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多动症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阴阳解析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阴阳解析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心脾两虚证候:
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睡眠不实,记忆力差,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簿白,脉虚弱。
治法: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归脾汤:《正体类要》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人参(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水煎服。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解析:
阳性药:白术、当归、黄芪、龙眼肉、远志、木香、大枣
平性药:茯苓、酸枣仁、甘草、人参
阴性药:小麦
君药:人参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心脾,益气血。
远志: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肿。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茯神:甘、淡,平。归心、脾经。宁心、安神、利水。
酸枣仁:甘,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小麦:甘,凉。归心,脾,肾经。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通阳行气为主,针对虚多实少;阳明太阴合病。
方剂中,人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茯神、小麦、远志,养血安神;木香,理气醒脾。
诸药合用以健脾益气为主,养血安神为辅,兼顾理气醒脾。适用于神思涣散,多动而不暴躁,记忆力差,神疲乏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