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做木偶人:扩大刺激和反应的距离,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最近和朋友之间发生了小冲突。缘于我在她面前谈到了另外一个女性朋友,并且对另一个朋友表达了我的欣赏之情。没想到,我的朋友反应非常大,不仅当下就走人离开了,还好几天都不回应我的信息。

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没说几句,刚一说到那个女生,她又炸了。直接又挂了电话断了联系。

后来我自己想了很久,根据很多蛛丝马迹,猜测这个女生跟她的姐姐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从小到大她一直在和姐姐竞争。当我开始表达对这个女生的欣赏时,那个竞争就又被勾起来了,于是她直接气愤到走人。

想想我这个朋友除了我以外,好像鲜少女性朋友,似乎也真的很能体会到她的感受。当我这个唯一的朋友又表达对另外一个女生的欣赏时,她根本就难以自控地发飙了。

在这件事情,以及她的反应上,我思考了蛮久。感受到她的身上似乎有一个按钮,只要被别人一按,完全没有延缓的时间和空间,她会立刻爆炸。好像刺激和回应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距离。这么多年,她一直受困于此。

图片来源 | 网络

但刺激和回应之间却是存在着距离的。而且距离越大,我们的人生越具有主动性。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主题。

1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此

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曾在书里分享过这样的故事:

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句彻底改变了余生的文字,这段文字阐述了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柯维在书里不断用到这句话: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柯维到底是在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以至于他对此评价这么高:彻底改变了余生?

在我朋友的例子里,好像刺激和回应是瞬间发生的事情,中间并没有距离。她没有选择的空间,自己忘记了选择的自由。于是,也无所谓幸福,无所谓成长。

认真去体会这句话,其实是可以感受到一份选择的力量的。我认为柯维也是感受到了这份力量,才彻底改变了他的余生。

这个力量来自于选择的主动权:我如何面对世界,主要是我自己来决定的!而不是那个外界的刺激。

如果我的朋友能体会到这一点,也许她就有空间去思考:这个女生不是她的姐姐,她们之间没有竞争关系。甚至她的姐姐,也不是过去的姐姐,现在她们之间也没有竞争关系。

当她能思考这一点,她的幸福和成长,才有了可能。

图片来源 | 网络

2

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非刺激事件,让我们有了形形色色的反应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阶段,主要以对人性的理解程度为发展基准。

最早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就是一个机器。当一个刺激出现的时候,相应的就会有一个反应。就像是一个按钮,一按,灯就开了。

当时的创始人华生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这段话被公认为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意即,这个人本身的意志不重要,他所处的环境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很快,这个理论就被推翻了。有很多人,就算在很好的环境中长大,也把人生过得很糟糕。但也有很多人,就算身处逆境,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比如在纳粹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在惨绝人寰的集中营里,呆了三年,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遭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虐待。

离开集中营后,又听闻父母、妻子、哥哥死亡的噩耗,面对着孤独和苦难,他没有绝望,仍对生命充满极大的热情,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且写下了一本巨著:《活出生命的意义》,鼓舞了数以万计的人。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历就充分说明: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后来,认知心理学发展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它指出:在刺激和反应这两个环节之间,有一个认知评价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心理过程。

图片来源 | 网络

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因为,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上,而非难以改变的环境。

几个月前的7月3号,百度CEO李彦宏出席2019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突然有人冲上台向其头部浇了一瓶矿泉水。李彦宏先是一愣, 随后用英文说了一句,“What's your problem?”

现场一度沉默,在回过神后,他继续后面的演讲:

大家看到在AI前进的道路上,还是会有各种各样想不到的事情发生(As everyone has just seen, there will be a variety of unexpected happenings on the road to AI.)。但是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坚信AI会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这件事情成为那几天的网络热搜。大家都笑说没想到用这样的方式给百度打了一个广告。

我也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在后期回看了很多次当时的视频,心里还是很钦佩李彦宏的。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下,他的反应很有意思。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愤怒攻击,有的,只是在一小段迟疑之后的升华和总结。

可以想见,在泼水这个刺激,和李彦宏的反应之间,真的有很长的距离。在这个长长的距离里,他迅速调整了应对的状态,做出了非常得体智慧的反应。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

图片来源 | 网络

3

如何扩大刺激与反应的距离,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立即反应。被攻击了就反击或者退缩,被赞美了就羞愧地回避或者开心到飞起来,困难面前或者抱怨,或者逃开。我们的立即反应,让我们的生活就像木偶一般,被一堆刺激牵动着,左动一下,右动一下。

到底,要如何,我们才能找回自己的掌控权,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真正拥有一段距离,让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

1、找到自己的情绪按钮,在每一次强烈的情绪体验之后,找到刺激—反应间几乎被自己忽略的认知评价,感受这个认知评价带给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太习惯了立即反应,于是也一直埋怨是这个刺激才害得我这么生气,这么伤心。从现在开始,我们试着在每次强烈的情绪之后,给自己留一些时间,看一看,那个几乎被我们忽略的隐藏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认知评价是什么。

在黄维仁博士的书籍《活在爱中的秘诀》种,就有谈到一个“情绪按钮”的概念。

意即,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情绪按钮,会被身边的人、事不断触碰。每次一触碰,我们就立马反应。但其实,从按钮到反应,中间还是有一个心理程式,这个心理程式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我们也要为之负责。

这个心理程式,也是认知心理学里提及的认知评价。

图片来源 | 网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这个认知评价呢?

