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铜境,气韵东方
长期以来汉镜以镜钮为中 心向四周放射的旋转式构图布局在东汉中晚期被打破,改为以镜钮为中 心分别上下和左右布局,出现了直行铭文镜,观察铜镜图像的角度第 一次有了明确的定点方位,这是东汉中晚期铜镜构图布局的最 大变化。铜镜发展到东汉中叶,其纹饰及铭文出现了左右“轴对称式”的新布局,打破了以前以镜钮为中 心作环绕式和上下左右对称式布局的“心对称式”布局。
从唐末,五代起中国的铜镜艺术日趋衰落,宋、金、元时期的铜镜,从造型、纹饰和合金成分上都有不同于传统铜镜的特点。明,清时期虽然铜镜还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使用,但到清代中后期随着玻璃的使用,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今古代铜镜给予我们的除了收藏价值,还有对古代形制、纹饰、铭文、艺术、制作工艺、成分的研究价值。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手艺上的优势一直为世所公认,而古铜镜正凭着这一优势而被天下认可,除了细如发丝的优异铸造工艺外,铜镜形态雅观、图纹华美、铭文富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铜镜另一个被追捧的缘故原由就是经由长年的历史积淀,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主要意义。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 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近年来,尽管古铜镜收藏急剧升温,但收藏古铜镜的第 一步则是要懂得鉴赏。
铜镜铭文大致经历四次重大变革阶段:战国至西汉中叶,西汉末至东汉,隋唐,两宋。镜铭书体从原来的篆体或隶中带篆,演变到成熟隶书,三国、两晋沿袭,隋和唐初普遍改为楷书,南宋开始多采用宋版书体。
每一件兼艺术与工巧于一身的铜镜,都必须经过匠师们的精心构思与雕琢打磨。因此,古铜镜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和投资潜能。
铜镜经过战国、汉、唐三个发展高峰期,到宋、元逐渐开始衰落,到康乾时期,铜镜变成了皇 家的收藏品,赏玩价值已远远大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