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蓝玉谋反案(中)
我们昨天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蓝玉的军队大胜,班师还朝。同年,蓝玉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的凭证。随着战功的一天天提升,蓝玉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一天天的升高,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他为大将军。在朱元璋当政期间,封为大将军的总共就只有三人,分别是徐达、冯胜和蓝玉,可见蓝玉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探知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蓝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在元军毫无察觉之中冲至敌营前,大败元军,仅北元皇帝及数十骑逃走,俘获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使得北元统治根基彻底动摇。蓝玉班师回京后,朱元璋晋升蓝玉为凉国公。
可以说这一战让蓝玉的名声和地位到达了巅峰,但同时他也暴露出了他的贪婪和欲望。蓝玉的性格十分张扬,在明朝建国早期的时候还好一些,毕竟资历比他老的,能打仗的一大堆,但是后来蓝玉由于战功显赫,逐渐骄横跋扈,竟然学朱元璋收义子义侄。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深以为忌。然而蓝玉却不知收敛,在北伐过程中竟然酒后得意忘形,侮辱了元朝君主的妃子,但是这个妃子不甘受辱就自杀了,导致蒙古投降军队差点再次反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让朱元璋大为恼火,他把蓝玉狂骂了一顿。没有追究他的罪,是因为朱元璋还需要他。朱元璋也知道他是太子朱标的人,而朱元璋又偏爱朱标,所以他希望蓝玉以后可以辅佐朱标。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从关系上讲,蓝玉是朱标的舅舅,还是亲的那种。所以蓝玉是坚定的太子党,太子朱标虽然性格温和,缺乏朱元璋敢作敢为、杀伐决断的气魄,但是却有一项别人学不来的本事,那就是有笼络人心的魅力。朱元璋的儿子们虽然个个都很有能力,但是在朱标面前仍然服服帖帖,都承认这位大哥独特的魅力,朱标对这些兄弟也是非常够意思,可谓情谊深厚。但是大将蓝玉却为朱标谋划的非常周全,凭借多年的军事经验,蓝玉曾经在朱标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但是朱标却不以为然,说朱棣对自己颇为恭敬,是蓝玉多心了。
事情是这样的,蓝玉因北元妃子之事虽然没有被朱元璋责罚,但被朱元璋骂了心里也不爽,他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这点小事算什么,于是他来到太子朱标的府上。他跟朱标聊起了天,吐露一下自己的心声,期间也聊到了燕王朱棣。蓝玉就跟朱标说,自己曾观察过这个燕王朱棣,燕王言行举止和皇上有些像,是个狠角色,绝非久居人下之人,迟早会造反,太子你得多防着他呀。朱标比较仁慈,对蓝玉说,没事,四弟平素对自己都挺恭敬的,没你说的那么严重的。蓝玉听后,长叹一口气,说道,太子仁厚,蓝玉深受太子之恩,因此冒着杀头的风险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太子,但愿我说的都是错的吧。朱标听后,连说,没事没事。
在徐达、冯胜都老将去世之后,蓝玉成为了当时军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可此时的蓝玉完全不知道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越是位置越高越要谨慎行事。可仗着自己的军功和职位,加之又是太子朱标的舅舅,蓝玉本人骄横跋扈不说,不仅大肆收养义子,又畜养了很多庄奴暴虐凶横。这些人对蓝玉忠心耿耿,可又经常仗着蓝玉欺压百姓、殴打当地官员,很多关于蓝玉的流言蜚语传遍整个朝堂,而蓝玉不但不知道收敛约束下人,还不断抱怨朱元璋给自己的官职小又不信任自己。
蓝玉没想到的是,太子朱标没能登上那个所有人都不敢与他争的皇位就病死了。朱元璋晚年为了便于控制朝臣,秘密成立了锦衣卫负责监控朝臣动向,当蓝玉的这些罪状都呈递给朱元璋。朱元璋知道,蓝玉在拥护朱标上,那是没有商量的,然而朱标死在了朱元璋前面,于是朱元璋为朱标继位准备的以蓝玉为首的武人集团班底则成为了一股令朱元璋很是忌惮的力量。本身违法乱纪且骄横跋扈外朱元璋还能忍受,关键是蓝玉的政治情商也低,历来君主猜忌功臣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大臣。蓝玉在身成名就的时候不选择急流勇退,而是想着进一步的获取更多的荣华富贵,还常常说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皇帝也要他快乐享受。
这是明显的威胁皇帝的意思呀,就是你要么让我享乐,要不我就反了你。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以后,蓝玉没有明白自己此时的处境,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柔弱没有治国驭臣的经验和手腕,而朱元璋已经垂垂老矣随时都有可能撒手而归。此时正是需要韬光养晦的时候蓝玉却选择一贯的高调,依然我行我素爱干什么干什么,这是时刻提醒朱元璋身边存在一个对于帝国的皇位传承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与其让蓝玉在自己死后危害朝政平稳,还不如在自己身前帮自己的孙子清除一切可能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