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礼部侍郎彭凌霄重修欧阳修读书处,倡导淅川好学风

彭翰林,名叫彭凌霄,字用沈,号柱,生于1560年,家住淅川县城(指老城)东门外的安洼村。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三十二年(1604) 赴京(今北京市)会试,中进士二甲,选为庶吉士。入内阁,任学士,后晋升礼部侍郎,从一品。天启七年(1627)八月,因触怒宦官而告退还乡,卒于家,追封尚书。彭翰林在淅川重修欧阳修读书处,集资办学,倡导好学风。当时,淅川举人达到30余人,创历史新高。丹江岸边,留下了他许多诗文与传说。

“神童”辱挚友 彭凌霄苦读中举

彭凌霄自幼苦读,但屡试不第。当时,县城东门外有一个鱼池村,鱼池村有一神童,名叫全璲,字东玉。全璲天资聪明,读书目观数行,过目不忘。全璲生于1580年,比彭凌霄小20岁。但二人同窗共读,成了忘年交。他们常常在一块儿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不管谁到谁家聊天,末了都要送来送去。时间长了,俩人立了个规矩:不管谁送谁,只能送三里。恰好有个中心点叫三里桥,他们就在桥头立了块界石。

万历二十四年,全璲赶考,中了举,成了解元。彭凌霄连夜去全家祝贺。临走时,全解元只把他送出大门就拐了回去。彭凌霄当全解元还要把他送到三里桥哩,就边走边说着亲热话。过了一阵儿不听人应声,扭头一看,人早走了。全家的大门“哗啦”一声上了闩,只有门前那对儿贺喜的红灯在夜风中摆动。

彭凌霄当时只是一个秀才,而全璲年纪虽轻,却已中举,难怪被朋友看不起。彭凌霄受辱后,发愤苦读。万历二十八年,彭凌霄赴省城赶考,榜上有名,中了举人,这一年,彭凌霄已40岁。而这时,全璲已进士及第。

神灵相助 彭凌霄才惊京城

万历三十二年(1604),彭凌霄经过四年的苦学,准备进京赶考。在他进京的前一天夜里,他还在拼命苦读。十五的月亮已经偏西,他又困又乏,直打哈欠。恍惚间,忽听窗外有声音说:“龙耳小,驴耳大。龙耳小,驴耳大。”那声音苍老而又响亮。他咳嗽了一声,声音消失了。他一开始读书,那声音又出现了。他猛地拉开门一看,除了月光、树影,啥也没见。他一回到书桌前,那声音又响了起来。他很惊奇,顺口问道:“出自何经何卷?”窗外答道:“龟经十三卷。”以后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他进京赶考,三场下来,文章惊动了主考官,说他是天下奇才,马上传他来面试。谁知,主考官一看他的五官,叹口气说:“唉,可惜耳朵太小,不带官相。”他一怔,唿啦想起那奇怪的声音,立即接道:“龙耳小,驴耳大。”主考官问:“出自何经何卷?”“龟经十三卷。”

事后,主考官在一个封闭多年的书库里真的找到龟经十三卷,经典上真有“龙耳小,驴耳大”这句话哩!主考官震惊了,马上向皇帝保荐他进翰林院当了大学士。

妙对皇上 彭翰林当选为太子傅

熹宗皇帝朱由校想为太子选个老师。这年夏天,他信步走进翰林院。天气闷热,翰林们一个个脱了朝服,三五成群地坐在院内树下乘凉闲聊。一见万岁驾到,大家慌了手脚。那时,不穿朝服见皇帝是犯罪的。三十六计走为上,个个躲了起来。

熹宗皇帝看在眼里,气在心里,闷闷不乐地走进大厅,坐在当厅的圈椅上。彭翰林藏在厅内一张桌子底下。过了一阵儿,他憋得受不住了,听听外面没什么动静,就伸出头问道:“喂,老头子走了没有?”谁知这句话刚出口,一眼瞅见了万岁,吓得魂飞魄散。这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啊!

熹宗皇帝一听,怒火“轰”地窜上头顶,历声道:“谁?出来答话!”彭翰林战战兢兢爬到皇上面前不敢抬头。“你把老头子这仨字给我讲讲!”彭翰林听皇上这么一说,心里松了一点,略一思忖,顺口对道:“万寿无疆谓之老,万人之上谓之头,天之骄子谓之子。”熹宗皇帝一听这“老头子”的意思,转怒为喜,说:“今后说话得留心点儿。”彭翰林应道:“留心,留心!”谁知熹宗皇帝反问:“你知道四书里有几个留心?”这真是祸从口出。彭翰林想:四书我能顺溜倒背,可是里面几个留心,我还没留心过啊!怎么办?他向熹宗皇帝求准,把四书背诵了一遍。熹宗皇帝大喜,忙扶起他,夸道:“真是天下奇才啊!”随后,熹宗皇帝就把彭翰林定为太子的老师,并加封礼部侍郎。

遭遇嫉妒 彭翰林归隐故里

俗话说,出头椽子先朽。彭翰林深得熹宗皇帝宠爱,遭到了一些宦官们的嫉妒。他们便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挑他的毛病。一次,太子在宫内跑着玩,有个高门槛跨不过去。彭翰林顺手卡住太子的胳肢窝儿提了过去。可是,他的长指甲不小心把太子那嫩肉皮划了道伤痕。宦官马上把这事告到熹宗皇帝那儿,说彭翰林想伤害太子,要皇上治他的罪。

