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平米的天然岩洞高三层,内藏几十尊佛像,就在梅县绿窟潭附近

广东梅县隆文镇岩前村著名景区绿窟潭附近有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名叫龙牙洞(龙岩洞),当地人也称龙虾岩。龙牙洞高约10米,宽10多米,深30多米,内藏有神态各异、生动传神的大小佛像几十尊。据说早在唐朝末年就有人在龙牙洞内建有寺庙,名叫龙牙寺,也叫龙岩寺。龙牙洞内有金猴凌空、天窗高照、乳泉滴水、幢幡宝盖等天然奇观。洞口灌木成林,枝繁叶茂,藤蔓倒垂,洞口两侧各有六角凉亭一座,掩映在灌木丛下,红柱绿瓦,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增添了岩洞的观赏性。

我从梅城沿着S223线来到隆文岩前村村口,看到一条新建的大理石桥横跨隆文河上,桥的另一端有一座印尼华侨捐建的大理石山门,上面写着“龙岩寺”三个红色的大字,山门两边的石柱上题有“龙聚祥云古刹宏开宣佛性,岩腾紫气莲花盛放证禅心。”的对联。

穿过龙岩寺的山门,爬上一段山坡路,登上右侧的台阶,便来到了龙岩寺的门前。寺门两边的对联为“龙蟠福地,岩辟洞天。”一语道破了龙岩寺依岩而建的独特景观。龙岩寺旁边有一块1987年11月16日梅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岩寺”的汉白玉石碑。

穿过龙岩寺寺门,我看到绿树丛下有一个高约五六米,宽约十米的圆拱形岩洞,洞内平坦宽阔,中间有“三宝大佛”的坐像。岩洞两边高低起伏的岩石上面,摆放有神态各异、生动传神的十八罗汉塑像。有的罗汉留着长长的络腮胡子,侧身骑坐在猛虎的背上,圆睁怒目,右手举起钢圈,仿佛要击打妖魔鬼怪的样子;有的罗汉满脸笑容,翘起二郎腿横坐在鹿背上,十指交叉抱在膝盖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有的罗汉袒胸露背,眯着眼睛席地而坐,右手臂枕在一叠经书上面,好像是看经书看累了想休息的样子;还有的罗汉侧身坐在大象背上,双手摊开一幅经卷放在膝盖上面,摇头晃脑地诵读……

岩洞后部地势较低,两边有台阶可下行到底层。底层宽约四五十平方米,建有两三个房间,室内光线微弱,冬暖夏凉。炎热的夏季在此歇息,清静舒适之感油然而生。

抬头看看岩洞的顶部,前面的顶壁比较平整、光滑,有许多灰白色的斑纹。洞顶有几处形状比较奇特的钟乳石,像是一个个幢幡宝盖。洞顶一侧的钟乳石丛中,有一个圆形的石头尤为突出,仿佛一只石猴从洞顶倒挂下来,探头向洞口张望,眼窝和小口轮廓分明,人称“金猴凌空”。看到如此奇景,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岩洞顶壁的中央附近有一个奇特的“天窗”:中午时分,阳光从洞顶的小孔穿进,照射到岩洞内,形成一道漂亮的光柱。让人不解的是,即使洞外大雨倾盆,天窗也滴水不漏,其中奥秘耐人寻思。

站在天窗下面向洞口看,看到不少墨绿色的枝叶从洞口上面伸展下来,在一些藤蔓的加持下,仿佛要把洞口隐藏起来似的。洞口两侧各有一条台阶通往二楼的六角凉亭,红柱绿瓦的凉亭掩映在灌木丛中,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增添了千年古寺的韵味。

说龙岩寺是千年古寺,也许有人会说我吹牛,梅州市汉文化发展促进会刘俊方秘书长根据一些史料分析后认为,早在唐朝末年,刘氏先祖就在龙牙(隆文镇)捐建了龙牙寺。前天晚上,我上网查找龙岩寺的资料,无意中看到兴宁井下刘氏族人到梅县隆文龙岩寺附近祭祖的文章(刘祯超的美篇《农历九月十九祭扫梅县龙牙冲天凤地及龙岩寺怀祖》),其中几张刘氏老族谱的照片证明明朝初期或更早之前就有了龙岩寺。

刘氏后裔在龙岩寺前合影

从康熙十二年八月刘氏抄录的《龙岩寺三世祖批僧遗帖》中可知龙牙(今隆文镇)有个名叫龙岩的石岩就在刘氏祖坟的案山上,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刘氏清、浙、澄三人到此处祭祖,看到龙岩里面的佛像无人供奉,便将其拥有的田及前后地基捐给龙岩寺。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龙岩寺重修,文革时期寺内佛像艺术雕塑遭毁,1980年重修。寺内塑像,形神兼备,溶洞景观,天然独特,具有研究宗教文化艺术和地层构造的科学价值,所以1987年被梅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来,随着龙岩寺香火日益鼎盛,又在洞外扩增了观音阁和僧人的住房等。2019年印尼华侨李世镰夫妇在寺前的隆文河上捐建了大理石桥和山门。

如今,龙岩寺周围的空地都种满了柚子树,隆文河从寺前轻轻流过,寺左侧不远处有神秘莫测的绿窟潭,还有残破的隆文水口古塔,三者成了隆文镇出名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探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