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移融合“加速度” 上海电信领跑“双千兆第一城”
3月的最后一周,上海电信宣布,启动一系列“双千兆示范项目”,这是继2018年宣布建成“千兆第一城”以后,上海再次吹响向“双千兆第一城”进军的号角。
所谓双千兆,是指光纤千兆网和5G移动千兆网,但这里的“双”,并非简单1+1的叠加,而是通信圈追求很久却始终未能实现的FMC(固定移动网络融合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多名通信专家向《IT时报》记者表示,5G是FMC真正实现的重要契机,而拥有全国最优质光纤网络资源的中国电信,在双千兆网络的建设中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
5G之争,光网之争
“双千兆第一城”的建设,什么最重要?
“毫无疑问,是固网资源。”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通信专家阚凯力表示,无论固定网络还是移动网络,其背后的本质都是光纤网,有线网、Wi-Fi、4G、5G解决的是接入问题,用户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接入,数据回传最终依然需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光纤骨干网络进行。
正因如此,即将到来的5G时代,对光纤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需求。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此前指出,5G用户峰值速率是4G的1020倍,前传速率是4G的几十倍,数据量爆发性的增长对光纤的承载容量、连接密度的需求大增,5G的竞争,正演变为光纤资源的竞争。固移光纤基础资源的共享不仅能够节省投资,加快建设进度,还能在同样的光纤基础设施上提供至少几十倍的容量扩展空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部署效率。因此,固移融合将是未来降低5G建设成本的重要出路。
已建成“千兆第一城”的上海,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IT时报》记者获得数据显示,自2016年中国电信启动光纤千兆宽带规模推广行动以来,上海电信运用先进的10G-EPON技术,将千兆光网接入2万个小区、覆盖1000万户家庭,全面实现端到端“万兆到楼,千兆到户”,2018年10月24日,上海电信宣布,上海实现光纤千兆全覆盖,规模全球第一。
随着2019年5G建设的逐渐铺开,上海双千兆融合的优势将逐渐显现。上海电信相关负责人透露,2019年,上海电信将在全市完成5G布局和基站规划,同时,在部分地区推出5G网络的规模覆盖,到2020年,实现全上海市5G网络普遍覆盖,上海将成为“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除了千兆城域网,中国电信在骨干网方面同样在推全光网2.0。2018年6月,中国电信在发布的《5G白皮书》中提到,将光缆网作为固网和移动网业务的统一物理承载网络,在机房等基础设施及承载设备等方面尽量实现资源共享,以实现低成本,快速部署5G。
离用户近些更近些
有了覆盖全市的“双千兆”网络,并不能算真正建成“双千兆之城”,事实上,对于用户而言,能在自己手机、电脑上体验到千兆速率,更为重要,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要让互联网服务离用户更近些,也即近几年业内最热门的概念——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简称MEC)。“目前,3GPP关于固移融合标准还在项目研究讨论阶段,我们希望最终目标是实现控制面集中部署,用户面可按需下沉,实现分布式灵活部署。”一位边缘计算技术专家告诉记者,实现边缘计算的关键因素便是用户面网关“下沉”,以往3G、4G网络中,用户的上网请求通常被回传至省级核心网网关,然后才能对外访问,这好比是面对面的两个人想要说话,发起对话的人必须要先走到省城,然后出省绕一圈回来,对面的人才能听到,而固定网络则不同,它的网关节点下沉得非常深,通常一个局房可能就在你身边几公里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觉固网上网速度比移动网更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5G时代,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要求,让边缘计算成为5G不可或缺的“伙伴”,只有将基于5G核心网的用户面和控制面彻底分离,将核心网的用户面出口以及用户所需的服务或内容下沉到靠近用户的“边缘”,减少网络回传时延和负荷,才能实现所谓的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边缘基础设施,也叫边缘资源。”上述边缘计算专家告诉记者,网关离用户的距离一定程度直接决定最终的时延速率,因此,并不是5G基站足够多就一定上网速度快,如果用户面网关不够“下沉”,反而可能因为数据量爆发产生网络“拥塞”,“就好像有10辆车要去加油,可大家只能去省城,一窝蜂上来肯定堵车,但如果网关能下沉到用户附近,这些‘车’根本不需要上高架,在家附近的加油站便能搞定,不仅不堵车,时间还节约了。”
经过多年的固网建设,中国电信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局房资源,它不仅可以作为物理空间让5G网关下沉,充分利用已有FTTH的光纤基础设施,包括机房机柜、管道管孔、杆路、ODN、光缆、光纤等,实现固移光纤基础资源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实现固网和移动的“边缘融合”,让用户多种上网方式在这里得到统一的用户面出口,更加有利于服务和会话的连续性保持。
