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轩读印——清代流派印(一) |【艺术品 · 典藏】

文 / 杨 勇

一、清代篆刻概述

清代篆刻是篆刻艺术史上继汉印之后的又一次高峰。清代初期,明代各大流派的发展尚在延续,如“吴门派”的篆刻家有顾苓、顾元方、袁鲁、钦兰、袁雪、张日中等,他们有的是文彭的再传弟子,有的则是直接从文彭的印作中获取养分。不过清初的数十年,篆刻相对沉寂,到了清代中期,篆刻艺术才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篆刻家的地域分布也比较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上流派纷呈,先后出现了歙派、浙派、邓派、赵派、黟山派和吴派。此外,清代还涌现出一些地方流派,如“雪渔派”邵潜,明末清初时隐居于如皋,在他的影响下,黄经、童昌龄、许容等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流派—如皋派。此外,还有被称作“闽派”的江皜臣、陶碧、李根、薛居瑄等。但这些篆刻家和地方性的派别都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清代初、中期印坛,真正能够与中晚明五大流派别立营垒、不分伯仲的主要流派,则是徽派、浙派和邓派等。

明清篆刻流派传承图

明清以来,文人篆刻之风大盛,文彭之后,篆刻艺术逐渐形成各种流派,其后继者都以汉印为宗,成为一时风尚。清代程邃开“歙派”,后有丁敬开“浙派”,邓石如开“邓派”。篆刻流派是根据不同篆刻艺术风格或地域而进行划分的,篆刻流派的形成主要有几个因素:首先,以地域为前提,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多集中在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和广东等地;其次,需要具有独特建树的领军人物,其他人对他的学习主要依赖师徒相授模式;再次,同一流派中的人篆刻风格相近,彼此借鉴而相互影响。可以说,自文彭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篆刻艺术史,就是篆刻流派史,若作梳理,则可清晰看到印人之间的师承及分布。清代篆刻在明代文彭、何震之后,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更大发展,特别是清代碑学盛行,碑学书家无不兼擅篆刻。清代篆刻与其碑学是相辅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集中在安徽、浙江一带。在清代的流派印中,浙派的凝聚力和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十分强烈。浙派的创始者丁敬发展了细碎的切刀风格,又经黄易、陈鸿寿、赵之琛等发展总结,形成了浙派独特而强烈的风格特征。浙派绵延一个世纪之久,与其风格特征的显著有关。当然,这种显著的风格特征到后来也难免日趋程式化。当流派创始者开创风气之后,继承者往往从不同角度上继续拓展和深化流派风格,如韩登安论浙派时所言“丁敬之拙、蒋仁之逸、黄易之超、奚冈之雅、秋堂之工、曼生之放、次闲之能、叔盖之朴”,一语道出了西泠八家各自特色。又如邓石如首倡“印从书出”,开辟“邓派”。而作为邓派传人的吴让之在邓石如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以自我的刀法强调了这一流派的风格特征,反映出了更加强烈的艺术个性,乃至吴昌硕认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因此,应当说是流派创始者及其继承者共同塑造了流派风格,使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篆刻创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这就是篆刻流派的积极意义所在。(李刚田、马士达主编《篆刻学》,295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年)

在歙派、浙派风靡印坛百年后,清末篆刻逐渐向“印从书出”“印从刀出”“印外求印”的创作道路发展。晚清篆刻,可谓是名家辈出,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无不以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家篆刻为取法和借鉴的主要对象。

二、程邃开创的“歙派”

程邃 垢道人程邃穆倩氏

程邃朱文“垢道人程邃穆倩氏”

印面纵2.7 厘米,横2.7 厘米,为程邃自刻字号姓名印。此印颇有抒情意味,印文字形出自钟鼎文,字形古奥,具有符号意味。首行“道”字笔画萧散而神完气足;第三行“穆倩”二字取自金文;第二行“程邃”二字,多作省略与并笔,几不可辨识,特别是“邃”字笔画若隐若现,浑朴苍茫,颇有陶文意趣。印外框线笔断意连,增强了整方印的虚实对比。章法方面,分三行排布,行距字距均宽绰,印面空灵萧散。

