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血府逐瘀汤新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而致胸痛、头痛、呃逆、干呕、内热、心悸、怔忡等症。笔者据其用药机理治疗肺心病、皮肤瘙痒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亦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1肺心病
夏某,男,65岁,因反复咳喘十年,加重一周,于2005年9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肺心病史五年。人院症见:咳嗽、咯黄色粘液痰伴胸闷、气促、不能平卧、口干、身热、脘痞纳呆、小便少。查体:38℃、BPl20/80mmH9、呼吸急促、唇紫绀、半卧位、消瘦、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湿罗音。心率:125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浮肿。胸片示:肺部感染、肺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性P波。血常规检查:WBCl4x109/L、N0.80、L0.152。舌暗红、舌底静脉紫暗、苔黄腻、脉细数。西医诊断为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②阻塞性肺气肿。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Ⅳ级。西医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强心利尿、化痰平喘等。中医证属:肺肾两虚、心脉瘀阻、痰浊阻肺之肺胀,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宣肺清热,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桑白皮12g、川贝10g、瓜萎皮10g、桃仁12g、赤芍12g、桔梗10g、枳壳12g、当归12g、生地10g、牛膝10g、红花12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7剂后,症状明显消失.咳嗽、咳痰、浮肿、喘气消失,双肺罗音消失.复查胸片示炎症吸收,血象正常,一般生命体征正常。准予出院。
按:肺心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在本虚的基础上,痰浊与瘀血交阻是其主要的病机特点,气虚、血瘀、痰阻则贯穿于肺胀之始终。《丹溪心法·咳嗽》云:“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笔者临床选用血府逐瘀汤化瘀活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理气化痰而不伤正,故适用于慢性肺心病之体虚标实之人。
2皮肤瘙痒症
张某,女,50岁,本院职工。于2003年10月3日初诊。患者近二年来于秋冬之际,反复出现全身瘙痒无比,尤以夜间睡于被窝中为甚,伴心烦不宁、口干、纳差,口服息斯敏、激素及疏风止痒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因与笔者同一科室求诊,诊见:患者皮肤有搔痕,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喜食肥甘厚味之品,舌暗淡、苔黄、脉弦滑。诊为皮肤瘙痒症。证属:风、湿、热邪蕴蒸肌肤。治以活血化瘀、祛风治痒,方以血府逐瘀汤加昧: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防风10g、赤芍10g、生地12g、桔梗6g、甘草10g、乌梢蛇10g、蝉蜕10g、苍术10g、白藓皮10g、黄柏10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6剂后再诊,症状消失.继服5剂。未在复发。
按:皮肤瘙痒症中医多从风、湿、热、虫、瘀论治。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黄柏、苍术清热燥湿,防风、蝉蜕、白藓皮祛风胜湿.共起活血祛风止痒之效
3前列腺增生
黄某,男,60岁,大悟黄站农民。2006年7月10日初诊。患者3天前突觉少腹胀痛、小便难下、、伴尿痛、尿血、继而点滴不通,需借助导尿管排尿,在当地抗炎、支持等治疗,尿血停止,但仍不能自主排尿,当地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因不愿手术求助中医治疗。诊见:痛苦面容诉口干、口苦、纳差、小腹胀痛、导尿管导出黄色清亮尿液、舌紫暗、脉细涩。B超示:前列腺增生肥大。中医诊断为癃闭.此乃肝郁血瘀、尿道不通,治以行瘀散结、清利水道。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桃仁159、红花15g、当归15g、生地15g、川芎159g、赤芍10g、牛膝9g、柴胡9g、甘草6g、生牡蛎(先下)30g、玄参10g、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水煎服日1剂,5剂后二诊,诸症减轻,于第二天即拔出导尿管自行排尿,方药对症,上方继服5剂,随访两月未见复发。
按:《景岳全书·癃闭》日: “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前列腺为肝经所过之地,本例患者肝郁血瘀而前列腺增生肥大,压迫尿道致小便癃闭不通,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兼理气,配以牡蛎、夏枯草、海藻、昆布等软坚散结,以消肿块,尿路通畅而小便自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