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效治疗精神疾病,要牢记这4点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它的复发呢?以下这4点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我们牢记的~
虽然“抑郁症”、“焦虑症”等名字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这类疾病存在认识误区。有些患者认为它们代表着自己“软弱、失败”,而有些家属把它们当成是“家丑”,因为觉得丢人,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很多精神障碍患者没能及时就医,病情越来越严重。
前两天,我在一档求助类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原本是个漂亮阳光的女孩,在大学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因为工作不顺心,不久就辞职了。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她白天把自己反琐在卧室里睡觉,到下午5点左右才起来吃饭、打游戏,每天如此。为了避免和家人见面,她甚至连小便都拿盆在卧室里解决,体重也在一年内涨了三四十斤,妈妈无奈之下向节目组求助。
节目组在和女孩的沟通之后,带她去医院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中度抑郁症,建议她吃抗抑郁药。女孩的妈妈说,其实早在一年前有医生就给过相应的诊断,但是她认为“抑郁症=精神病”,觉得很丢人,就没让女孩吃药,结果没想到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这个女孩的故事给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病耻感是精神障碍治疗路上的绊脚石!请牢记,跟感冒、胃肠炎等疾病一样,精神障碍只是一种疾病,这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一旦确诊,要尽快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这样我们也能早点从黑暗中走出来。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规范治疗就是要做到“足量、足疗程”。
很多家属可能会说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病人可能刚开始还会乖乖吃药,但是越往后依从性越差,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没病或者是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让他们吃药谈何容易。
别着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对症下药”:
对于处于恢复期的病人,我们要反复给他们强调吃药的重要性。为了保证他们能按时服药,我们还可以制定一个吃药时间表,或者给他们定个闹钟来提醒他们;
对于那些因为副作用而拒绝药物的患者,我们可以请医生帮忙调整用药方案,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对医生的信任;
那些各种不想吃药的患者,尤其是处于疾病急性期的患者,我们说再多可能都白搭,这时候就需要跟他们斗智斗勇了。之前有些家属留言说,他们会将药物掺在食物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药吃进肚里。我个人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有可能会影响药效,但是与不吃药相比,还是利大于弊的。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方法不适合被害妄想症的患者,一旦被他们发现,那可能会让他们开始绝食。
对于某些用药依从性较差的精神障碍患者,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我们还可以给他们使用长效针剂。与口服药相比,长效针剂可以在体内稳定的释放药物成分,让血药浓度达到稳定。另外,长效针剂的起效时间更长,有的一个月打一次就好,有的还能做到三个月打一次,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疾病的复发率和患者的死亡率就能随之降低。
目前精神障碍的治疗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无论哪种药物的有效率都是有明显个体差异的。
有数据统计,30%-50%的患者对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不佳;在抑郁症患者中,仅有30%-45%的患者在足量足疗程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下可以获得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
是什么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呢?除了病情、年龄等因素外,我们体内的基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前面讲过,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是在肝脏内代谢的,它们会在肝脏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更小的颗粒,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它们的作用。但肝脏酶的多态性会因为我们体内基因的不同而不同,进而影响血药浓度,这也是为何同样的病吃的同样的药,有些病友吃着很管用,而有些病友却见不到效果的原因了。
那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多,怎么才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最有效的呢?除了多咨询医生的意见之外,你还可以借助基因检测这种手段,这可以减少“试错”成本,帮我们快速找到“有效药”,并制定合理的服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发布在2018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年会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来说,下一次药物选择如果是在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的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让治疗有效的可能性升高30%,达到缓解的可能性升高50%。
如果你目前使用的药物疗效不是很好,又或者是服药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妨尝试用这种方法来找到适合你的药物。
好心情平台可以提供基因检测的服务,使用流程非常简单:好心情平台下单——快递接收采样包——唾液采样,样品邮寄——等待测试结果——医生综合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睡眠、饮食、运动、抽烟喝酒等,跟我们的精神健康息息相关,所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探索改变生活方式与精神障碍疾病防治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表明,饮食干预联合标准治疗可以改善精神障碍的预后。那到底什么样的饮食对精神障碍患者有治疗作用呢?我们在《精神障碍不知道怎么吃?试试地中海饮食吧!》中曾介绍过,错过的朋友可以点击蓝字学习下。
另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作为抑郁、焦虑及应激相关障碍、精神病性障碍及ADHD的辅助治疗手段。在《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不完全锻炼指南》一文中,我们给出了精神障碍患者的科学运动方法,这里重点说说怎么能让精神障碍患者更好地动起来。
首先,我们还是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患者明白运动能给他们的体重、病情带来什么好处,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跟TA一起动起来,陪他们散步,与他们一起爬楼梯等等。
在运动过程中,别忘了对TA的配合给与赞美和鼓励,比如你可以说你今天走得多好,比昨天快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感觉你的状态好了很多等等,这都可以让患者清楚的意识到运动的好处,支持他们坚持下去。
参考资料:
[2] Firth J, Solmi M, Wootton RE, et al. A meta-review of "lifestyle psychiatry": the role of exercise, smoking, diet and sleep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WorldPsychiatry.2020;19(3):360-380. doi:10.1002/wps.20773
[3] Genetic Test Identifies Best Antidepressant - Medscape - May 07, 2018.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