歙派创始人程邃(1607—1692),字穆清,一字朽民,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歙县人,居南京十多年,明亡后移居扬州。平生嫉恶如仇, 所交多重气节之士。他长于金石考证之学,收藏甚富,作画用枯笔皴擦,名重一时。篆刻朱文喜用大篆,白文精探汉法,刀法凝重,最为得神。前人对他的朱文印评价甚高。程邃的篆刻于文彭、何震、朱简、汪关外别树一帜,对后来的邓石如有很大的影响。属于程邃歙派(或曰“徽派”)的印人有巴慰祖、胡唐、汪肇龙、黄吕、张恂等。

程邃 徐旭龄印

程邃白文“徐旭龄印”

印面纵4.4 厘米,横4.4 厘米,为程邃传世印中尺寸最大者。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印以汉印为宗,起笔收笔处,多为蕴含圆浑之意的方笔,体现出书法笔意的藏头护尾之境,富有内涵与厚度。作者冲刀直刻,同时大量运用斜线和弧线,以破汉印的横平竖直之气。此印比较硕大,加之作粗白文印,如横平竖直,则易形成板滞之弊,故作者将每个字的直线、斜线、弧线处理得很协调。特别是“旭”字,“日”部外框作方折状,而“九”部曲折有致,“日”部中的横画作反“S”状,极尽曲折之美。章法方面,四字以回文格式布列,并均分上下左右印面空间,加之此印用刀厚实,其笔画的壮美、气息的浑穆值得我们反复体味。

程邃身处明末清初,其时篆刻艺术的发展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当时篆刻界沿习文彭、何震印风,沿习既久,其后辈又无力重整旗鼓,以至于渐失生气。程邃参合钟鼎古文,并以涩刀拟古,令人耳目一新。周亮工对其推崇备至,在《印人传·书程穆倩印章前》中言:“印章一道,初尚文、何,数见不鲜,为世厌弃,独王( 世贞)、李( 攀龙) 而后,不得不变为竟陵也。黄山程穆倩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周亮工又于《印人传·书〈黄济叔印谱〉前》指出:“然欲以一主臣而束天下聪明才智之士,尽俯首敛迹,不敢毫有异同,勿论势有不能,恐亦数见不鲜。故漳海黄子环、沈鹤生以《款识录》矫之,刘渔仲、程穆倩复合《款识录》大小篆为一,以离奇错落行之,欲以推倒一世,虽时为之欤,亦势有不得不然者。”程邃的印作,白文避开文何旧习,径师汉印,作品淳朴厚重;其朱文印吸收朱简碎刀短切的技法,作品苍浑古拙,极富个性。

高凤翰 雪鸿亭长

高凤翰白文“雪鸿亭长”

此印是高凤翰五十四岁时为丹徒祝应瑞所刻。祝应瑞,字荔亭,曾为芒稻河闸官。工诗,著有《见山楼集》。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印六面施刀,印面“雪鸿亭长”,取法满白文汉印,“雪”“亭”“长”三字以横笔为主,“鸿”字将“工”部的首横提高至字顶,极为夸张。此印五面均有边款,有篆、隶、行、草四种字体。顶款为篆体“云鸟纪官之遗”,自嘲闸官微不足道的小官。行书两面款记录祝应瑞任闸官代理政务,寒冬巡视灾区。隶书款记载刻制时间为“乾隆丙辰冬十二月”。草书款“白龙川长藏印”,白龙川即祝氏居处,白龙川长应为祝氏别号。

