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消寒 风雅藏在听雪敲竹中

北宋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清雍正 梅花鹿皮行裳

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卷

清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

清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银烧蓝暖酒壶

银寿字火锅

银镀金寿字火碗

冬日暖阳里,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温和温馨。落叶飘零,白雪渐舞,收获之后,大地开始调养生息,一切都那么淡然从容着,松在风雪中傲立,梅在冰霜中绽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艺术家善于发掘的眼中,冬日之美自也各有风貌情趣,他们创作的诗画物什,就藏着冬日里最温暖的感动。有记载,冬月里,咱那些前辈士大夫约同好数人围炉饮酒作诗,迭为宾主,谓之“消寒”。

围炉夜话,湖心亭看雪,或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要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去折一枝红梅吧。当然,你可以怕冷,“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也得多照顾照顾自己的身体,进补正当时,“击钟列鼎”而食,将牛羊肉等放入鼎钟煮熟分食,这火锅的历史据说近两千年。

冬日风雅,与君烹茶煮汤,听雪敲竹,温酒读书,细赏名画,可否?

火锅 暖酒:古人过冬的养生之道

在保暖上,古人为了御寒就会选择在冬季吃一些养生的食物来补充能量,在食物的选择上,会挑一些性热的,比如生姜、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楚人还会饮酒抗寒取暖,如天气冷的北方一带,人们都喜欢在冬天喝烈酒取暖。火锅在清宫中又称热锅,其质地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其基本形式为组合式和锅中带炉两种。此外,用来温热食品的器具也有许多,如火碗、温鼎等。

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经常使用的火锅——银寿字火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造型完美。火锅由锅、盖、烟囱、闭火盖组成,锅内带炉,可用于烧炭。火锅的闭火盖上雕有镂空“卐”字纹,锅体满布金银圆“寿”字、长“寿”字、蝙蝠纹等,寓“福寿万年”之意。

作为清代皇家专用酒具之一的银烧蓝暖酒壶,造型独特,做工考究,纹饰生动,色彩艳丽。高9.7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6.8厘米。清宫旧藏。壶银质,由内壶和外套两部分组成。外套为六棱柱形,六角下各有一足。套身六面分别錾刻梅、兰、竹、菊、荷花等纹样,并施烧蓝珐琅彩。内壶为圆柱形,有流、盖及双提梁,与外套之间有较大空间,用于盛装热水。

“热炕头”“汤婆子”:让手脚不再冰冷的神器

寒风刺骨的冬日,最可恼的事情之一便是手脚容易冻着。烧炭火取暖一直是宫中最主要的取暖方式,帝王家用“西凉国进炭百条,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为了不挨冻,古人发明了各种神器,有“火炉”“手炉”,甚至是“暖椅”“椒房”。

《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中,描绘了雍正皇帝身着汉族文人服饰,手捧书册专心阅读,足下是热气腾腾的火炉,槅门外迎寒绽放的梅花悄然开放,显示了他对雅士闲居生活之向往和其清丽典雅的审美情趣。清初宫廷画家创作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十二美人图》,绢本设色12幅,每幅98×18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烘炉观雪》为其一,描绘了仕女临窗而坐,轻掀帐帷,观雪赏梅的场景。户外翠竹披霜带雪,遇寒不凋,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白色蜡梅则以“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风韵尽情绽放。梅花不仅是著名的观赏花,又以花分五瓣,而拥有“五福花”的美称,被人们用以寓意幸福、长寿、吉祥。

手炉是人们冬季常备的用于暖手的器具,一般以圆、椭圆形为基本形状。热量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进行传导,使外壳既温暖又不烫手。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通高14cm,长18.4cm,宽12.9cm,整体呈不规则却十分对称的长圆形,提梁弯曲的形状与炉身的造型相协调。口沿内挂铜胆,盖面为铜丝编结而成的密网,用以通风换气。底心有一圆孔用以散热。除了手炉外,还有暖脚的“汤婆子”。汤婆子比手炉略大,灌满热水后放进被窝取暖。黄庭坚曾夸它:“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清代的李渔,是古代文人中少见的善于工技的人物。他在《闲情偶寄》中曾记下自己冬天写书时,为了抵御严寒而发明“暖椅”的经历:在桌椅下面设计一个抽屉,抽屉里放入炭炉,相当于一个移动火炕。坐在上面看书、写字,再也不用担心双手冻僵了。李渔还在《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记暖椅曰:(暖椅)如太师椅而稍宽。彼止取容臀,而此则周身全纳故也。如睡翁椅而稍直。彼止利不睡,而此则坐卧成宜,坐多而卧少也。

