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捷径”因何成为古代文人出仕的途径?

文/乔沐先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奇葩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比方说标题中说的“终南捷径”,就是一件奇葩的事情。

“终南捷径”是什么意思呢?“终南捷径”的意思就是比喻追求名利最近便的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后来“终南捷径”逐渐演化成古代文人出仕的便捷途径,连李白、杜甫等这种绝代才子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是为什么?“终南捷径”因何成为古代文人出仕的便捷途径?

这和古代的一个典故有关,我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唐朝唐中宗时期,有个叫卢藏用的书生,苦读多年,终于考取进士,但是却未能及时入朝为官,为了能够尽快做官,便跑去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隐居,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身价。

为什么选择终南山呢?因为终南山离当时的京城长安近,事迹更容易传到京城。卢藏用在终南山隐居之后,每日吟诗作对,把酒赏花,亲自躬耕,以示自己的才情和清高,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果然,没多久便出名了。就好像现在的一些个网红一样,穿个奇装异服随便跑一个山上拍几个特立独行的视频、几张图片,配一段软文,立马就火。用现在的话来说,卢藏用就属于那个时代的“网红”。

果不其然,卢藏用火了,而且连远在皇宫内的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还高度称赞了他的清高和才情,于是便请他出来做官,先后担任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职。

卢藏用以退为进的入仕方式成功取得官职之后,很多人便开始效仿卢藏用,纷纷隐居到终南山,有事没事写几首诗,彰显一下才情,然后经朋友之手传到当地小吏手中,向小吏极力赞扬此人德行和才情,小吏也欣然应诺,因为当时文人的隐居之举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在读书人中形成影响,所以当时的朝廷会邀请这些隐居的人去朝廷做官,以彰显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也正因为此,很多不得志的读书人,都开始隐居,一时之间,终南山成了大唐的“网红打卡点”,就连李白、杜甫这样“仙”、“圣”级别的大神前期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是有一人却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此人便是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和卢藏用曾经是多年的知交好友,但是两人在兴趣和志向上却相差很多,司马承祯淡泊名利,而卢藏用重视名利。

在古代读书人隐居的原因有很多,一种是前文中说的“以退为进”提高身价和名声以求得一官半职;有的是仕途不得意、官场失利;有的是不愿同一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有的则是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享受自然。

司马承祯很明显是最后一种,司马承祯在终南山隐居多年,从未踏出半步,他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做白云,寓意自己要如白云一般高洁自然。当时大唐的皇帝唐玄宗听闻此人,知道他是个真正的高士,便派人去终南山请他到朝廷做官,但是去了几次都被司马承祯谢绝了。

唐玄宗见他坚持,愈发佩服,便让人替司马承祯建造了一座比较清幽雅致的房子,让他在房子里潜心校注《老子》一书。司马承祯认真的完成《老子》的校注之后,将书教还于唐玄宗,在离开长安时遇到了曾经的至交好友卢藏用。

老友相见,难免寒暄一番,卢藏用抬手指着南方的终南山说:“这终南山里的确是其乐无穷啊。”

司马承祯何其聪明,立刻就明白了卢藏用这话中的言外之意,淡然一笑说:“的确,终南山是做官的‘捷径’。”

卢藏用听了,倍感羞愧,面露尬色,面红耳赤,甚至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借故匆匆离开。

司马承祯和卢藏用同出终南山,但是两人的境界却高下立判,司马承祯想“独善其身”,卢藏用想“兼济天下”,兼济天下本身无可厚非,到卢藏入仕的方法却不够正当,所以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后者人格和前者相比无疑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古人认为,士者应当“出儒入道”,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心系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有些人来说,隐居是一种情调,对有些人来说,隐居是因为想外出济世,却苦无门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想为了“终南捷径”去隐居的人,应该多过那些真正看透世态的隐居者的吧。本来隐居是超然世外的雅致生活,孰想却被那些追逐“终南捷径”的所谓士人当成了出仕的途径,此等行为,未免玷污了那些真的隐居者。

重看射雕三部曲,才发现杨过和杨康原来是这样的关系

北宋远交近攻的国策导致国灭,有此前车之鉴,为何南宋还要效仿?

他是世界第一个超级帝国之王,自恋又缺乏安全感,残杀生母,最终丧失超级帝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