清代初期,受程邃印风影响且去程邃不远的印人有高凤翰、沈凤、高翔( 凤岗)、潘西凤。四人因名字中均带有“凤”字,故被时人称为“四凤”。他们四人中,高凤翰、高凤岗为“扬州八怪”成员,沈凤、潘西凤二人则与“扬州八怪”交往密切,四人有着比较相近的审美旨趣。高凤翰(1683—1749),初名翰,字西园,号南阜等,山东胶州人,为“扬州八怪”之一。三十岁左右受到张在辛指点,中年开始接触程邃的作品。五十五岁时因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案件的牵累,被捕入狱,致使右手残废,遂改用左手篆刻。他的篆刻为扬州艺坛极推重,阮元《广陵诗事》说:“郑板桥图章,皆出沈凡民( 凤)、高西园( 凤翰) 之手。”高凤翰曾在致冷仲宸信中说:“余近学得篆印,一以《印统》及所收汉铜旧章为师,觉向来南北所见时贤名手,皆在习气。故近与客宾论印,每以洗去图书气为第一…… 要当以直追本原,窥见太始为第一义耳。”(《南阜山人文存稿》)高凤翰的篆刻一如其诗文书画,多不拘成法,且能标新立异,故汪启淑称他的作品“苍古朴茂,罕与俦匹”。

高翔 蔬香果绿之轩

沈凤 纸窗竹屋灯火青荧

潘西凤 画禅

高翔(1688—1753),字凤岗,以字行,号西唐,江苏甘泉( 今扬州) 人,一介布衣,书、画、印称“三绝”。《国朝画徵续录》称其“工缪篆,刀法师穆倩”,冲削兼施,气息高古,其印皆不肯蹈袭故常、尤不喜以纤巧取悦于人。如“蔬香果绿之轩”一印,印文纤细中略显斑剥,有古茂之美。沈凤(1685—1755),字凡民,号补萝,江苏江阴人。其《谦斋印谱》自序言:“二十年来,四至京师,一抵酒泉,所至必搜访古今名迹,拥载而南者,凡数十百种”;其师王澍《〈谦斋印谱〉序》称其篆刻“无所用意,应手虚落,自然入古,盖凡民信可谓取精多而用物宏者”。沈凤嗜古成癖,常寻访名迹以充实篆刻,与郑板桥相友善,故郑氏之印有一部分为沈凤所刻。沈凤的篆刻明显亦有程邃的影响,如“纸窗竹屋灯火青荧”一印,老笔纷披,颇有斩截之美。潘西凤(1736—1795),字桐冈,号老桐,浙江天台人,后居扬州。潘西凤笃实方古,识见卓越,又擅长刻竹,《东皋印人传》引郑板桥语谓:“潘桐冈工刻竹,濮仲谦以后一人而已。”又郑板桥《绝句二十一首·潘西凤》云:“试看潘郎精刻竹,胸无万卷待如何?”极为推重。汪启淑《续印人传》称其以“余技镌制印章,贻诸戚友,一时尚之,好古之士争购焉”。潘西凤的篆刻或多或少受到了程邃的影响,如“画禅”一印,有生涩古朴之美。

巴慰祖 下里巴人

巴慰祖朱文“下里巴人”

此印为巴慰祖元朱文代表作。2009 年,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曾拍出一组巴慰祖自用子母套印,四印相套共20 个印面,“下里巴人”即为其中一面。

此印四字两密两疏,对角分布。笔画工整秀劲,构思极精,字体紧凑,疏中有密,有春风拂柳的淡雅之美。赵之谦曾对其好友魏锡曾说“近作多类予藉”。在他的自用印“赵之谦印”中,“印”字的末笔的处理即借鉴了巴慰祖此印“巴”字的处理方法。近代元朱文大家陈巨来也曾摹刻此印,对篆法略作改动,颇为谨严,也成为其代表作之一。

胡唐 白发书生

胡唐朱文“白发书生”

胡唐为巴慰祖外甥,篆刻得其舅亲炙,故印作婉约清丽,风格与巴慰祖相似,当时并称为“巴胡”。赵之谦对二人相当推崇,曾有“浙皖两宗可数人,丁黄邓蒋巴胡陈(曼生)”的诗句,胡即是指胡唐。