首先,先找到自己特别显著的情绪按钮。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在有记忆的时光里,哪些时候自己的情绪总是特别强烈。

比如我,当我感觉到别人说我没有用,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能力不行的时候,我的情绪就特别大。这个点就是我的情绪按钮。

比如开头的那个朋友,她的情绪按钮就是“自己不如姐姐”,只要感受到同性间的竞争并且被比下去,她就会爆炸。

那么,你的情绪按钮是什么?当你找到很多相近的事件引发的相同情绪,你就能总结出自己的情绪按钮是什么。

其次,找到情绪按钮以后,与自己对话:当你这样对我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是一个……的人。当我是这样的人时,我害怕……

比如我的情绪按钮是害怕自己没用。所以当有人对我说,你其实没有什么能力时,我感觉我是一个没有价值,没有用的人。当我是这样的人时,我害怕我会被抛弃,没有人再愿意和我在一起。

当作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能看到自己的恐惧:害怕被抛弃。

然后,好好跟自己的恐惧在一起。

所有的情绪,只有被接纳,才能真正被释放和消逝。所以,不用去否认和压抑这些情绪,看到它们时,就是静静地和这些恐惧在一起,什么都不用做。慢慢地,一次又一次,这些恐惧就会减弱。

恐惧越来越减弱,我们的情绪按钮就会越来越失灵。那个刺激-反应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长。

让我自己欣喜的是,现在再有人说我没有能力,我的内在都非常平静。有没有能力是我的事情,你的评价已经影响不了我了。

图片来源 | 网络

找到那个认知评价,找到这个认知评价带给自己的情绪,我们就开始越来越扩大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了。

2、每次要立即反应时,先从1数到10,或者做一些安慰行为,让情绪慢慢下降,慢慢拉长刺激—反应之间的距离。

在上一点的方法中,会给大家一些空间,先让情绪充分呈现。在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在情绪马上要起来时,那个反应马上要呈现时,就给自己做工作。从1数到10,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吐气,让情绪能量不断释放。

除了数数,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安慰行为,让情绪更快地下降。当我们很刻意地给自己制造这个空间时,刺激--反应间的距离就会自然拉长,我们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要如何应对眼前的刺激。

情绪和理性很难同时存在。当情绪这一股能量涌上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失去理智。

那一瞬间,我们的反应是受制于情绪和身体的,只能在这个当下被情绪充分侵袭,有可能会发抖僵住,有可能会反击,有可能会逃跑,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那么,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Hans Selve是第一个主要从事应激研究的科学家。他发现,当我们处于被刺激下的压力状态,我们的心率、呼吸节奏、肌肉的紧张度、新陈代谢率和血压都会增加。

我们会感觉手脚发冷,这是因为血液正从你的四肢和消化系统流向大块的肌肉,准备帮助我们进行战斗或跑开。

只有我们觉得危险已经过去,在大脑停止发送危险信号3分钟后,战斗或逃跑反应终止,我们的生理功能才会恢复正常。这时候我们的大脑才会恢复理性。

只有在大脑恢复理性之后,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因此,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数数,或者做一些安慰行为时,可以让情绪更快下降,理性更快回归。

在《FBI教你读心术》这本书里,谈到了以下的安慰行为:

触摸颈部或者脸部:这个动作会缓解我们的压力。触摸的时候伴随着呼气,会让我们更快地缓解情绪。

磨搓腿部:双手放在大腿上,然后沿着大腿向下搓至膝盖,越紧张的时候重复的次数越多。可以很快地让我们减低情绪。

自我拥抱,同样是一个安慰行为。人们在面临压力时会手臂交叉并且单独摩擦肩膀,似乎很冷的样子。这种行为看起来就是在寻求自己的安慰。我觉得这个行为产生的时候,如果是朋友,就去真正拥抱下他,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给他鼓励。

图片来源 | 网络

试试看,情绪产生的时候,让自己数数,或者为自己做安慰行为,让情绪快速下降,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刺激--反应距离。

3、将人生看成实验场,练习每件事情给自己至少三种以上的选择。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让刺激后的反应可以更加多样化。

在完形心理学中,很强调将人生看成一个实验场。所谓的实验,就是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比如,今天有一个人要求我一件事情。以往我不敢拒绝别人,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答应了。那么,这一次,我试试看,拒绝他,看看拒绝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很有可能,拒绝后,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内疚和害怕。觉得对不起他,又害怕从此这个关系就失去了。