除此之外,在没有统一供暖的古代,普通老百姓用火炕、火墙取暖,可帝王的做法也很特别:用花椒涂墙。汉代的皇宫设有温室殿,用花椒捣成的泥涂在四周墙壁保温,再挂上锦绣壁毯、羽毛幔帐,铺上豪华西域毛毯,这就是“椒房殿”。后来,“椒房”还演变为皇后的代称,成为后宫女权的象征。

添衣御寒:帝王保暖的独门秘籍

如今各式各样的御寒冬装可谓五花八门,在冬天,衣着第一强调的是保暖,用什么保暖材料是最要紧的。利用动物皮毛、禽鸟羽毛做冬装,是古人御寒最早想到的办法之一。皇帝制衣除了用狐皮、貂皮等毛料外,也用鹿皮等其他皮货。故宫博物院收存有一件雍正皇帝的灰色春绸里梅花鹿皮行裳,用的就是梅花鹿皮,毛料轻薄柔软。清代皇太后和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形制与皇帝的冬朝冠基本一致,但装饰所用的珠宝更多。夏朝冠的形制和装饰与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丝凤变成金镶桦皮凤。

清雍正梅花鹿皮行裳,前开裾,里面两侧分别缀石青色丝带,缀铜光素扣各一枚。裳上系黄纸签,其上墨书:“用不得”。梅花鹿皮面,缃色暗花春绸里,腰间为石青色棉布带。出行穿行服时,系于腰间,用里侧的带子分别系于两腿,既御寒又耐磨。梅花鹿皮为面料,轻薄柔软,穿用时轻便舒适,适于冬季出行穿用。

清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通高30厘米,口径23厘米。冠圆式,貂皮为地,缀朱纬,顶以三只金累丝凤叠压,顶尖镶大东珠一,每层之间贯东珠各一,凤身均饰东珠各三,尾饰珍珠。朱纬周围缀金累丝凤七只,其上饰猫睛石各一,东珠各九,尾饰珍珠。冠后部饰金翟一只,翟背饰猫睛石一块,尾饰珍珠数颗。翟尾垂挂珠穗五行二就(横二排竖五列),中贯两面金累丝“心”形结,珠穗饰有金累丝与珊瑚制成的坠角。

踏雪寻梅:笔墨浓情暖人心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属乔木,凌寒独开,君子比德,踏雪寻梅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事,亦为画家常用的题材。宋代王安石咏梅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元代王冕题画《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梅花象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爱戴的情怀。

王谔被明代皇帝称为“今之马远”,其《踏雪寻梅图》轴,表现一主三仆于雪天往深山寻梅的情景。

《清郎世宁等弘历雪景行乐图轴》是清代画家郎世宁等作于乾隆三年(1738年)的作品。该作品为绢本,设色,纵486cm,横378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与当时几位著名的中国宫廷画家合作,描绘乾隆皇帝与众多皇子新年在宫苑赏雪的情景。图中人物由郎世宁绘制,而屋宇、树石背景则为中国画家补画,画面不显丝毫生硬牵强,反映出宫廷建筑画“中西合璧”的新画风。

明代刘俊作《雪夜访普图》轴,描写了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在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枢密副史府内,前厅正中二人围炉而坐。画家在着意刻画主体人物的同时,对景象做了细致的描写。近岩远山,老树昏鸦,均被夜色笼罩着,竹叶、树枝、屋脊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显然很寒冷。为突出赵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门外象征性地画有四个侍卫,他们似乎守候已久。这些细微的描绘,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

(0)

相关推荐

  • 天气越来越冷,古人如何御寒,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找答案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群里有南方的朋友开始买发热鼠标垫,否则冷得双手没办法握住鼠标. 现在的科技真发达,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些御寒设施让我们不再害怕寒冷,生活也越来越舒服,四五十年前,小孩子们还靠一 ...