胡唐传世印章不多,此印为其代表作,后世观者评曰:“仿元人作也,遒劲处过之。”此印两行疏密恰成对比,“白”字缩小,“发”字扩大,成错落之态。此印的边框线呈向内弯曲、残断状,而且这种曲折残断与印文极为协调,如同古铜印受外力而残损。后来王福庵有一路仿封泥的细朱文,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处理边框,应是受到胡唐启发。

除上述诸家外,“歙四家”中的巴慰祖和胡唐也受到程邃的影响。巴慰祖(1744—1793),字隽堂、晋唐,号予籍,又号子安、莲舫等,安徽歙县人。巴慰祖临摹古印,浸淫秦汉,得古茂之气,也力学六朝唐宋朱文,因此他的篆刻工致秀劲,章法构思精密又富于变化。巴慰祖治印初学程邃,后来改学汉印,他继程邃而后起,印风与程邃相近,风格却更为淳朴规范,典雅工稳,有挺秀细润的美感。后人赞其篆刻“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巴慰祖作印,无论朱白、大小,皆能紧紧把握住稳健、静穆的格调,无丝毫浮躁之气。这与其力摹古玺汉印,仿制青铜彝器,长期把玩古器物有关系。胡唐(1795—1826),一名长庚,字子西,号城东居士、木雁居士等,安徽歙县人,是巴慰祖的外甥。巴慰祖、胡唐二人尤长于以秦汉印式刻印,他们对秦汉印无论是从形或神方面,都比程邃有所进步,同时又以元朱文为宗,追求工稳精致的印风,受到了汪关、林皋一路的影响。

林皋 身居城市意在山林

林皋朱文“身居城市意在山林”

常熟博物馆收藏林皋印章五十三枚,此为其一。这批印章乃铁琴铜剑楼瞿氏旧藏,抗战爆发后埋藏于地下,1976年挖掘出土,出土时这批印章有不同程度残损。

此印严谨整饬,向人们展现出元朱文印在表现细腻优美风格上的潜力,为以后元朱文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虽然明代汪关已有工稳的元朱文印,但林皋的创作数量和质量更高,影响也更深远。此印篆法多用小篆,章法简繁相参,疏密处理周详,刀法稳健,挺拔遒劲而不事修饰。

林皋 案有黄庭尊有酒

林皋朱文“案有黄庭尊有酒”

林皋刻印特别讲究篆法,很少夹杂古文,此印纯用缪篆。其线条是令人惊叹的,细而劲健,十分挺拔。章法采用右四左三布局,“尊”字所占空间与“案有”同,形成疏密对比。

如果把林皋的元朱文印比作枝头春花,那么浙派的元朱文印就是雪中寒梅。浙派以切刀胜,其白文印方挺生辣,极见个性。他们的元朱文印也别具特色,圆转生动的篆法配之以生辣而富于节奏感的刀法,给人以一种错位美感。

在浙派之前,吴门、徽派统领印坛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印人主要集中在徽州、南京、扬州、苏州一带。在当时,程邃的印风席卷印坛,为大多数印人所崇仰。浙江则盛行林皋绵密挺秀的印风,林在印学上承接汪关,属于吴门派体系。总体来说,清代初期印坛除了活动于扬州的徽派领军人物程邃和虞山派林皋、沈世和等,其他一些印人对清中期或以后的各种印风影响甚少,基本艺术成就不高。林皋(1657—?)字鹤田,一字鹤颠,福建莆田人,侨寓常熟,在虞山之麓筑“宝砚斋”。精篆刻,宗法文彭,复取法沈世和。所作工稳秀雅,为时所重。当时书画名家及收藏家如王翚、恽寿平、吴历、高士奇、王鸿绪、徐乾学等人所用印章,多出其手。又久客太仓王氏家,为王时敏作印尤多。后人称其为“莆田派”,又有人将他和汪关、沈世和合称为“扬州派”。林皋对篆法、章法和刀法都很讲究,印风秀丽遒劲,将汪关的印风发扬光大,其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本文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选自《艺术品》2018-06 总第78期)

(0)

相关推荐

  • 练习篆刻这方汉印很有特点。满白文朱文、三...