古时候,文人都爱留长指甲。熹宗皇帝心里明白,只是笑笑说:“让他修修指,以后留心点儿就是了。”伴君如伴虎。经过这件事,彭凌霄已有归隐之心。他以身体不舒为由,向熹宗皇帝请求返乡养老。天启七年(1627) 八月,彭翰林回到他的家乡安洼村。

倡导好学风 彭翰林重修龙巢寺

话说彭翰林虽已退休,但官至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所以,他一回到家乡,便成为这小县的一大名人。各地绅士、官员,拜往者络绎不绝。

到家第三天,家丁来报,告知全璲病故的消息。全璲虽15岁中举,19岁进士及第,但因依恋父母,没有入仕。他爱好山水,留下许多诗篇。彭翰林闻之,不计前嫌,便邀顺阳进士黄儒炳及全县举人、秀才前去吊唁。当时,淅川名人辈出,李宗木及其儿子李衮、李萌三人,全为进士及第。全璲的弟弟也已考中进士,全县举人已达30余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文人到一块,一商量,便请彭翰林出面,在县城、龙巢寺等地,办学堂,倡儒学。就这样,淅川的学风日盛。

龙巢祠距安洼村15里,欧阳修幼年曾在此读书。周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可惜庙宇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彭翰林出资,重修龙巢寺,并在龙巢寺后修欧阳文忠公祠,办学堂一座。新修的龙巢寺雄伟壮丽,欧阳修读书处更是幽静、典雅,是读书的好处所。彭凌霄赋诗曰:“频来金地访精庐,尽说欧阳此读书。置酒一壶先卜,看山四野胜环滁。有碑依砌苔全厚,无庙栖神树仅余。为建新祠遵治命,因思画荻泪盈裙。”当朝进士黄儒炳,在游览了新祠后,写诗赞曰:“十城峰峦新杰阁,千秋文藻旧精庐,登台不用南州望,访古依然六一居。”(出自黄儒炳《欧阳永叔读书处盖新建阁在龙巢寺后也》)

第二年(公元1628年),彭凌霄因病去逝,享年68岁。消息传到京城,皇上派人吊唁,追封为尚书(正一品),并予以厚葬。遵照彭凌霄遗嘱,墓地选在当年与全璲止步的三里桥,以此怀念挚友全璲。坟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00米,封土占地500 平方米。墓前两侧竖立着石人、石马、石象、石牌坊等石雕、碑刻 100余件。彭翰林虽死,但他谦虚、宽容、治学之风,在淅川兴起。时至今日,彭翰林坟虽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但仍被淅川人敬仰。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0)

相关推荐

  • 彭凌霄受辱苦读

    只因为还有我这一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渺小而茫不可知的将来,这一点希望居然使她挣扎着活了二十三年. 彭凌霄受辱苦读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 ...

  • 清朝的114位状元中,这13个状元竟然是亲戚

    清朝享国近三百年,从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至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大清一共诞生过114个状元,其中顺治三年的傅以渐是清朝的开国状元,而光绪三十一年的刘春霖则是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

  • 广东行> 明代礼部尚书彭华墓

    [前言] 2020年12月,至广东罗定市境内为某易友寻龙点穴,事毕,参观了明代礼部尚书彭华墓,这次由易友用他的迷你无人机航拍. 彭 华:(1432-1508)字彦实,号素庵,谥文思,原籍江西.明景泰甲 ...

  • 欧阳修落难龙巢寺,读书处倡导淅川教育一千年

    欧阳修小传:欧阳修,出生于公元1007年,卒于公元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在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系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

  • 明代礼部尚书彭华墓

    [前言] 2020年12月,至广东罗定市境内为某易友寻龙点穴,事毕,参观了明代礼部尚书彭华墓,这次由易友用他的迷你无人机航拍. 彭 华:(1432-1508)字彦实,号素庵,谥文思,原籍江西.明景泰甲 ...

  • 明代内山礼部侍郎裴宇《游熊耳寺》

    河朔重围第一关 --古人诗中的"太行红河谷" 该句出自<游熊耳寺>,作者,明代内山礼部侍郎姓裴名宇,实山西泽州大阳镇人也. 首联,"秀色葱茏熊耳山,招提隐映半 ...

  • 明代礼部尚书倪岳书法墨迹

    明代礼部尚书倪岳书法墨迹,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倪岳(1444-1501),字舜咨,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历官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著有< ...

  • 唐宋八大家,韩柳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欧阳修三苏倡导宋代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韩柳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欧阳修三苏倡导宋代古文运动. 1.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人,世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 ...

  • 一家三文豪?明代李氏家族对淅川的影响

    自香化镇台子山以西,马蹬镇马蹬村以东,长约30公里的广袤水域,原是一条平川,叫顺阳川.西汉时,曾设顺阳县,后改为博山县.金代归内乡县,明成化六年,划为淅川县.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名人辈出 ...

  • 郡城典范:明代重修襄阳城

    □方莉 襄阳古城既是军事防御工事,又是抵御水患的堤防.元末至洪武初,卫国公邓愈在朱元璋的指示下重筑襄阳城,最终奠定了襄阳古城如今的格局,是襄阳古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此次筑城,时间较为充裕,政策大力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