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沟通“三法则”,一个没用对,不仅伤人际,还伤感情

主播:赛男
这本书是由日本知名职业顾问五百田达成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三条聚会的沟通原则,分别是:接受法则、呈现法则和告别法则。
『接受法则』
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聚会,不管是拒绝还是接受,都要先痛快回应。
不信,你看下面这段对话。
邀请人A:“这周五咱们一起去喝点酒,怎么样?”
受邀人B:“啊?星期五?都有谁会参加?”
A:“××和○○可能会来。”
B:“地点在哪里?”
A:“这个,我还没有预约……”
B:“喝完酒之后干啥?”
A:“这个还没定。算了,下次再叫你。”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邀约,尤其是别人主动约你,不回答去不去,而是像查户口一样追问信息,这会让你陷入人际的尴尬中。
而且,如果这种沟通是在手机上,别人看到你的回信都会非常头疼。如果是问了半天,你结果不去了。这绝对会让对方把你从聚会名单上拉黑。
如果你先回复“去”,再聊其它信息,对方就会非常接受。即便最后你因为一些意外状况没去成,对方也会觉得你很友善,值得二次邀请。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不想去,那么你也要在感谢完对方后,直接回复:这次先不去了。
这才是对一次邀约的合格回应。
 
『呈现法则』
有些人在聚会上习惯做小透明。这在作者看来是非常不礼貌且不自信的。
尤其当别人询问你兴趣爱好等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时,如果你还支支吾吾想岔开话题,别人会觉得你防备心太重了。
比如:
A:“您平时读什么书啊?”
B:“啊,各种各样的书。”
A:“你喜欢什么电影?”
B:“这个,怎么说呢?都还行吧。”
这种表现虽然是自我意识过剩的结果。但在对方看来,就是不信赖对方,不够坦诚。
即便你想做自己,也要注意场景。想让自己充分参与聚会,就得适当地谈论自己。这就是聚会的呈现法则。如果不能充分沟通和自我展示,对你而言聚会也变成了聚餐,只是换了个地方吃饭。
换句话说,参加聚会的每个人都要为聚会做贡献。有的人贡献了组织联系,有的人贡献了场地信息,有的人贡献了热络气氛。如果你没啥特长,就贡献点个人信息,供大家了解你。
总之,在聚会上,向周围人表达“我信赖你”的信息,适度地谈及自己是最好的社交名片。
 
『告别法则』
在作者的职场生涯中,他遇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一次,他参加了一个聚会,有三位中年男士和两个刚进公司的职场新人。
聚会过程非常热闹,大家都很开心。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两个年轻人对聚会发起人表达了感谢:“××先生,真是太感谢了,请您下次继续邀请我们吧!”
听到年轻人的感谢后,那位先生认真地说:“不是请继续邀请你们,而是下次由你们来筹办聚会吧。”
一次聚会从邀请人、找饭店、定菜品,需要经历很多麻烦事。因此,告别时不要表现出让对方记得你,而是你要记得对方。比如,给对方带礼物、感谢主办方、主动承担下次聚会的安排事宜等。
告别时,一定要给聚会收好尾。所谓峰终定律,如果你不能给聚会收好尾,所有的好印象和好记忆就一笔勾销了。
因此,“太感谢您的邀请了!”“下次我来筹办!”这样的话,可以向周围人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情绪和干劲,这很重要。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记得你。
总结一下,生活处处是细节,沟通处处埋暗坑。如果你总是不注意,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就会很快出现在聚会黑名单里了。想要别人记得你,你得先看看在你的字里行间是否有体现对别人的谢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