    练习篆刻 这方汉印很有特点. 满白文朱文.三框.对角布局.破边,白文方正朱文活泼.留白--

  • 连载 | 明代五大流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

    明代五大流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 韩天衡 苏宣,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又号朗公,大鄣(今安徽歙县)人.生于1553年,1626年尚健在.苏宣好任侠,弱冠遭不平,仗义杀人,逃遁于淮.海间,事平后悉 ...

  • 练习篆刻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朱文印。汉印绝大...

    练习篆刻 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朱文印. 汉印绝大多数是白文印. 封泥印是朱文,但基本都是白文印在封泥上印痕. 真正的汉朱文印很少,与封泥印的风格不同. 篆刻时可以用不同刀法,但主要在于线条和边框的处理.

  • 篆刻課程筆記·己亥正月

    一.篆刻学习概述 1.篆刻的起源与发展(篆刻史简述) 2.篆刻学习的意义 3.学习的基本方法 4.工具介绍 5.治印演示 6.学习要求与课程规划 篆刻知識簡介 理论实践相结合,浅显易懂说篆刻 学习篆刻 ...

  • 你见过的汉印都是白文的?

    #篆刻##汉印#至今为止,汉印的基本风格就是白文凿印,然后规范有条理,难得的是,在汉私印中,有很多突破性的印章供我们学习,今天来看的是朱文汉印 汉印--焦普印信 汉印--孙谦印信 汉印--刘奉印信 以 ...

  • 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上)

    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杨勇 在篆刻史上,汉印是继先秦古玺后的另一座高峰.如果把风格多样的先秦古玺比作烂漫的山花,自由且绚丽,那么汉印则如同临风之玉树,庄重 ...

  • 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中)

    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杨勇 日南尉丞 西汉铜质官印.纵23.5毫米,横23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日南,原秦代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改为日南郡. ...

  • 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下)

    容轩读印--汉代官印(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杨勇 东汉前期官印同西汉晚期.新莽时期的印文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印章呈方形,印文为规范的缪篆,字形方正,笔画匀整,镌刻精致,风格平正厚重 ...

  • 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

    武卫次飞武贲将印 晋官印,铜印瓦钮.纵24 毫米, 横24 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晋书·职官志>载,屯骑等五校尉之下有二卫,左卫熊渠武贲,右卫次飞武贲.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印中多为四字印, ...

  • 【名家赏鉴】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上)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制度来看,仍是以承袭汉制为主,其风格与东汉末期的风格十分接近,唯端庄厚重方面稍逊于汉印.明代甘旸<印章集说>曰:" 魏.晋印章,本乎汉制,间有易者,亦无大失 ...

  • 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下)【江南收藏•文玩杂珍】

    图文:荣宝斋 作者:杨勇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制度来看,仍是以承袭汉制为主,其风格与东汉末期的风格十分接近,唯端庄厚重方面稍逊于汉印.明代甘旸<印章集说>曰:"魏.晋印章,本乎 ...

  • 容轩读印——宋元印章(上)

    一 两宋及辽金西夏官印 相较于汉印,两宋印章后世印人鲜有论及,更很少作为临习的对象.如果从审美立场出发,我们会发现两宋印章,包括辽.金.西夏官印的艺术性真的乏善可陈,艺术性的缺乏使其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 ...

  • 轩诚随笔:书印之·印 / 轩诚清读(第1466期)

    轩诚有话: 也许在专业的篆刻家眼里今天在艺术专栏里分享给大家的印谱也许达不到艺术的范畴,顶多就是个爱好者的习作,但是在我心中,他确是最珍贵的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先父梁书印先生所刻,更是因为这是聚合 ...

  • 其安易持:陈巨來先生归里展·暨陈巨來流派印风邀请展/图录

    其安易持-陈巨来先生归里展暨陈巨来流派印风邀请展本次展览展品构成:陈巨来篆刻原石百余件:陈巨来书画信札原作及历史老照片:近拓陈巨来印屏及当代名家题跋原作:当代篆刻家创作的陈巨来印风的篆刻作品:展览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