸黑字里,都寄托着农民朴实的美好心愿。

请家堂

上午十点多,就要开始“请家堂”了,这是过年期间最重大的祭祀活动,以家族为单位,由最有威望的老辈人带着全族的男性,朝着埋葬先人的墓地方向燃香祷告,祈请家族中逝去的先辈们回家“赴宴”,此时家中的堂屋内早已摆好坐北朝南的高脚八仙桌,用毛笔在火纸上写上五代以内各位先人的名讳,做成牌位,桌上供奉着双鸡双鱼和蔬菜果品,还有一方生肉和枣花馒头。自此刻起,桌旁必有一人时时端茶沏水,续燃香火,直到初一下午“送家堂”,将牌位请走,每个牌位对应放上许多纸钱,再拎上一桶放有麦麸的水,传说是给先人们饮马用,最后放许多鞭炮和礼花弹,隆重体面地把先人们高高兴兴地送走。

年三十晚上,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天南地北的游子们都赶在晚饭前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吃着团圆的年夜饭,叙着醇香似酒的温暖亲情,孩子向老人汇报工作,老人跟孩子问长问短,兄弟们谈着知心话,妯娌们聊着家常事,觥筹交错之间,尽享天伦之乐。

吃完了年夜饭,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又要开始另一项狂欢了,那便是“照庭”,也就是堆起很高的玉米秸,用火点燃。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可能是为了用火光赶走“年”这种怪物,也可能寓意光耀门庭。照庭的地点就在村西头那片空地上,老少爷们都从家里抱来几捆晒干的玉米秸和几挂鞭炮,等到大家聚齐了,将玉米秸堆成高山模样,由村里的长者用火柴点燃,顿时熊熊大火照亮了整个村子,映红了半边天,这时候,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往火堆里扔鞭炮,兴奋地喊着“照庭啦照庭啦……”,大人们站在一旁烤火,烤得满脸通红,嘴里不停念叨着“烤烤手,一年不犯愁,烤烤腚,一年不生病”。这一把火,烧出了村里人在新一年里红红火火的气象。

炸菜的老人

到了夜里十二点,就要开始“发纸码、敬天神”了,有天就有地,既然把地下的先人们请到家里来赴宴了,天上的神仙就更要用心供奉了。在自家的庭院里,一张方桌五个菜,三个果碟十碗饺子,茶酒都要备好,金银纸钱也要烧很多,分给各路神仙,以保祥和平安。烧纸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边念着神仙的名字,一边给他们分纸钱,从最高级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到泰山的碧霞元君,再到掌管风雨的东海龙王,掌管学业的文昌老爷,掌管生育的送子观音,掌管财富的财神老爷,掌管健康的寿星老爷,等等,当然也忘不了职位最小的土地爷。这一圈敬下来,能说到七八十位神仙的名号,就像一个简约的道教神仙谱。烧完纸以后,再放上一挂一千头的大地红鞭炮,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

过罢了三十过初一,大年初一要拜年。拜年也是有讲究的,八点多就开始了,各家族的男性一伙,妇女一队,先到自己族人家里去拜年,在家堂桌前磕头祈祷,然后看望长者,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再到村里其他年龄较大的人家去,互相问候,尤其是常年在外工作的游子,这一天都能和乡亲们见面,体会着久违的乡情。孩子们此时最高兴,穿着新衣裳,装着压岁钱,吃着瓜子和糖果,那是一种最简单最纯粹的幸福。

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亲戚越走越亲,这话有些道理,如果家离的近,平常还可见上几面,如果家离的远,就要借过年的时间好好聚聚了。如今生活都好了,走亲戚不图带什么礼物,珍贵的是那份情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那声声祝福中,尽可体会那化不开的浓浓亲情。

过年,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节日,但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这几年年味越来越淡了,没有了小时候盼年的感觉。这种变化,原因有很多,小时候盼着过年,是盼着能吃好东西,穿新衣服,盼着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特别热闹,盼着看那些古老隆重的仪式。而今天的人们,吃穿都不愁,天天像过年,另外,家庭人口越来越少,一般聚在一起也就是五口之家,没那么热闹了,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也消失了,心里的盼头少了,年味也就淡了。

作者:吕振

编辑:陆纾文

(0)

相关推荐

  • 散文||忆童年的祭灶【征文】

    忆童年的祭灶 我家住在豫东平原极偏僻的农村.我的童年是在兵荒马乱,艰难困苦之中熬过来的.虽然那时日子很苦,但那浓浓的年味,仍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每当进入腊月,村里的"盘鼔会"就热闹 ...

