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项目供暖/室温/空气质量的测量结果

奥地利联邦交通,革新和技术部未来建筑的框架范围,Utendorfgasse公寓、Mühlweg公寓和公寓这三个被动式建筑接受了测量。测试是在住户入住之后由AEE INTEC(Gleisdorf)实施的。

测试结果显示,室内温度不仅在各项目间,且在同建筑物内的各个公寓内有变动。在建筑物内部的差异是由不同的用户行为和建筑物内居住单元的位置导致的。接受测试公寓内的室内湿度显示,整年内冬季月份达到最低,但仍处于30-40%的舒适范围。

图66 维也纳的三栋被动式建筑的室内温度舒适度的对比

在2007年夏天最热的时间段(7月17日~23日),在各个小区内不同的公寓对室内温度进行了测量。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相同的居住群内的温度波动范围也是十分显著的。其成因一方面是建筑物的特定因素,如朝向,室内有效的储热物质,内负荷等;另一方面为使用者行为,正是某些极端情况,例如在即使在最炎热的阶段,白天打开窗户和阳台门进行前后通风。虽然主观上通风使室内达一个舒适的温度,而客观上公寓被严重加热。

图67中展示了Dreherstraße公寓中一栋低能耗建筑和一栋被动式建筑的室内温度的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两栋楼内测得的温度冬天和夏天吻合。这表示,即使是夏天,在被动式建筑中的舒适度水平与低能耗建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与低能耗建筑基本相同。

图67 Dreherstraße公寓中的一个被动式建筑

与一个低能耗建筑的Haus Mango的室内温度舒适度的对比

图68 被动式建筑项目Utendorfgasse公寓

在2007年夏季其中两个公寓的夏季室内温度

由图68可以看出被动式建筑的潜能。由图可以看出被动式建筑中尽管室外高温和室内温度波动较大,但是其基本恒定并维持在舒适的温度区间。

图69则展示了Mühlweg公寓第一个检测年中每平方米的最终能源消耗。与供暖热能耗不同,最终能源消耗包括所有的系统性能量损耗,如锅炉功率,存储损耗,分配损耗等。在采暖期间针对室内供暖的最终供暖能耗为17.73kWh/m2a。热水供给的最终能耗总计22.4kWh/m2a,其中一半由太阳能设备一半由燃气炉保证。此时间段的室内设备的耗电为17.92kWh/m2a,超过了总耗电量的一半。剩余的耗电则分散于新风机组,设备用电和常规用电。

图69 Mühlweg公寓在第一个监测年的月能耗和总辐射

图70 含有新风机组的被动式建筑中的一个公寓与一个

    不含有新风机组的独栋别墅的二氧化碳含量对比

图70展示了位于维也纳的一个被动式建筑区内含有新风机组的公寓内CO2浓度与一个没有新风机组的独栋住宅的比较。其测量时间段为2007年7月至12月。来自Pettenkofer的化学家,卫生学家Max Josef在1858年根据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将CO2浓度的上限界定在1,000ppm。被动式建筑公寓内Pettenkofer值在整个测量期限内仅达到过上限的2%,平均值为636ppm。如今在DIN1946-2中CO2浓度的规范限值为1,500ppm。

被动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在当下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首当其冲的便是旨在达到被动式建筑质量的建造措施,如:外表面及门窗的有效保温、热桥现象的避免、气密性以及通过机械通风实现的热回收等做法,均以较高的标准得以实现。并且通过使用能量消耗的测量结果得到证实。

若以设计室内温度20°C和维也纳的气候条件为基准对供暖热能耗进行计算,其所得结果明显低于被动式建筑要求的15kWh/m2a限值。这意味着在Utendorfgasse公寓中,按此供暖度测得室内平均温度为22.97°C,相应测得供暖热能耗为15.48kWh/m2a,校准测算偏差后的数据为12.86kWh/m2a。

调整差额部分源自采暖热能的生成及分配损失以及热水准备所需的的能量。在室内电器设备的选择上仍可以优化能耗。比起低能耗建筑更好的空气质量给居住质量也带来了显著提升,这点尤其表现在使用者的满意度上面。

表48 被动式建筑第一个测试年的供暖热能耗

本文摘自建学丛书增刊《低成本多层被动式住宅》,绿色建筑研习社已取得本书连载授权,转载必究。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致力于绿建及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现已建成和在建PHI认证标准项目共4项。

与绿色建筑研习社一起走进被动房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