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赏析

119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赏析

一君木子

秋兴八首·其七

唐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评析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这组诗。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注释

  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

武帝:汉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

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汉书·食货志(下)》:“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在今斗门镇东南的北常家庄附近有一小庙,俗称石婆庙。中有石雕像一尊,高约190厘米,即汉代的昆明池的织女像。

机丝:即织机及机上之丝。

虚夜月:空对着一轮明月。

  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此句是说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过去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一样浓密。

莲房:即莲蓬。

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诗中颔联刻画昆明池晚秋荒凉萧瑟之景。

关塞:此指夔州山川。

极天:即极高。

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

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

渔翁:杜甫自比。

韵译

昆明池的碧波镌刻着汉代武功,

武帝楼船的旌旗似飘拂在眼中。

西岸织女石像空对着夜空明月,

池中石鲸摆动如沐浴雷雨秋风。

水波飘浮的菰米沉沉堆聚云黑,

露珠冷浸的莲房渐渐凋落粉红。

远隔万里关山只有一条鸟飞道,

故园难返我像漂泊江湖一渔翁。

赏析

这首追忆长安昆明池的景观,想象它经过战乱之后的 飘零破败,抒发了诗人重返长安而不能的心情,也是第四首 “故国平居有所思”的内容之一。

首联是说明昆明池凿自汉代最鼎盛的时期。诗人缅怀 古人时,当时汉武帝的十万旌旗好像还在眼中闪现。借汉喻 唐,是唐诗中最常见的手法。除了昆明池凿自汉代这一事实 外,诗中写的汉武帝时国力之强大,武功之赫赫,也似乎是 象征着唐代开元盛况。唐玄宗当年也曾在昆明池置战船,煊 赫一时,而今安在?

颔联两句写的是昆明池的景观。从汉武帝到今,织女的 机杼空对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月,而池畔石鲸的鳞甲曾在无 数个风雨之秋中掀动……这两句写的时间是从汉到唐昆明 池经过的一段兴亡交替的历程。石人石像的萧瑟冷落象征 着唐王朝的衰败。在诗人笔下,这些石刻都被赋予了一种生 命力,石女有情,仿佛都在为唐王朝的兴亡而哀叹。

颈联两句里的“菰米”“莲花”,到了秋天,都要零落的。 作者在深秋之际,想象着战乱后昆明池里的水生植物,不禁 想到它们在这一季节中不免凋零的命运。这固然是写昆明 池的秋天,但我们可以说也是唐王朝命运的秋天和作者心 中的秋天的象征。

尾联两句从想象中的长安回到现实中来,更见现实之 冷酷无情。诗人思念着长安故都的昆明池,眼望着面前的茫 茫巫山,重重关塞,其中只有一条盘空的鸟道,迢递无尽,而 今天自己又成了江湖满地中漂泊的一个渔翁,天涯路远,兼 之干戈阻绝,何时才是归期?最后分别言关塞和江湖,在意 脉上也是暗承第一首的“巫山”“巫峡”的。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大历五年(78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因759年-766年间曾居成都,故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第七首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现当年唐朝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富饶的历史画面,又慨叹往事不堪回首,长安远离,心事茫然。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

  • 千家诗(一百二十四)——秋兴八首之七

    秋兴八首之七 杜  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律诗部 ...

  • 杜诗七律赏(100)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汉朝训练水兵便开辟了昆明池, 武帝旌旗在眼中.当年武帝旌旗仿佛还在我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池畔织女机丝闲置虚对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池中石鲸鳞甲闪烁似舞秋风. ...

  • 唐 杜甫·秋兴八首

    唐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1,巫山巫峡气萧森 2. 江间波浪兼天涌 3,塞上风云接地阴 4. 丛菊两开他日泪 5,孤舟一系故园心 6. 寒衣处处催刀尺 7,白帝城高急暮砧 8. 其二 ...

  • 杜诗七律赏(98)杜甫·秋兴八首其五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蓬莱宫殿遥遥对着壮丽的终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承露铜柱高二十丈直冲霄汉之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西望曾有瑶池王母降临过长安, 东来紫气满函关.东看紫气祥云也曾来自函 ...

  • 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今韵

    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今韵 一君木子 秋兴八首·其五 唐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 ...

  • 119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赏析

    一君木子 秋兴八首·其五 唐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评析 <秋兴八首> ...

  • 《秋兴八首·其五》【唐】杜甫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注释] 蓬莱宫阙":蓬莱,汉宫殿名.唐高 ...

  • 秋兴八首其五翻译、赏析鉴赏、拼音版阅读(杜甫)

    秋兴八首其五全文: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秋兴八首其五全文翻译: 日复一日,大明宫遥望 ...

  •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杜甫的诗秋兴八首其五全诗赏析

    时间:2019-02-17 20:52:49    来源:古诗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 146 次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 ...

  • 词话人物·郁犁专辑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

    作者简介 郁犁,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黑龙江省诗联协会理事.哈市作协委员.哈市诗联协会副秘书长,县作协秘书长.县诗联协会主席,主编<延寿诗联>.在<中华诗 ...

  • 赵孟頫《杜甫秋兴八首》

    赵孟頫在他28岁青壮年时写过<杜甫秋兴八首>,68岁时重跋此作,鬓生白发的他心生感慨.也正是在写跋这一年,这位书法史上的伟大复兴人物,与世长辞. 此书用笔老辣又细腻,结体端庄秀逸,笔圆墨润 ...

  • 胡铁军楷书册页《杜甫.秋兴八首》(共16页)

    建议收藏,可以当字帖--胡铁军楷书册页<杜甫.秋兴八首>(共16页)[玫瑰]楷书我喜欢这样写,网友说像柳,像欧,像褚,像赵,像田--[捂脸]你说像谁就像谁吧! 2021-04-10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