上述技术专家对记者解释称,以往用户观看某个视频网站,通常在从Wi-Fi切换到移动网时,会出现几秒的卡顿,其实是手机在切换最终访问视频服务的地址,因为用户固网和移动网络出口是完全不同的,此时视频服务为其分配的视频访问地址也就不同,但如果在边缘测实现了固移融合,两张网的出口可以保持统一,用户端自然会”无感切换”。
除此之外,基于运营商的边缘资源,可以为业务应用服务提供一个低时延、高带宽的业务部署运营环境,这可以理解为将传统集中部署的云服务向更靠近用户的边缘扩展,并通过各种边缘能力的合作引入,满足不同垂直行业对于时延、网络能力、数据安全等差异化需求,打造边缘业务生态。
抢占双千兆应用赛道
随着5G试商用的脚步临近,一个问题越来越直接地横亘在所有人面前,5G的杀手锏应用究竟是什么?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VR等超高清视频、智慧家庭……在回答《IT时报》记者这个问题时,不同专家给出不同答案,但大家公认的一点是,由于5G对基站数量的要求,很难在早期实现无缝覆盖,这些应用也都很难实现,或者出现爆炸级复制。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找准哪条赛道进入,至关重要。
“中国电信在智慧家庭、政企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咨询机构赛立信通信研究员邱欢欢认为,相比其他两家运营商,在5G应用赛道的争夺战中,电信在To B方面显然占优。
这一点从目前全国各地兴起的5G应用试点热潮中可见一二。今年春节前,深圳会场在用5G直播春晚之前,仅用了2天便打通了从深圳到北京央视大楼的骨干网通路,而其他运营商做到这点,至少要用一周的时间,“这便是中国电信网络资源优势的体现,可以迅速在底层光纤网中拉一条专线。”一位当时参与春晚直播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多年积累的政企市场服务经验和强大的网络资源,让中国电信在To B(商业)和To G(政府)固移融合的创新应用开发上,明显加速。
3月26日,上海电信宣布陆家嘴金融园区、临港工业园区、岳阳医院都将打造成首批双千兆示范项目,现场演示中,临港园区内带有5G模块的机器狗、无人机做到了高清视频回传,便于中央控制室进行整体态势控制。而根据规划,双方将共同推进5G通信技术应用于临港产业园区的相关区域,比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机器人”“无人机”等临港重要项目,同时发展临港产业园区的工业互联网架构基础,合力打造基于临港区域性边缘计算资源能力。
邱欢欢分析,类似的工业级应用,恰恰可以弥补5G建设初期基站不足的困境,前端通过5G基站采集移动的数据,然后再通过云的方式接入整套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上述边缘计算专家告诉记者,此前,他们曾结合中国电信的天翼云盘业务和无人机业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基于MEC的天翼云盘加速,相比于传统的移动网络,速率可以提升50%-60%。基于MEC的无人机飞控时延可以从120ms降至60ms以内,满足小于100毫秒的操控要求。如果是5G网络,这个时延还会继续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电信拥有国内电信运营商中最强大的云资源,无论IDC数据中心数量,还是各种云服务落地解决方案,都有着巨大的领先优势。”上述专家表示。
根据规划,国内5G将在2019年实现试商用、2020年商用,加上2021年到2026年还要实现包含数百万量级的宏站和千万级小基站的大规模商用,韦乐平指出,5G将面临着技术、市场和投资回报三方面挑战。
阚凯力则提出另一个解决方案,运营商可以尝试Wi-Fi共享的方式解决固移融合的问题,“这样可以盘活所有空闲的Wi-Fi资源,尤其是当固网速率可以达到千兆以后,甚至可以创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为用户部分宽带买单。解决以往用户宽带租用权和运营商基站所有权的矛盾。”
相关链接:“难产”的FMC终于要落地了
FMC并非新鲜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业界提出固定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融为一体的FMC概念,希望用户无论在固网还是移动环境下,都能获得同样的体验。但随着移动通信走过2G、3G、4G,固网速率从数百K上升至千兆,电信运营商只能在部分层面实现FMC,而真正在业务、网络、运营、终端层面的一体化始终未能出现。
究其原因,传统固网和移动网络的网络架构,从根本上不具有融合的基因。但这个桎梏在5G时代将会被打破。前几年,电信运营商纷纷基于SDN、NFV、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动了固网的网络架构重构,2016年,中国电信提出CTNet 2025战略,要用10年的时间对现有网络架构进行重构,构建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的网络新架构,而且是固网、移动网演进的统一架构。5G天然便是分布式、虚拟化、云化的开放型网络,在2018年中国电信的《5G白皮书》中也提到,5G网络作为移动网络的演进,是CTNet2025网络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CTNet2025目标网络架构全面落地的最佳机遇。
编辑:挨踢妹
图片:费锋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