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母亲辞别人世半年多了,2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仿佛母亲还在我的身边。我心里许多许多的话随时都在向她诉说。母亲,但愿你在天国能够听到,如同你仍然生活在我们温馨家园中听我说话一样。2019年阳春三月,温暖阳光洒在大地上, 万物复苏,风光绚丽。然而,我母亲却年高病入沉疴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只见她双手系在床头,脸庞肿得像泡粑似的。她左鼻孔插入一根软胶管,用以输液维持生命,导尿管搭吊在床下。母亲见我时扭动身躯吃力地喊:“健泉哪!我要出去!”这声音撕心裂肺。它带着一种恳求,一种希望,一种痛苦,一种无奈,一种凄凉,深深触动我的心扉。我贴近母亲耳边说:“病治好了,我就带你回去"。话虽如此说但我深知母亲的时光不多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终于医生给我交底了:“我们尽力了,你们准备后事吧。" 3月8日回到家里,晚上11点左右,母亲用力喊着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的名字。3月9日清晨,母亲神志不清,双眼紧闭,气喘急促。于是我赶忙通知兄弟姊妹们紧急赶回。3月10日凌晨3点20分母亲停止了呼吸,享年95岁。树叶飘零落地,人逝难以复生。母亲的离世,我们兄弟姊妹处于极度的悲哀中。母亲生前说过:“我死了,你们不要怄气,我也有这么大的岁数了,反正要走那条路!”可这怎么做得到啊?我一生从不流泪,可这次却潸然泪下。母亲啊!你的丧事办得十分妥贴,十分热闹。儿女亲朋、邻里乡亲们簇拥守灵,大家纷纷追思你在世时的为人处事、颂扬你的优良人品,言词恳挚,真切感人。丧事办理中你熟识的刘洪安为首的佛门弟子10多人,前来送礼吊唁,并为你自费祈佛助念24小时,达到了理想效果。第二天清晨,你的手像健康人般的活动自如。我们万分高兴,愿母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母亲啊!你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回忆:命运之神狠心地把你播在山沟极端贫穷的农民家里。你生前一幕幕往事常常在我心中翻滚:1958年家住河口1队曹家石坝边,史无前例的公共食堂开始了。人们好奇,以为是幸福的开端。可是啊!不过是昙花一现,只吃了几天饱饭,其后饥饿难耐。多次集体食堂用餐时,老幺(刘道元)大哭大闹,一面哭,一面吼:“饭吃完了,饭吃完了!”他如此这般,常常在中午发饭疯。在公共食堂吃饭时,我家八口人。饭堂有专人舀稀饭,每人一瓢,舀在各家自备的盆子里。吃饭时,母亲总是在桌边静默无语耐心等我们吃了才吃。我们无知狠狠地吃。其实这时母亲比我们更饿。而她往往是有剩的就吃,没有了就不吃。吃的是什么呢?是清汤汤的菜叶子稀饭。每人就那么一碗。母亲常常空着肚腹去上班,不知是怎么熬度过来的?1959年,三哥刘道富7岁患小儿麻疹,整天发高烧,眼闭得紧紧的,喘气、不吃不屙,只有点细微气息在维系生命。瘦得皮包骨头,满口黑牙,似人非人,似鬼非鬼。母亲深有感慨地说:“我见到都害怕了,怕拢去得!”家里无钱,先是硬拖,后来就喂灌草草药,毫无疗效。母亲见是不行了,但心里那颗炽热的爱子之心仍很强烈。她说:“儿女痛人心,儿多不可牛踩死!”于是母亲挨家挨户找人借钱,最后找邻友唐华珍借来8元钱后急忙与大哥刘道华共同将三哥抬去鸳鸯乡岚峰村4社唐恩骨医生处就诊。唐医生很善良,就那么八块钱却得到他全力救治,终于让三哥得以死里回生。母亲喜上眉头,向唐医生万分感谢。1960年特困时期,听说浓米汤可滋养病人性命,可是哪来米啊!