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都会在这三个“必要”上下功夫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国际著名心理作家迪安·德尔·塞斯托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书中让你减少踩坑的三个策略,分别是:必要的调研、必要的说明和必要的提问。
“这家公司真糟糕,管理和运营一团糟,对新人培养也不上心。”
“新朋友毛病可真多,总是背后说一些别人的隐私。”
“这个旅游景点真没劲。”
类似的抱怨,其实都在告诫我们一点:如果你今天了解得深入一些,那么明天就不会踩雷。选择一个不合适的人做队友、朋友或者爱人,你不会只是在某些场景下才会遇到问题。由此给你带去的麻烦,可能会源源不断。
因此, 大多数对环境和人际不满意的人,基本都是在事先没有做够调查的人。
比如公司招聘,如果用人不当带来的后果是:重新招聘、推广告、培训、磨合等事情,都得重新来一遍。这套流程打完既费时,又费钱。和这些麻烦比起来,全面的背景调查所需的时间其实微不足道。
再比如找工作,如果你进了不符合自己特质的公司,后果是:重新找工作、适应新公司氛围、和同事磨合、适应新节奏等等。了解一个公司可能需要个把月,但是一旦选择错误重新去找,就可能需要3-5年。
因此,不管对人、对事,你最好都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这样你能少踩很多坑。
有一个词叫:默认。和默认相对应的词是:忍受。
不管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当你应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喜恶时,却因为害羞、自卑、胆怯等问题,不敢表达,你就得承受很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和要求。
“如果没什么问题,这件事你做吧?”面对上司的询问,即便你已经因为工作焦头烂额了,但你还是答应了下来。
“周末咱们去游乐园吧?”对于对象的要求,即便你很害怕各种大型设备,但却没有说出口。
“后天把这些工作全部完成,没问题吧?”面对截止日期,你即便觉得很困难,还是选择了沉默。
当你没有表示不同意时,别人就会以为你接受了。长此以往,它会带来的风险是:别人会下意识地觉得“有事找他就好”,并随意处置你的时间。
用明确的方式说“不”,或者明确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是很有价值的事。
你不说,没人知道你会怎么想。大胆表明你的立场,让人看到。这样你对自己的时间和选择才更有掌控感。
我们在争论一件事情时,最高明的说服技巧不是大段大段的论述,而是关键性的提问。
这个技巧你一定要学会。
比如《奇葩说》的开杠环节,两个选手如果都是自说自话,自己陈述自己的观点,那么这样的讨论就非常不激烈。
可是,一旦有人开始针锋相对地提问题了。现场的情绪就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如果争论双方都只是论述自己的观点,那么他使用的素材、案例和切入角度一定是对自己有利的。也就是说,双方的论述几乎不在同一轨道上。各说各话是无法说服人的。
而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问题,才是搅乱对方节奏的利器。别管是对论据的质疑、对素材的怀疑和对立场的反驳,找到对方论证过程的问题,用提问的方式让他自己说服自己,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一样,当你和别人商议工作时,不需要极力证明自己的正确,只需要针对对方的问题提出疑问即可。当他的建议、方案站不住脚后,你的东西自然会走上台前。
总结一下,生活中可以优化的细节还很多,每做到一点,你的人生就能向前走一点。记住必要的调研、必要的说明和必要的提问这三个必要,把它们用到生活中,你会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