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之道。
文 5100字|阅读约13分钟
- 作者 | 杨杜,华夏基石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guanlizhisheng2015
- 合作 |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之道非常道,人生之道是悟道。人生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做事;第二件是做人;第三件事情就是悟道。”
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家的使命是创造财富,这不是他的目的,而是他的职业使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企业家个人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了。但我认为还要加一句话,就是“君子不爱财,弃之亦有道”。有些财富不是你的,舍弃掉也是要讲究道的,那就是要学会舍弃。在某种意义上,弃财之道甚至要难于取财之道。无论从老子的角度还是孔子的立场,企业家之道到底包括什么东西呢?窃以为,道有三,即成长之道路,内在之道理,追求之道德。
包括优秀的企业家在内的所有人,人生不外乎是一个从追求成功逐渐走向追求成道的过程。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人的欲望的满足,成功就是得到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得到了就是成功,其中包括权利、地位、美色、美食等等,不外乎心理和生理的刺激。但人的刺激会随着满足而消退,也会由于成功而导致外界的反作用。什么是成道?成道就是失去了你必须失去的东西。其实人生之中,成道的事情比成功的事情要多得多,也就是说,你失去的永远比占有的要多。我站在今天这个讲台上,就失去了同时站在另一个讲台的机会,同样,你一旦坐在一个位置上,那么另外的位置全是别人的。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明白宇宙之道、明白管理之道的优秀企业家们,首先是明白了什么是应该失去的东西。他们不是从要干什么开始,而是从不干什么开始。他们不是从得到什么开始,而是从放弃什么开始。当然,他们并不都是一开头就是如此,而是逐渐悟道活明白的。那么,企业家的成长之道在哪儿呢?因为企业家主要是靠企业这个载体、这个组织来证明自己的,因此企业家成长之道首先在于企业的成长之道。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靠什么?我的观点是:三年发展靠运气;十年发展靠亲情;三十年发展靠文化;百年发展靠制度。一个人要成为优秀企业家,需要把企业要做强、做大、做久,才能证明自身。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没有机会和运气几乎不可能,比如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个别企业的发展环境。运气永远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然后就是其他要素:小型公司靠亲情,中型公司靠亲情加文化,而大公司就要靠亲情、文化加制度。一个企业的持续成长,需要维系企业组织系统的手段或纽带的增加。靠亲情能够构建情投意合的自己人的圈子,靠文化能构建志同道合的干部员工队伍,靠制度能将文化固化到制度中,实现企业的代际传承。能不能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构建企业文化和制度平台,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两个关键要素,有些人可能觉得不需要,干嘛非要做文化,建制度,把自己也管控住了,多不方便,多不自由。这样想的人做得了富人,但做不了企业家。因为成为企业家必须放弃很多东西,甚至包括某些自由。
那么,做一个现代大公司的领导,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做一个传统的商人,做一个生意人,就要有相当的自我约束力——解放思想但不能胡思乱想,有所作为但不能胡作非为。他具备理性控制自己欲望的知识和智慧,这不仅是历史上清官的修身养性,而是现代组织人格和现代商业精神的使然。三流领导管下级,二流领导管同级,一流领导管上级,超一流领导管自己。管好自己是一个企业家在成长过程当中最难的一件事,管不好下级会犯小错误,管不好同级则会犯中错误,处理不好上级关系会犯大错误,但是管不住自己则犯致命错误。管好自己需要内在定力。这种定力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来自于坚定的组织立场。你要时刻记着自己是个组织人,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需要坚定的组织立场;第二个来自于明确的价值观念。你了解对于组织来讲什么重要、什么次要,什么第三,什么不要,你明白组织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不同;第三个来自虔诚的职业信仰。你就是做企业家的,不是做别的“家”的,你追求太多了就有问题,一辈子做好这个企业家就不容易,这是你的职业,不能随意商而优则仕,商而优则学。总而言之,有定力的企业家明白成长之道路,内在之道理,追求之道德,是活得明白,活得敬畏的企业家。企业家成长的道在哪儿?我认为有财富之道,经营之道,竞争之道,用人之道,事业之道和自然之道,这六个方面。对企业家来说就是赚钱,赚钱的企业家不见得是好企业家,但是不赚钱的企业家一定不是好企业家,因为这是企业家自身职业使命所要求的。但是一般老百姓不这么理解,一般老百姓认为,赚钱就是自私,就是往自己兜里装钱,他们更倾向于把赚钱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职业。但事实上,是企业就要赚钱,赚钱就是企业家的职业,如果你做不到就换人来做。从这个意义上,能把企业业绩做好的这个人便是好企业家,当然,我们更全面一点说,好企业家的标准应该有四个:第一,能赚钱;第二,合法地赚钱;第三,不断赚更多的钱;第四,知道财富如何为企业和社会所用。从本质上说,企业家思考的财富之道,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为谁赚钱和如何用好钱的问题,这是他的职业,这是职业使命的履行问题。他必须有这个最为基础的支撑才能使企业人才济济,才能让投资者不断投入,所以,财富之道应该放在最前面。