  • 古代嫔妃的日常生活,可比你想象的有趣多了

    答主: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100+ 赞同) 在中国古代,嫔妃们不仅仅是散散步,斗斗诗,做做女红,她们的日常也可谓是多样充实的. 例如在刚刚过去的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冬天,没有丰富多彩的现代娱乐活动, ...

  • 放大看古画:为了保暖,他们有多努力?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没有空调暖气电热毯的古代 古人们也不会让自己冻着的 炭盆熏笼小火炉 棉衣棉袄小披风 保暖设备一样都不少 全都用起来! 南宋·刘松年<溪山雪意图>局部 山间屋舍里 主 ...

  • 家有汤婆子(作者:赵基开)

    /// 赵基开 寒冬腊月,蜗居在家中,整理老物件,在搁楼里又见到,静悄悄躺在落角里的,已遗忘多年的铜质汤婆子,不由回忆起几十年前,家中汤婆子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40年代,冬天取暖,室内没有空调,少数富 ...

  • 寒冷的冬天,古人如何取暖?(上)

    天气渐寒 取暖成了关键词 古人有哪些取暖方式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清中期 掐丝珐琅火盆 故宫博物院藏 白居易所说的 ...

  • 熬过寒冬 古人靠这些 取暖神器

        寒潮阵阵来,让人瑟瑟发抖的冬天最是难熬.现代人有空调.有暖气.有暖宝宝.有羽绒服--古人是靠什么才能熬过寒冬?其实,古代也有不少取暖神器,有些还在南京展出过.各种神器的发明,让古人安度寒冬. ...

  • 煮雪烹茶,听雪敲竹,赏古今十大名家笔下的《雪竹图》

    煮雪烹茶,听雪敲竹. 晚明文人高濂在<山窗听雪敲竹>里说,"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大雪节气将要来 ...

  • 煮雪烹茶,听雪敲竹

    晚明文人高濂在<山窗听雪敲竹>里说,"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大雪节气来临,让我们泡一壶茗茶,欣赏 ...

  • 今古十大名家画雪竹:听雪敲竹 ,声韵悠然

    晚明文人高濂在<山窗听雪敲竹>里说,"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大雪节气来临,让我们泡一壶茗茶,欣赏一 ...

  • 煮雪烹茶,听雪敲竹——古今名家笔下的《雪竹图》

    煮雪烹茶,听雪敲竹. 晚明文人高濂在<山窗听雪敲竹>里说,"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寒冷的冬日里, ...

  • 清 箫 | 听 雪 敲 竹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文源| 诗意生活美学 摄影| 克罗采,等  煮雪烹茶  古人多喜欢用雪煮茶, 雪冰清玉洁, 代表着独善其身的节操. 茶在浮浮沉沉 散发出一种清清淡淡, 像极了君子的 ...

  • 煮雪烹茶,听雪敲竹...古人的冬天也浪漫?

    ◆ ◆ ◆ 冬已深,夜骤凉,你们最喜欢在这寒冷的冬季做些什么呢? 是围着暖暖的炉子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还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去公园赏雪看梅,亦或是静静地待在暖和的屋子里,看书喝茶,自在逍遥... 千百年的 ...

  • 天地初寒,心在雪中飞,情暖冬日

    都说雪花是开在心间的花,她温柔,纯洁,兀自芬芳.如若,你想要幸福,便要像雪花一样,和这世界温柔相待,你温柔了,幸福便会到来,简单了,心底就会开出芬芳的花. 天地初寒,心在雪中飞,情暖冬日 雪落一杯酒, ...

  • 十二花田 ‖ 雪霁梅月 ‖ 九九消寒诗

    花田 应潇潇思无邪诗兄之邀,以联 "姝香畏绝.珍秋前钟信:茵柳思柔.約律後春風"为韵,作消寒诗以下: 九九消寒诗之一 ● 冬夜感怀(押姝韵) 雪染梅花婧若姝,经冬朔野近颓芜. 暮鸦 ...

  • 十二花田 ‖ 雪霁梅月 ‖ 平生惯对凉和热,久久消寒不觉寒

    十二花田 <七律>一组 应潇潇思无邪诗兄之邀,以残鸦恸客,恨荐荒城柳:俪语宣春,香侵故院亭十八韵各作律诗一首. 消寒诗之一.归心 咋听乡音客梦残,归来转盼故人看. 山光水色无心赏,雪鬓秋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