  • 【山东】王俊杰《过小年》

    过小年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俊杰 "君辞三,民辞四,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意思是指民间都习惯于把二十四定为辞灶的日子,也就是被人们称作传统的小年,这天,是要请灶王爷的,提前准备好一些香火,纸钱, ...

  • 则尔庄爆仗个顶个

    则尔庄爆仗个顶个 八月底,九月间,搭地屋,架悠案, 用力搓,悠子埝,一百零二捆一盘, 黄似蜡,硝似盐,六尺深井烧麻杆, 灰七黄八硝四两.文火炒,石碾碾, 男女老幼齐动手,风风火火爆竹鞭. 这首脍炙人口 ...

  • 咱们村‖一个人的年/唐剑雨

    责任编辑亚静 一个人的年 文/唐剑雨 一座城,一杯酒,一盏灯,一本书,一腔愁绪,一堆心事,陪伴着一个人的年. 一个人在黄昏的街头踽踽独行,眼前的万家灯火与我无关,每个窗口背后的欢声笑语也与我无关.因为 ...

  • 【总第439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过年下》

    [郭进拴原创]过年下 在我们豫西鳌头一带的乡下,过春节不叫过春节,叫"过年下".春节这词太洋气了,庄稼人不喜欢,不喜欢的词还有很多,比如对一件事表示喜欢,俺鳌头人会说"中 ...

  • 嗨,贰零年代!|故乡的春节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的日期就这样固定下来并延续至今,从此也成了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我的老家是鲁南的一个小乡村,童年与少年便是在这里度过,儿时故乡过年贴春联.辞旧岁.祭先 ...

  • 『我醉乡土』郑文林/腊肉飘来年味,新年里不可替代的完美,是故乡的烟火味儿

    腊肉飘来年味 作者:郑文林 博野旧俗,家家户户都腌肉.腌肉的时节,集中在了年前腊月二十七前后.以前的农家,要到年下,才舍得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杀了吃肉.但是,那么多肉,短时吃不了,怎么办?先民们长久以来摸 ...

  • [随笔]故乡

    很多人从故乡走出来,走到大城市里去,便再也回不去了.回也只不过是在过年的时候回去看一看,作短暂的停留.那不多几日的停留,会让你感到种种的不适.小时候习以为常的粗茶淡饭已经不习惯了,小时候记忆里的村庄改 ...

  • 随笔||故乡的意义

    2018 狗 年 大 吉 HAPPY  NEW  YEAR 故乡的意义 王树宾||海南 故乡,相对于异乡而言.因此,思乡之情亦唯漂泊异乡之游子所独有.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古往今来,思念家乡,怀念 ...

  • 浣斋主人:过年了,漫谈故乡的年味儿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只因新年已将近,游子归心意渐浓.    故乡,渐行渐远.因为日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故乡,依然很近.因为路程不远,并且还时常回去.    又近年关, ...

  • 陈淑玲:故乡随笔 / 轩诚播读(第1655期)

    美丽赏析: 故乡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思念,无论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想到故乡心里都会涌起妈妈为你做的那碗甜醅子的味道,回头时总会看到父亲那鼓励和惦念的目光.秦腔名角陈淑玲是从甘肃静宁一个小山村飞出来的金 ...

  • [黄石文坛]韩杰的随笔:从未走出故乡的雨中行者​​——陈春生教授

    从未走出故乡的雨中行者   在赣南农家小憩 人走得越远,心却离故乡更近.梦里千回百转,故乡的云和风总在不停地召唤着浪迹天涯的游子.故乡,在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的归去来兮中积淀而发酵成乡愁.无论曾经出走多 ...

  • 岑夫子:故乡随笔一、二·夜风·时光刀刃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 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碎梦银河 ·夜风 岑夫子 夜风 吹得禾场上乘凉的人 打了个寒颤 这是四十年前故乡的夜 我 仰望着银河 许多 ...

  • 随笔:故乡情 | 山水 主播 | 莲花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故乡情 山水 一.故乡亲 故乡的黄土地呀,似母亲温暖的床-- 清澈的太子河水呀,如母亲甘甜的乳汁-- 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观看那蔚蓝的天空,享受着温暖的 ...

  • 随笔||第二故乡过新年【征文】

    第二故乡过新年 杨国生||上海 春节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作为我们的民族留给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春节一年一度,大团圆.回家过年.享天伦之乐,看父母亲朋.良师益友,故地重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