企业家为谁干的问题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一般讲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老板开设企业是为自己干的,员工是为老板干的,开始时总有一点剥削员工的意思,否则分光吃净,企业就无法生存和扩张。第二阶段员工开始为自己干,老板开始为企业干,为企业干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只想着为自己干是不行的。第三阶段,员工依然为自己干,干部队伍——就是组织群体中有文化的人——为企业干,而老板开始为社会干,不然的话企业家这个社会阶层就难以在整个社会实现定位。这三个阶段能否向前推进,关键是企业文化变革和激励制度的再设计,企业家的成长需要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的本质就在于利益分配机制,当然,这不是简单地说一声“财散而民聚,民聚而财散”的原则了事,而是要非常缜密地考虑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我认为一个企业家脱胎换骨的成长包含有四个层面的人格变化:第一,把钱分给别人是想自己挣到更多的钱的功利人格企业家。这样的话企业才会有积累,才会有资产的增值,这是最基础的,不能丢掉,连这个都没有了,企业就没有办法干下去;第二,把钱分给别人,是一种高尚道德修养的伦理人格企业家。别人尊敬你,这是一个好企业家,不拖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方面面比别人要高一些;第三,把钱分给别人是你的职责要求的职业人格企业家。你是干这个的,你有责任保证跟随你的人生活得不错。企业家就是要给别人找活干,为别人多发钱,这两个做到了,至少在企业内部是好事;第四,把钱分给别人是一种习惯和自然的超然人格企业家。但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家很少了,属于圣人的一类。一般来说,企业家是至少可以做到前三个层面。
简单来讲,包括怎么投资,做什么、不做什么;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需要定出一个企业文化,比如说核心价值追求。企业家追求的东西很多,但也要有先有后,有舍有得。所以一要排序,什么排第一,什么排第二,什么排第三;二要取舍,得到什么,放弃什么。人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有多样性的选择,所以,你做企业家是要地位呢?还是要面子?是要名誉呢?还是要资产?是履行职业是命?还是实现个人抱负?大家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其实这里所谓的道就是对上求合德,下需合法,中要合理的选择。违法肯定不行,过于高尚的道德,杀身成仁也不行;我认为合理应该是企业家行为的职业选择。所谓合理就是左马路牙子和右马路牙子中间那条道路,是企业家可以理性选择和调整的经营管理空间。有人说市场就是战场,竞争就是战争,我认为不必将市场竞争搞得那么残酷,那么你死我活。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出现本来就是人类理性的发展。优秀企业家尤其是要学会与人合作,共搭平台,共享价值。学会整合资源,说得俗一点就是学会傍大款,攀高枝,访名门,拜大师。傍大款求财,攀高枝求势,访名门求知,拜大师求道。整合资源为己所用,应该是企业家成长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管理企业的员工应该分类,韦尔奇曾把员工分成三种人。企业成长靠什么?靠员工的贡献,也就是靠干得多、拿得少的人。韦尔奇认为企业中这种贡献者大概有20%,是企业发展的依靠力量;另有70%的人是来支撑这个企业组织的,这种人属于交易者,干多少拿多少;除了这两种人之外,企业还常会有干得少,拿得多的人,这些人想各种招数去挖企业的东西,掏老板的兜,企业要防备和淘汰的就是这种人。企业不能重用的人要有明确的标准:比如没有学习欲望的人不能用,没有再学习能力的人不能用,培养不出接班人的人不能用,不能吃苦的不能用,不能和同级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人不能用等等。企业要成功、要成长,没有强烈事业心支撑的职业企业家阶层不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职业企业家这个新的社会阶层,这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划时代变化。
什么叫事业?企业家要有事业和组织支撑自己,不是仅靠买卖和财富支撑自己。靠买卖支撑自己是商人,靠财富支撑自己是富人,靠事业和组织支撑的那才叫企业家。企业家以企业的盈利能力来估算企业价值,不是光看产品本身赚多少钱;企业家是教会人管企业,决定企业交给谁去管,怎样管好,而且你离开企业别人可以管得更好,那才叫干事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企业家,企业家要干好,人生定位可能是最重要的。企业家积累资本、不积累财富;积累职业声望、不积累权力。企业家总要把自己和企业组织做一个切割来理解自己的角色,企业是企业,你是你。你是法人代表,你不是企业本身。尽管你希望做一个百年企业,但那是你或你们的愿景,你必须明白企业早晚是要灭亡的宿命所在,不可能基业常青;企业从设立到灭亡的时间长短就是它的寿命。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在企业的有生之年,遵从资本增值的逻辑,尽量将它经营得好,不能懈怠,这是不得不做的职业使命。企业家与资本家和知本家有所不同。按照知识能力多少和资本多少划分,我认为可以分为四类:经营管理知识能力差但钱多的人,投资当资本家,有钱出钱;知识能力强但钱少,那可以做知本家,有智出智;两个都多的,就是企业家了。所以企业家不容易,德才兼备,能力金钱聚齐,是社会上的稀缺资源;第四类是知识能力金钱哪个都少的人,资本家知本家企业家可能都做不了,那怎么办呢?还做什么家?老实干活就行了。
人总有成功的欲望,但优秀企业家的成长之道是具有控制自己的欲望的知识和智慧。我以为优秀企业家具有“不”思维,从不开始,不做什么是“不妄为”,不写什么是“不妄文”,不说什么“不妄言”,不想什么“不妄想”,“不”这个思维或行为模式是很难的。佛学界讲究首先要持戒,戒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慧。我认为获得智慧还应该加一个中介变量,那就是“悟”。从这个角度来看,优秀企业家的理性及其重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度的把握,做到爱财不贪,恋色不迷,有气不怒,饮酒不醉!人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关键首先是要拿得起,没拿得起你手空空的放下什么?你做企业家搞企业必须首先要赚到钱,然后再把钱放得下,财富要取之社会,回馈社会。总而言之,所谓企业家的成长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规范自己行为的“马路牙子”,修炼定力。我将定力做了六个分解,那就是:控得住欲;抵得住诱;压得住火;弯得下腰;闭得住嘴;藏得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