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051】杨恭田||怀念勤劳善良的父母双亲(散文)
主编:非 鱼
父亲5岁时,我的奶奶因病去逝,爷爷把他和3岁的姑姑含辛茹苦养大成人。父亲长到18岁时,爷爷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间。父亲和姑姑俩兄妹的童年食不果腹,饱受饥寒,历经坎坷磨难,坚毅刚强地挺过来。
母亲生于山岩乌里垄,1949年10月16日嫁给父亲。二人婚后生育十几胎,抚养成人的有九个,5男4女。父母的一生特别能吃苦耐劳,饱经风霜,千辛万苦成家立业;不怕吃亏,勤俭持家,一生乐于助人,充满爱心。
我兄弟姐妹多,父母双亲为了养活这么多子女,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粮食供不应求,那年代要饭的人也很多。父亲为了让全家人填饱肚子,就满山遍野到处开垦可以栽种农作物的荒山。父母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硕果累累,粮仓丰足。要饭的人都爱到我们家讨吃的,父母不吝啬,只要有人登门伸手,就客客气气送吃送物。父母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们说:“上门要饭是出于万分无奈,我们不施舍给别人,不帮助他人,他们会走投无路饿死的。”外地铸铁锅修缝补挑担子做生意的人,父母亲都会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
记得我七岁的时候,父母要我陪哥哥,带吃的物品步行到七都邮局邮寄到九江做民工的大姐。行至七都张村过浮桥,碰巧狂风大作下大暴雨。我被大风卷进河流,幸好被当地的村民救上岸,免于一难。
从八岁开始,父亲就带领我们到翁富坑等地砍柴。那个年代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也是满肚子的辛酸泪。那年代号召“农业学大寨”,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人民公社时代,父母等稍微有点劳力的都要参加生产队劳动赚工分,而且县里经常组织各公社社员们赴异地参加兴修水利、改河造田的大型援建活动。
那时没有人烧煤做饭,柴灶做饭的砍柴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们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身上。四十二都区域的人砍柴一般都在石井峡、杀牛坪白刀岗、雷公坞田青铺等周边山上砍柴。如果不砍松、杉等禁砍树木,护林员是不会找麻烦的。如果护林员发现你砍了松、杉等树木,不但要没收柴草,还要重重处罚。
每次砍柴,都是凌晨3点被母亲叫醒,起来吃点粗粮充饥,然后一路小跑到砍柴点天才亮。柴草弄好了,已近中午,回到家里大约午后1点左右。
有首顺口溜是这样唱的:山头光秃秃,路抖峭又曲。担子沉甸甸,双腿已发软。肚子咕咕叫,山泉来灌饱。砍柴汗流干,回家吃杂粮。路亭二头通,坐下有凉风;想起砍柴苦,读书要用功。
父母双亲胸怀宽广,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斤斤计较。那年代我们家种的庄稼绿油油时,生产队的某些领导就会重新丈量调换土地,把最差的菜地农作物置换给我家,别人“名正言顺”坐收渔利。邻居有人就会说,这种投机行为就是仗势欺人。父母趁机就会开导兄弟姐妹:“别人收获去吃是一样的,年轻人不能计较这些东西,要懂得勤劳致富,勤有功,懒无益。早起多捡狗、牛粪,多砍茅草填猪、牛栏,农家肥充足种庄稼,庄稼很快就会长势茂盛硕果累累的。”
邻近地方一些好吃懒做的人,看中父母勤俭善良,家里粮仓饱满,就利用联姻等各种借口套取我家财物,父母都不言破,顺其自然,白吃白喝,令对方自己无地自容离开。
父母为人热心,处处为人着想,助他人危难之时。记得1975年3月份,江山光度有个石匠,帮我们杨家做队址,不慎踩空摔成骨折重伤,当时无人接手侍候。父母双亲二话没说,接到家里住了近20多天,无私奉献,毫无怨言。
2006年7月2日,我带父亲去县医院就诊,经诊断,父亲已经肝癌晚期,在医院住了几天院,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
父亲去世后,我与妻子一起把母亲接到县城里生活了5年,后因亲戚办喜事,把她接到杭州市去居住。母亲和我们在一起时,妻子对老妈妈态度温和恭敬,百依百顺。她经常对人说:“一个人只有善待父母,孝顺父母,才会有福报临身。不孝爹娘,拜佛无益。”
2012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一十六,正是我母亲的80岁生日。因兄弟姐妹都在杭州周边城市打工,大家一致通过,决定在杭州为母亲举办80岁生日庆典。生日这天晚上,亲朋好友聚集在一家酒店里,办了十六桌酒席,为母亲祝寿。