母亲只好常常外出挖野菜,将挖来的糯米藤晒干打汤吃。她说:“好歹带个米字,总有点营养嘛!"1961年,我们在本队新房子湾湾住。此时饥荒尚未解脱,食物严重匮乏。母亲去翠云乡桐岩村黄泥塝弄回观音米(膨润土)充饥。这是母亲采取的无办法的办法。当时,我稚嫩的童心认为:“观音菩萨真好啊,我们有吃的了!”可是啊!吃了屙不出来。我们三弟兄相互用篾块在肛门上挑,挑出来的是硬硬的团团泥,肛门剧痛难忍。母亲知道了又忙着去坡上采草药为我们敷屁眼。1964年炎夏的一天,我们三弟兄在新房子大地坝玩耍时,母亲出现了,只见她从垮石岩边,背一大背竹叶柴回来。她满脸汗珠从鼻尖上掉下来,眼都睁不开,用手揩了又揩。当汗水干时,脸颈都留上一些白盐霜。此情此景至今还活现在我的脑海里。1965年,我8岁,母亲见我头发竖起长时,就认为是掉了魂。于是给我喊魂。当我熟睡醒来时,只听见母亲一面拍床,一面喊:“刘健泉,三魂七魄回来哟!七魄回来归身啰!三魂七魄回来没有?回来了。”我九岁那年,一天夜晚,蚊子嗡嗡吼。我瞌睡朦胧,蚊虫像针一样扎进我肉里,很痛。这时,母亲端起一大碗草草药,舀一瓢羹往我嘴里灌,我尝到苦味嘴又闭紧了。母亲说:“你在发烧,这是退火药,吃了好!今天不吃不得行!”于是,我喝了这苦涩的退火药。当时我想,如在药里放点糖,肯定好喝些,可那时哪有糖哟!1975年,母亲给生产队喂有一头打人牛(号称一打犟)。母亲专割青嫩好草喂牠,让牠长得膘满肉肥,气力很大,用牠去犁田、拉泥船功效很好,深得生产队好评。所以每天给母亲评7个工分,一喂数年。这犟性牛,眼红,见生人出粗气,用两角相擂让人胆怯,谁都怕牠,但只有母亲一人拉得走。有一天,雨后母亲约本队社员任春珍,一同去悦来乡新春大队11队坡下长竹林外割牛草。母亲一心要去岩边割青青嫩草,未曾想到脚一踏上岩边,泥土突然崩塌,人及背篼连泥带草一齐跌入两丈有余乱石纷呈的深岩下。令人欣幸的是竟然有惊无险,没受一点伤。幸运!幸运!生产队上的人纷纷称赞母亲平时行善积德,逢凶化吉。记得大家庭8口人同住时,晚饭后,母亲常常凭着暗弱的煤油灯光,时而宰宰猪草、时而扫扫地,忙这忙那,手足难停……一旦杂活做完就烧水洗脚。这时,子女都在打瞌睡,她便一个一个地叫醒。大的喊醒了便自己洗,小的母亲抱着洗。母亲每晚都睡得很迟,经常睡下不久,疲劳未消,雄鸡就报晓了。母亲听到鸡叫就翻身起来,擦亮火柴,点燃遍身油腻的灯盏,又将一天的事儿从头操起。清晨,我们兄弟姊妹睡在床上听见母亲在灶屋里时而响起竹柴的爆炸声;时而又听见锅盆碗钵的碰响声。现在想起来我们多么悔憾,怎么不起来给母亲打个帮手,为她减压分忧呢?母亲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为着心目中那个依稀的美好憧憬,不歇步、不停顿、不绕道,一辈子任劳任怨,勇往直前。记得我小时候,每年冬天,母亲将平日捡好的竹笋壳去掉毛刺后,按每人脚板大小剪成鞋垫片:后加若干层布料,用手工千针万针扎成鞋底板,再配上布帮便成了一双布鞋。我家每人一双,要做8双,每年如此,从不间断。母亲亲手制作的布鞋,穿在脚上欢悦、舒适;走起路来踏实、稳当。看到学校个别穿力士胶鞋的同学来,我心中有一种特有的自豪感。我小时候常常见到,母亲给我们补补撩撩破烂衣裤。这当儿她常说:“补补缝缝,缝缝补补,巴上重巴,巴上有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我满十岁那天,母亲特意为我煮了一个鸡蛋,叫我坐在她的身边,剥壳以后将鸡蛋递到我的手中,看着我一口一口地吃完,那慈爱温馨的目光至今还鲜活如初地烙印在我的心版上。而其时她真挚深情的话语也让我终生铭记:“……你外婆教我,临月前把剪刀磨快,用开水煮了包好捡起,孩子生出来剪脐带才干净……我生你们7个兄弟姊妹,都是自已捡孩子,身边人都没有一个,啥子都是你外婆教我怎么做……听人说坐月要吃鸡,莫说吃鸡,我连饭都没吃饱过,有时两个红苕就过一顿。