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就已经够诱人的了,何况还是艺术书展,赢了赢了!
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感情的表露,
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毛姆
文丨旧故麻袋
∨
喜欢凑热闹的我,去看过各种各样的展览,不过倒是头一次去参观“艺术书展”。
这次与UNFOLD艺术书展的缘分几乎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近一个月时间,我都在关注各种展览:艺术、美术、设计......虽然自己不是从事这一块的,但或许是职业习惯,莫名对这些展览有着本能的冲动,前几个月实在太忙,没有抽出时间去看展,这一眨眼,半年就要过去了,突然想给2019年上半年补个展。
关于UNFOLD艺术书展,我是在公众号上看到的,看地点在上海,参观票价只要10元,二话没说就先入手了,一看是有关于艺术的展览,陈先生的兴致开始也是极高的,奈何亲妈驾临,只好陪妈妈游玩,所以约了几位同事一同前往,一是因为书展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插画大师,公司里的插画小姑娘可以去观摩学习;二是举办展览的地点是上海有名的艺术园区——M50创意园,盛产艺术空间,适合设计师们去逛逛。
而我,不是插画,也不是设计,专门只是冲着书来的。
早上9点左右的高铁,10点准时到上海虹桥,坐了大概1个小时左右的地铁,徒步一段,就到了M50创意园。门口大大的门头很显眼,原以为我们已经算是到的晚的那波了,没想到到了换票处发现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早早换了票,直奔主题,就近先进了4号馆,看着换票时随手拿的地图,发现这场展览一共分了7个展馆,5号-7号展馆基本以论坛、讲堂形式为主,所以我们的重点是1号-4号展馆。
第一个进的展馆是4号馆,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虽然场外人看着比较少,展馆内的人是真的多,里三层,外三层,挤在里面有些窒息,空气中还有汗液和香水混杂的味道,细闻,有些恶趣味。
4号馆内,插画师较多,我有看中一个日本小姐姐的插画作品,但是实在太贵,下不了手,走着走着,听一位台湾小姐姐在介绍工作室制作的一本颇为有意思的杂志,还是创刊,也就是说展出的这本杂志是第一期,连市面上都还没来得及卖。
这本杂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杂志本身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但里面的内容主要是汇聚了10位不同领域的人来对该主题下的问题进行回答,回答的顺序并不是说10个人回答的是同样的问题,而是a回答b提出的问题,b回答c提出的问题,以此类推,直到J回到a的问题,10个人的问题,是一个既是一个循环,也是一个闭环,通过不同领域的问题和答案,来对主题进行相应的解读。
说实话,个人觉得立意很好,初心也很棒,但贵在内容要精炼、要内涵,要对主题真正做出相应的解读和对该主题的思考,如果后面只是依样画葫芦,估计这本杂志还是有点悬,但表示支持,入手了一本。
之后被插画绘本所吸引,一本叫《Rolling the dice》,来自插画师豌豆先生。
一本叫《宝石碎片》,来自一位女性插画师(具体名字忘了),我在他们展台前逗留了很久,主要是有一对来自日本的母女,母亲很喜欢《宝石碎片》那本绘本,一直跟女儿在那边讲细节,后来还入手了插画师们的好几样作品,还与插画师合了影,小姑娘很可爱,没拍照。
纠结到最后,还是买了豌豆先生的作品,还拿到了他的亲笔签名,棒呆!
4号馆太好逛了,以至于我带回的东西中,有三分之二的东西是在4号馆搜罗的,还入手了内心很喜欢的小胸针,可爱极了。
4号馆之后,我们紧接着去了3号馆,3号馆有点偏人文,不过我最喜欢的是3号馆内的一家叫“本地”的工作室,来自西安,主要编纂西安的生活气息,说通俗点,只要是西安的市井气,他们都记载,他们通过采访,通过照片,把西安的人文带出来,制作成书,既有小故事,也有小照片,是一本略带人情味的书籍,说实话很想要,但是书好厚,想着网上买会比较方便。
后来我查了一下他们工作室的主编宋群,竟是位知名跨界创意人,涉足建筑、艺术、设计、创意、出版,一直致力于西安本土文化、艺术的梳理及推广工作,以民间姿态及民间立场,整理与城市肌理、人文记忆相关的影像和文字。
有情怀的人干有情怀的事,说的或许就是这类人吧!
3号馆还有标新立异的书签形式,叫“幻灯片书签”,说实话,我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反正我是第一次见。书签形式简约,书签上会有一张小的幻灯片,通过关照,幻灯片可以显示到墙上或桌上,很美。
3号馆内的东西都偏人文,有许多国外的展台,英语实在是不好,不敢擅自交流,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出3号馆,我们去填了填肚子,毕竟走了一上午,好累,吃饱才有力气走2号馆和1号馆,所幸与我一同前往的同事之前来过这儿,熟门熟路的带我去吃了园区的食堂,阿姨的大嗓门可以够我们笑一下午的。
吃完饭将近1点,没想到园区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每个展馆外都排起了长队,我们也只好在2号馆门口排着,不过倒也没等多久,2号馆有上下两层,是个loft,这里也是插画师居多。
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小哥哥花了很多名为“坏男孩日记”的漫画,可作者本人却腼腆的不能再腼腆了,画作很好,我看上了一副他框起来的画,很好看,很朋克,但是价格太高又不好拿,所以就没入手。
这里还有个小姐姐,画的也美,但我怕拿着麻烦,就直接加了微信,想着下次需要了直接找小姐姐给我寄,小姐姐答应我了,顺丰包邮。
在2号馆,我主要入手的是两本作品,一本叫《美人鱼沙拉》,纯粹被画风吸引,而且运气好,最后一本。
还有一本叫《药娘》是一本小说+采访记录,是该类型杂志的第一期,该作品主要是焦聚特殊群体,边缘群体,所以小姐姐告诉我她们的杂志限量、限版,因为题材太过敏感,线上基本不售卖。得之我幸,又是最后一本。
逛完2号馆,腿基本已经酸疼到不是自己的了,全程都是靠站靠走,没有一个休息的地方,腿已废,加上穿的鞋比较硬,脚后跟都磨出了血泡。
最后还是去看了1号馆,据说1号馆很好逛,但身心俱疲加审美疲劳,我已经看不出什么好不好看,优不优秀了。看到了《360°》杂志,亲切跑过去说我今年预定了一年,她们连说感谢,还给我看了他们杂志最初的版式,悄悄跟我说:这第一期是从我们主编办公室偷出来的,因为年代久远,实在是找不到别的了。
逛完1号馆,6号和7号馆,我们也简单去看了看,但5号馆我们一直没能找到,后来也没兴趣找了。
看着时间还充裕,饶有兴致地逛了逛M50创意园区,这个老厂房,浓缩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历史的厚重感遇上当代艺术的创新,交织下诞生了一种和谐美,逛了才发现,园区本身也是宝藏啊!
各类画廊、艺术中心,还有茶艺文化、国风文化等,多到看不过来,眼花缭乱,时间来不及,只是粗略一看,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来逛一次园区。
总结来说,这次艺术书展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过瘾”,是艺术,也是书,两者结合在一起,倒是有了另一番风味。
那就明年再见吧,明年若还在上海,那就约起来吧!这些是我的丰收成果,不过我最爱小豆本,虽然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