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酒,我该如何度过余生 ——追忆马桥爱喝酒的爷们儿
没有酒,我该如何度过余生
——追忆马桥爱喝酒的爷们儿
文/九日红
88岁高龄的李爷爷现在每天还要喝两碗酒,因为他年轻时喝酒很曲折。
那时刚包产到户的时候,隔壁老王6月天请工薅包谷草,李爷也去了,上午11点的时候,老王回家准备中饭,可找了一圈没借到酒,回到包谷田里发愁:这到哪儿搞点酒喝哈子了??李爷一听这中午没有酒喝,浑身当场没了劲,一屁股坐在田里,说:这我们队里,现在屋里有陈酒的怕是少哇,只看老庄那里的了?老王连忙去老庄那借酒。他拿了个以前打吊针用的空玻璃瓶子,一路小跑着去了。
没过一会空着手回来了,李爷也知道没借到酒,心想这中饭没有点酒喝,活怕是要白干了。这时田里一个更喜欢喝酒的小张说了句:老王,我知道哪里有酒,你去,走到不用口舌就能拿到。
李爷和老王顿时浑身像打了鸡血:哪儿啊?
小张笑着说:那宦家儿的老道昨儿晚满头七,坟烟上他女婿给他买了两瓶瓶装酒,你去拿了中午我们给他喝球了。
哈哈哈哈!!!
田里当场一阵爆笑。只有老王马起个脸。“我说你狗娃子,怎儿正无传授,那酒我能拿喝?”老王气的转身跑到屋里挖了两升子米跑到街上粮管所里换了一瓶大曲。
有了酒,李爷全身没有了疲惫,心里像扇扇子样凉快。
其实拿坟上酒喝在马桥有来头。
80年代初,那时马桥整体比较穷,家里有存粮有陈酒都是快活家儿,更不用说钱了。过年的时候都要上坟,那时的坟上没有多少花圈,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瓶装酒,比较普遍的就是“楚翁泉”,这个牌子的酒就相当于今天的白云边一样普及,一些好酒上坟的人就会把坟上的酒起开,一边向燃烧的火纸上洒,一边自己也要搞一口,名义上是陪去世者喝酒,其实我们都知道是自己也想喝酒了,但是这种人一般都是去世者的直系亲属,无姓外人是不会去喝的,所以小张给老王开了这个玩笑,老王很生气。哈哈。
也许有人不明白,大过年也要喝坟上人酒,其实那时每家每户多少有点酒放那过年,可是量都不多,家里的酒放那里要待客,自己喝的少,那时又恰是大生产,个个家里兄弟姐妹都多,要是一家人都放开喝,团年时酒都不够,所以,好多父母要把酒藏起来,怕娃子们偷着喝。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马桥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吃肉喝肉成了年轻一代人的负担。
“会吃吃十家儿,不会吃吃一家儿”,就是说那时过年给人拜年时,遇到饭都要吃,哪怕你到桌子上坐会儿,喝口酒就是对主人家最大尊重。
肉是最好的下酒菜。整个马桥60后70后还有 80后的孩子盼两件事,一是家里杀猪,二是过年。那时没有粮食喂猪,猪子都小的很,过年杀猪超过100斤的全村开会都要提出表扬,有一次一家子杀猪,说是管了杀猪帮忙3个人一顿饭,猪肉去了一半,杀的猪不到70斤。
比起吃肉,马桥喝酒的人还是占多数。
我奶奶给我说了这样一故事。
队里老孙也是特别喜欢喝酒,那年他分家的大儿子杀猪,老孙又是帮忙揪猪尾巴又是帮忙洗肠子,可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儿子竟然没喊他吃饭,其实老孙并不贪肉吃,是想搭着喝口酒,可是儿子没喊,老孙着了急,看着儿子关着堂屋门,里面杀猪的两个人已经开始喝着了,老孙连忙拿起他的大烟袋,坐到儿子门坎上假装用力敲烟袋锅子,一气敲了五六下,还是没人出来喊他,他就一直敲,其实烟袋锅子里根本没装烟,只是想提醒儿子喊他进来陪酒,最后他开始用敲烟袋锅子敲关着的堂屋门,屋里的人也知道是老孙发出的信号,可是啥法了??儿子只有招待杀猪两个人的酒,要是喊老孙进来喝,都不够,一顿饭的时候,老孙一直在敲烟袋锅子,最后看到杀猪的两个人打着酒嗝出来了,才走开。
其实这种现象在当时应该说很普遍,有时连客人都看不下去了,会劝主人家喊自己的伯或妈吃饭,但是在马桥儿子分家了,吃饭的时候,儿子不亲自喊伯妈吃饭,别人喊是没用的。
也许是从这个时候,马桥的酒文化开始慢慢繁衍。从缺酒喝到今天的怕喝酒,这中间的故事无法一一言表。恰逢今年过年,给大家献上这个文章,文中有一些是马桥方言,并不算错别字。
作 者 简 介
九日红,粉青河80后,时代媒体人,当过兵,从过政,经历丰富,文字细腻,在全国各大报媒发表作品1000余篇,如今在南方某报社从事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