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半壁江山,司马炎篡魏得天下,为何司马氏骂名却大很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分别是魏蜀吴,其中魏国最强大,由曹操开基,至第二代曹丕正式篡汉立国,蜀汉则是草鞋天子刘备开国,刘备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代表了当时汉室之延续希望,吴国是江东小霸王孙策所开基,被刺杀后,再由其弟孙权发扬光大,一度使得枭雄曹操无可奈何,所以酸溜溜地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固然是在夸赞孙权,但是如此夸奖,就多少有些腹黑占便宜了。

三国最终归于晋,由曹魏权臣司马懿开始,司马氏历经三代四人,到了第三代司马炎时篡位立晋,最终西晋一统三国。

在这段乱世之中,有着两次谋朝篡位,分别是曹丕篡汉,曹魏拥有半壁江山,再之后是司马炎篡魏立晋,再以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家底为基础,最终得了整个天下。

以篡位之后成果来说,曹魏是半壁江山,司马晋是整个天下,司马晋是更胜一筹。

但以后世评价来说,曹魏篡汉立国固然骂名不少,但对比司马晋篡魏立国的一片骂声,甚至是为很多人所不齿来说,这骂名就小了太多太多,而且似乎更是让人可以接受,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其中具体原因

一、两者同为篡位,但曹魏是靠自身打天下再篡汉,司马晋则是窃取曹魏成果方才开国。

曹魏和司马晋虽同为谋朝篡位,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曹操虽为汉臣,但在曹操崛起的年代,东汉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汉献帝空有皇帝之名,却无兵无权,在各路军阀混战之下过的日子也很悲催,一度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迎接汉献帝,主要是想靠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为自己造势,使自己在合法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也仅此而已,在实力发展上,在扩充地盘上,最终打下半壁江山,都是曹操一步一个脚印地拼出来的。

以臣子身份来说,曹操架空汉献帝的确不光彩,但实际来说,当时东汉已经名存实亡,曹操靠自己打天下,进一步说,是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都不可能将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退一步说,即使他不想当皇帝,那群追随他的文臣武将也不会同意,毕竟这群人也指望着成为开国功臣,更上一层楼的。

而且汉献帝落到别的军阀手中,其实也一个样,还不一定会享受到曹操给予他的待遇,如果再遇上不喜欢“挟天子以令诸侯”方式,只喜欢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一步到位的军阀,那么很有可能汉献帝没有利用价值以后就被杀了。

再反观司马懿,他积蓄力量,扩建势力,可并非如同曹操那般是靠自己打拼,他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一步步被重用,自己位高权重,在朝廷中培养扶持自己的势力,到了曹叡临终之际,更是成为托孤大臣。

到了魏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爽专擅朝政,打压异己,司马懿自然是被打压的没有实权,甚至还要借故装病躲避,等到曹爽陪魏帝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司马懿是趁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是为高平陵之变。

身为托孤大臣,曹爽没有恪守人臣本分,可是司马懿更有问题,除掉曹爽以后,居然比曹爽更加过分,没有拨乱反正,支持皇帝亲政,也不像西汉权臣霍光那般,虽掌握天子之权,但并没有让后人取而代之的谋划,而是直接架空魏帝曹芳,是掌握了大权,再开始谋划司马氏篡魏,使得自己死后,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掌曹魏大权,最终在孙子司马炎时期曹魏立晋。

可以说司马晋的江山,不同于曹魏那般是曹操自己拼出来的江山,而是司马懿身为曹魏大臣,依靠阴谋诡计窃取了曹魏大权,然后三代人一步步加深对曹魏政权控制,一步步以窃取曹魏的成果来统一三国的,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一个是靠自己打天下,一个是靠阴谋诡计窃取别人江山,一开始就是极其不光彩的。

当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长寿多么重要,司马懿虽有大才,但面对雄才大略的曹操,那就是老鼠面对猫,根本掀不起风浪,即使后面的曹丕和曹叡二帝也可以压制住司马懿,奈何他们都不是长寿之人,被司马懿一人熬死三代人,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感觉,使得司马懿笑到最后夺取了大权。

二、以成果来说,司马晋虽然更进一步,但并没有持续下去,还引发更大的乱世。

历朝历代,开国过程中投机取巧的,不光彩的,不说常见,但也有不少,司马晋开国不光彩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个例,为何司马晋的评价却非常不好,留下一片骂名呢?

