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通、说不明白?想增加职场核心竞争力,这么“说”才行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9月1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如何听 如何说》。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所写。作者以精短的篇幅,讲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与人交往的技巧;再加上机智、诙谐的语言,使得本书既富教育性,又具实用性,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交流”枕边书。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说”的门道,分别是基本功课、说服技巧和讲授技巧。

『 基本功课』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课,开车有停、转、倒、拐;相声有说、学、逗、唱;烹饪有煎、炒、烹、炸。可是,你是否思考过工作的四门功课?从使用频率上讲,形成我们核心技能的四门功课是:听、说、读、写。我们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这四个能力基础上的。“读”和“写”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而且从小一直在接触相对专业的训练。“听”也是一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情,只有“说”很少训练,很少用到。
在作者看来,在职场上,有用的“说”大体可以分成两种: 以实用性为目的的说服性发言,比如开会发言、作报告、谈判等;以改变思想、认知、思维为目的的教育性发言,比如演讲、讲座、讲课等。
前者是双向沟通,需要对话双方就某个问题、话题或主题,分别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后者是单项沟通,即一方向另一方的语言灌输。但不管形式如何,衡量这两者做得好的高手指标只有一个:让对方理解并赞同你的想法。这两种说的技术,我们都要学习并掌握,因为读、写、听几乎都是自己的事,只有“说”是我们在和外界过招,也是得到丰富反馈的重要途径。

『说服技巧』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表示,想要成功说服他人,有三个要素最重要:人品、感性和理性。对任何类型的“说服”而言,三要素中,人品排第一位。因为人品代表着起码的讲话资格和值得信任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明星一出丑闻,基本就很难再进入大众视野的原因。因为,他们出席的任何活动都和对方的品牌直接挂钩,“丑闻”等于丧失了“起码的说服力”。
感性是说服的起点,没有感性就无法调动对方情绪。为此,说服者需要知道,你必须了解人身上的一些基本欲望,比如对成长的需要、对自由的追逐、对不公的蔑视、对幸福的渴望等,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发言和它们做捆绑,就能成功激发人的感性情绪。
当然,再感性的氛围,也需要理性做铺垫。没有人会相信“说不通的事”。真正让人深信不疑的,还是理性内容的骨。从技巧上说,讲道理时一定要观点直给、简短截说、高度概括才行。冗余的表述会让听者分神,模糊的观点会让听者抓不住重点。

『讲授技巧』

让听众产生认知上的改变,产生行动上的变化,这是教育性发言的根本目的。从吸引听众的角度讲,想要当个好老师,首先要当个好演员。什么意思呢?
上课铃声响起后,不管这堂课你已经研究了多久、讲过多少遍、觉得多简单,你都应该把它当作你的第一次讲授来对待。如果你的听众觉得,这是老师近期才发现的新信息、新总结和新概念的话,他们的好奇心就能充分调动,听讲的时候也会更认真。更进一步,如果你能在讲述内容时,绘声绘色地演绎、全情投入地发挥,听众也同样更容易受到感染。
其次在教育性发言中,讲授者一定要敢于讲一些超过听众认知的内容。当然这建立在你对受众的了解上。掌握了听众的知识层次、需求和对你发言主题的了解程度,你才有机会站在他们的认知上,给他们信息新鲜感,激发他们向上攀登的意愿。研究表明,人们对新鲜概念的获取意愿更强。这几乎是教育性发言的核心。
总结一下,“说”是绝大多数人的软肋。想要加强自己说的能力,就要综合运用好上面的技巧,这样不论什么形式的“说”,你都有极强的“说服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