充分去体验这个感受,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每次我们都是立刻就答应别人,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因为相较于去帮他做这个事的辛苦,拒绝后的内疚,以及害怕,是让我们更痛苦的感受。所以我们就会很自然地选择痛苦小的那个选项:答应他。

也许下一次我们还是会选择答应别人的要求,但是至少,在答应之前,我们有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有了选择:我也可以拒绝,但我很难受。所以,我还是答应吧。

看到了吗?虽然还是同样的结果,但这个过程和以往一点都不一样。这个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那代表了我们的主动性,我们的力量。

当然,除了接受和拒绝,我们还可以想想其他的选择。比如,可以帮忙做一小部分,或者等有时间有精力了再帮忙,或者,可以帮忙找到别的更适合的人帮忙。

图片来源 | 网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愿意,一个刺激引发的反应可以有很多很多种。我们一定能从中找到自己舒服,也不会破坏关系的选项。

当然,这有赖于刺激—反应中间的距离。就要看你愿意为自己争取多长的距离了。

4

END: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那一段距离,有着我们的力量。

当我们越来越扩大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这一段距离,我们的力量感就会越强,我们对于人生的主动感就会越强。

因为,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多个选项之间切换。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胸有成竹、充满弹性的人,可以过自己说了算的人生,而不再是被刺激控制的木偶人。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0)

相关推荐

  • 该如何走出剧情,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该如何走出剧情,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 在生活中禅修(十二)请学习如何善待自己

    "Learn to achieve a mind that is free, happy and peaceful. " - Godwin Samararatne "学习 ...

  • 木偶人生

    <木偶人生> 许燕磊/文 我很快乐 不用学习 不用思考 快乐玩耍是我的全部 我愉快的奔跑 一步  两步 ...... 千步 万步 汗 没有 心跳 没有提速 我在风中舞蹈 华尔兹 探戈 芭蕾 ...

  • 体悟

    何去何从 我在乎谁,我说了算.谁在乎我,我说了不算,时间说了算. 如果有一天,我一无所有,谁会对我说,没事还有我:如果有一天,我无处可去,谁会对我说,没事,我在等你. 人生 人生,都是冲苦中熬出来的, ...

  • 揭秘一线游资操盘手法,看懂再也不做接盘侠,打板就是这么简单

    据说,每个散户的心里都有一个游资梦. 游资,被称为A股的风向标,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A股的神经,决定着市场的冷暖.一些知名游资就像企业界的马云,影视圈的刘德华,自媒体圈的咪蒙,在广大股民的心中,如同神 ...

  • 自从知道韭菜可以这样吃,再也不做韭菜盒子了,一周吃4次都不腻

    把糯米倒入滚烫的油锅中,瞬间变成美食,连吃五天都不腻,特解馋 把糯米倒入滚烫的油锅中,瞬间变成美食,连吃五天都不腻,特解馋

  • 【收藏】买二手房有哪些注意事项?再也不做购房小白!

    最近有些网友问我买二手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其实细说的话内容很多,不是一两句话能讲的清楚的,所以我一般会给网友建议:买二手房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看这个房子有没有房产证以及房产证的登记时间.这两点分别决定了该 ...

  • 我再也不做视频了

    有盆友跟我说:你的视频真是笑死个人啊:肺动脉旋流与动脉导管未闭的鉴别,但是最近咋没做了呢? 我说因为最近考试结束了,不需要用做视频来减压了呀(做视频是一件很减压很好玩的事情). 不过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 ...

  • 买房必看:记住这七点建议,再也不做“韭菜”

    过去的20年,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拉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20年.每当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房地产都被拿出来冲锋陷阵解决危机. 过去的十年,是楼市的黄金十年,无数的韭菜茁壮成长,最后韭菜成才 ...

  • 和暧昧对象做过哪些刺激的事

    (1) 初中同班妹子,那会女生都流行厚厚的齐刘海,个别干练的每天扎个马尾,就她经常偏爱双马尾. 彼此关系在那晚之前一直挺好,挺亲挺近,偶尔有空会约饭.直到高中毕业.变化出现在刚上大一的中秋节.那时候刚 ...

  • 主力出货的五个分时图,牢记再也不做“接盘侠”!

        我们所有的炒股朋友,经常会遇到主力出货了,让我们站在山上站岗,想想我们股民都很冤,那怎么才能避免留在山上站岗呢?我们今天就来识别一下主力出货的一些形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股民带来有力的帮 ...

  • 主力资金出逃的六大特征,记牢了再也不做“接盘侠”!

    大家都知道,资本市场靠资金驱动,股票价格的变化是资本博弈的结果,由于散户投资者不可能形成合力,所以机构资金的进出对股价形成直接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见主力动向,无疑会大大降低我们交易风险,增加盈利. ...

  • 一分钟彻底搞懂分时图,一旦吃透,再也不做“背锅接盘侠”!

    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任理性宰割的羊群,非理性者,被市场大多数所同质化,贪婪,恐惧. 博弈,绝大多数除了运气的成分,就是在于对人性的把握,对自己心理的把握. 持续盈利的短线高手不是纯粹的技术面,也不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