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拳师谈太极拳之松腰吸胯和尾闾中正
太极拳拳架的基本要领:
虚领顶劲
沉肩坠肘
含(涵)胸拔背
松腰吸胯
尾闾中正
意守小腹(气沉丹田)
似曲非曲,对拉拔长
一身备五弓
松、沉
许多人对上述拳架要领非常熟悉,但如何理解,因人而异。有的人望字生义,理解偏差而终究害己。
下面,我根据我三十多年的练拳经验来分篇谈谈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要领。
四、松腰吸胯、尾闾中正
松腰吸胯,传统的说法是松腰松胯,我把它改为松腰吸胯。修改原因下面再谈。
腰胯是人体的中节,在拳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练拳过程中的所有不顺畅,都可以从腰胯中去寻找。一身备五弓中的身弓,也要从腰胯(吸胯)发起。人体的重心虚实转换、前进后退、提步落步、左右旋转,无不均有腰胯开始。胸腰折叠、上下对拉,离开了松腰吸胯也就无从谈起。在太极拳或站桩练习中,松腰松胯,也是我们最难的一关,这里的肌肉涉及面最多(腰腹、大腿、臀部、背部)、最复杂、难度最高。
那么,如何理解和做到松腰吸胯、尾闾中正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知道腰、胯和尾闾三个概念。腰,就是我们两个肾脏(俗称腰子)所在的位置,两个肾脏中间的位置为命门,和前面肚脐(神阙穴)相对。腰椎在尾椎之上,共有5节。腰的作用,在于胯定住后可以左右旋转,也可带动骨盆上下折叠。
胯是指腹股沟到两侧的部位,尤其是指髋关节(俗称大转子)部位,包括股骨和髋骨。胯的作用在于股骨的左右前后转动、髋骨的前束后展、上下提升降落以及带动左右腿重心虚实切换。市面上流传的开胯,实际上是对包裹大转子的筋膜肌肉进行定点拉伸等训练。
尾闾,广义的说是整个骨盆,狭义的说是骶骨和尾闾骨。尾闾中正,一方面指的是骨盆要处于水平和垂直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指将尾闾骨由自然的外翻改为内翻,使尾闾骨指向地面。
人体自然的状态是胯外挺,腰向内弯曲,骶骨翘起来。松腰的技术在于调整这个自然姿态,通过两胯内收(吸胯),骨盆垂直地面,骶骨内翻而使腰椎、脊椎、尾椎、颈椎四椎成一垂直直线。在调整腰胯姿态的时候,注意腰腹、腰臀、腰背和大腿肌肉(特别是膝部上方肌肉)的放松,不要让肌肉僵硬锁死,同时注意踝关节放松及脚底肌肉的抓力。随时结合整体微微调整,直到各处肌肉放松,重心能自如转换位置。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中正一词。中正在太极拳中有两处:立身中正及尾闾中正。有许多人将中正理解为身体只能腰背如一块白板,不能微动调节,以致网上许多拳家身型呆板,缺乏乐趣。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中就是中线,也是条垂直线,指四椎为中线。什么是正?正就是水平线,放于人体,就是我们的骨盆(就像汽车的底盘)要在水平线上保持水平。所以中正就是四椎和骨盆要构成一个十字结构(十字架,或倒T架)。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只要保持这个十字结构或倒T结构(颈椎、脊椎、腰椎、骨盆),则前后折叠或垂直移动都应该算中正,就像门上的铰链结构一样。
松腰吸胯、尾闾中正是我们行拳中的一个通用原则,需要时刻注意保持。它和其他的要领(原则)一起,构成了我们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