是因为一开始光彩不光彩虽然重要,但即使不光彩,只要后面干出一番成绩,创下一个盛世,使得天下享有长久和平,那评价肯定不会差,但如果开头不光彩,后面又是一塌糊涂,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那么肯定是评价很不好,西晋就是这般情况。

以成果来说,虽然司马氏篡位以后,统一了三国,但是统一以后,并没有蒸蒸日上,反而因为藩王权力太大,引发了八王之乱,更是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灭晋,西晋大一统天下仅仅36年便灭亡,而且不同于秦朝、隋朝这种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虽然政权短暂,但是为下一个朝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其后辉煌强盛的汉朝、唐朝,西晋则是灭亡以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留下一个比三国乱世还要乱的大乱世,其恶劣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更是使得其后一直处于南北对立分裂状态,差点打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奠定后世不断大一统格局,直到近300年以后,隋朝才重新统一,结束了这漫长的分裂局面。

再反观曹魏政权,虽然只是得了半壁江山,但曹魏身为三国第一强国,给西晋留下了强大厚实的家底,奠定了之后西晋大一统的格局,光是这点就比西晋强了太多,有若云泥之别。

三、对于前朝皇室,曹魏明显更好。

曹操迎接汉献帝以后,虽然汉献帝依旧没有实权,但平心而论曹操对汉献帝也勉强说得过去,像杀伏皇后等,起因是因伏皇后想要图谋除掉曹操,虽然没有实施,而且曹操也没有像董卓一般废杀汉献帝再立一个宗室成员为皇帝,还将自己女儿曹节立为汉献帝皇后,虽有监视加深控制之意,但也真是舍得。

到了曹丕篡位,逼迫汉献帝禅位时,给予的待遇也很不错,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宗庙以奉汉祀,还客气的说道:“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

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期的青龙二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亲率群臣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刘协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下葬时魏明帝是“制锡衰弁绖,哭之恸”。

可以说曹丕这样开了一个好的先河,就是善待前朝皇室,善待亡国之君,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直到东晋灭亡时,宋武帝刘裕不按套路出牌,杀死二帝,开了一个恶例,从此王朝更迭是血腥残忍的,对于前朝亡国之君,往往都是要杀掉以绝后患,有时甚至对于前朝皇室都是大肆杀戮,力求斩草除根,也就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代,对于亡国之君还可以。

虽然西晋对于曹魏亡国之君曹奂也是有模有样的善待,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曹魏政权初期的制度,还可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不过曹奂死后,并没有享受到汉献帝刘协死后的待遇,有可能是受到当时八王之乱影响,不过确实没有享受到。

再往前说,司马氏一族对于曹魏皇帝,可不像曹操和曹丕父子那般,而且更咄咄逼人,所以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魏帝曹芳不听话就废掉,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年轻气盛的曹髦不甘做傀儡皇帝,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不敢出面,遂让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死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家族一点牵连都没有受到,都懒得推出一个有地位的替罪羊出来平息众怒,然后再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可以说虽然同样篡位,但是曹氏对前朝皇室和亡国之君更好刚厚道,比之司马氏废不听话的曹魏皇帝,乃至授意属下杀掉反抗的曹魏皇帝,要好太多了。

最后总结来说,曹魏是自己打江山,灭亡以后也没有大乱世,反而是给后面西晋留下统一三国的坚实基础,对于前朝皇帝也不错,司马晋则是靠着阴谋诡计立国,灭亡以后更是留下前所未有的大乱世,对于前朝皇帝也不如曹魏,所以自然留下骂名一片,是让人所不齿的,这么一对比,曹丕篡汉,虽然也是不光彩,但就没有那么多骂名,也更让人容易接受。

也许是开头可耻,结束更是留下大乱世,往前往后都是不光彩的,所以西晋仅仅立国51年便亡国,到了东晋不只是司马睿成为最弱势开国皇帝,司马氏皇权更是受制于门阀世家,憋屈103年以后亡国,司马氏作为皇族大姓,最终湮灭于南北朝的动荡混乱之中,彻底泯然众人矣,没有留下热血沸腾的高歌猛进故事,而是留下了一地鸡毛,充满了阴谋、内乱、悲剧、耻辱。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