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最核心的一句话,若能悟透,受益无穷
《金刚经》这部经典,流传很广,在佛教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很多人都知道《金刚经》讲的空性,却不知道为什么讲空性。
其实,整部《金刚经》,都是在围绕着“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两个问题来讲的。世尊讲空性,并不是目的,只是揭露了宇宙人生的本质,让我们看清事实真相,辅助我们“降伏其心”,放下内心的妄想、分别与执着,恢复我们清净觉悟的本性。
那究竟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其实这两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世尊用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哪句话呢?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可以说是《金刚经》的核心。
六祖惠能大师在听五祖讲《金刚经》时,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后,当下大悟。
这个“应”字,世尊说得很坚决,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不管是在因地还是果地,都应当无所住。“无所住”的是什么?是住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里的“无所住”,并不是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而是不执着六尘境界,因为一执着,心就被染污了,心就被妄想占领了。
“而生其心”,到底生的是什么心?是清净心。我们结合上下文就可以知道: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里的“而”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含有不断灭的意思。我们的心,不是空的,它是相续不断的,要不就是妄心,要不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心。只要我们还有妄想、分别、执着,真心就不会显现出来,要想真心显露,明心见性,就得断掉妄想、分别、执着的心。
所以世尊在菩提树下开悟时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大家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机会,只是我们的真心本性,被妄想执着所障碍,暂时显现不出来而已。所以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放下妄想、执着、分别的过程,就是历事练心、清净心灵的过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是要我们的心契入中道,既不执着有,也不执着空,两边都不执着,一切自然而然。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物来则照,物去不留,对一切人事物照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却不留下一丝丝痕迹。
反过来,如果我们还有执着,那就偏了。一执着有,就想去控制、占有,就要造业;一执着空,认为什么都是空的、假的,就什么都不想干了,连做人的本分都没有尽到,就堕落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佛教的思想,和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并无矛盾,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