母亲的八十大寿,是我们这群子女近距离献孝心的好时机。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只同意在家聚餐。为了不让她操劳,我们做了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才征得她的同意,定好了一家酒店。
母亲知道自己是“主角”,早就穿好了新衣服,衣服的扣子认认真真地扣好,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泛着喜气。见此情景,我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母亲走过坎坷的八十春秋,走过风风雨雨的两万九千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新旧两个社会。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我父亲,然后不辞辛苦地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人,接着又帮我们照看孩子。母亲平时埋头苦干,种田作地,养猪,养鸡,绣花,做鞋垫……用柴米油盐的平凡,为我们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如今,母亲已80高龄,儿孙绕膝,但她身体硬朗,仍然在不停地忙碌。母亲的健康,对于我们来说,是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客已陆续入席,在“今天是个好日子”和“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寿星母亲笑容满面地坐在亲情的喜乐氛围里。首先,我们作为母亲的儿女,各自携着小家庭成员举杯祝酒,我代表全家晚辈向母亲热烈地祝贺:生逢盛世福如东海,延年高龄寿比南山。越活越开心,越活越健康!年轻的第三代也成了活跃的角色,单独来敬酒祝寿,母亲情绪极佳,都回赠一句表达对晚辈希望的话。亲朋好友也举杯走来了,亲情、友情化作浓浓的温暖和祝福,共同祝贺我的母亲八十大寿。
寿宴结束后,大大小小的晚辈们绕着寿星母亲歌唱生日歌。生日蛋糕早已在桌上摆着,笑语声声,烛光点点,照亮了母亲最温暖的笑脸。我们兄弟姐妹们,给母亲点燃生日蜡烛,让她为自己许一个愿。蜡烛刚吹灭,母亲就轻声说“刚才我许了愿,希望我们全家大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财兴丁旺、万事如意!”我心头一热,母亲呀,您一心记挂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回报您一个幸福的晚年。
寿宴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合唱的歌声中落幕。
父母给孩子再多,总感觉还可很多亏欠;孩子给父母一点点,却说是孝心满满。
父母双亲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榜样。他俩一生积累的最大财富是勤劳俭朴的品格,宽厚仁慈的为人,豁达大度的胸怀。父母双亲人缘好,从不与人红脸,乡村邻居无人不夸,高尚品德到处传扬。
父母双亲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子孙后代永远学习的榜样,不竭的动力源泉!伟大的父爱母爱激励着我们坚守初心,拼搏向上,饱含正能量,坚持不懈永向前。
愿父母双亲在地下安息!
2021年10月12日
作者父母亲合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杨恭田,男,1964年6月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江西师大思政专业本科毕业,中学政治高级教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老师爱生如子,把自己无私爱心满腔热忱地倾注到学生身上。他所任教的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同年级前茅,学生的学风、素养明显优于其他班级。2006年10月,参加全市思品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2009年11月,制作课件参加全省竞赛荣获一等奖。杨老师能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在《人民日报》《人民教育》《学习强国》等省级以上刊物或媒体发表教育教学文章200多篇。多次应教育部邀请进京参加颁奖大会暨素质教育研讨会,并得到了教育部长的亲切接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