坐月不到五天就上坡做活路了…:”当年穷山沟的日子令人难以置信!母亲呵!你真有能耐!多么伟大!如此艰辛你竟然养育出了我们7个弟兄姊妹!母亲呵!困难年代你常常自言自语地叨唸:“什么时候不愁吃不焦穿就好了。"多么朴质的话语,显示出你心中多么美好的想往!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国家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责任承包制,你虽然已年近花甲,但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做起活路来显得十分精干。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你的脸上也焕发出喜悦的光采。随后土地被征用开发,国家对老年人特别照顾,每月都发给较为优厚的养老金,而且逐年增长。再加上你的儿女们都长大成人,成才,成家,有的还是国家工作人员,大家对你都很有孝心。你终于过上了早年所想往的美好生活。这使得你和你的儿女们都感到欣幸。而你更是常常乐得眉开眼笑,深有感叹地喃喃自语:“好享福,好世道,老天有眼呵!让我遇上了!”我从小到大目睹了母亲的青年、中年、老年的生活情状。母亲呵,尽管你一生大都命苦艰辛,坎坎坷坷,奔波忙碌。然而,你却总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和勇气,对人生充满信心。对人热情,以诚待人,乐呵呵的,心境豁达开朗。喜欢摆龙门阵,摆起龙门阵来精神焕发,笑声朗朗。母亲一生慈悲为怀,行善积德,乐于助人,人缘广泛;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因而在大集体时评上生产队妇女最高分,还多次评为优秀社员,深得左邻右舍喜欢和尊敬。母亲呵,我们兄弟姊妹现在都感悟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长大多么不易啊!你有如一项庞大壮丽工程的统领人:一个个小孩从你肚腹中呱呱坠地,吃奶洗浴,穿衣吃饭,看病拿药,一切冷暖关怀都由你一手操劳。让我们从蹦跳学步,到走路如风;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成才。母亲啊!我们兄弟姊妹都是你的血肉,也是你生命的延续。是你精气神酿出的结晶;我们的生命是你的给予;我们的人生是你千辛万苦结出的硕果;我们的幸福都来源于你的奠基与奉献;没有你便没有我们的一切。母亲啊!我们永远思念你,直到生命的终结。你的恩情比海深,四海为墨难以表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你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合格的母亲。你为我们刘氏家族树起了一块不朽的千古丰碑。呵,母亲!你平凡、朴质、亲和;圣洁、光荣、伟大。你像一颗枝叶葱茏的常青树,永远矗立在儿女们的心中。
刘健泉,上世纪7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任村干部多年。土地征用开发后为灵活就业者,现在某房产公司任保安。爱好文学,常作诗文自娱。亲朋好友间传阅,颇受好评。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刘健泉:难忘的童年见闻一一日本飞机轰炸重庆目击者的诉说(据王继明口述笔录)
意想不到的回报(文字整理:刘健泉)
刘健泉:清晨 从家门口经过的女人
刘健泉:刻骨铭心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