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聊斋(续集)吐泻案
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选一些古代医案,以聊天的方式作一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一些古代医案,引起兴趣,再深入研究。师弟:尚记得六条: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师兄:明代时有位病人,就犯着这第五条——汤药下咽就吐。师弟:在中国古代不能打针灌肠,以汤剂治疗为主,不能喝汤药,这病是难治——他患的是什么病?师兄:由于不能服药,诸医按扁鹊这第五条,辞而不治。师弟:这“不治”应当理解为“不好治”、“不易治”,不宜理解为“不给治”、“不能治”。师兄:其实这六条不可等量齐观,犯着第一、第六两条的,可以理解为“不可治”,故而“不给治”。师弟:对,《内经》亦言:“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师兄:犯着这第五条虽然不好治,但未必不能治,此正是试验医生医道高下的试金石。师弟:程大夫字良吉,号岩泉。古歙——即现在安徽歙县人。师弟:酒为水谷之悍气,有水的外形而有火的性格,过饮则伤其脾。师兄:脾本恶湿,这虚了之后不能运化水湿,则更恶湿,而汤剂由水煎成,以水为载体,助湿滋湿,所以一服就吐。师弟:就是大夫们的方开得再好,丝丝入扣,恰对其证,吃不进去也是枉然。师兄:常言“治疗方法”,不但有“方”,还须讲“法”,好方还要有妙法才能如虎添翼。师兄:程大夫仍开前医开过的参苓白术散 ,病人看看,面有难色。师弟:妙也,既有良药之疗效,又无服药之痛苦,不知不觉中治愈,可谓绿色疗法。师兄:此法让我想起瞒天过海之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师弟:对呀,脾恶湿,就避开水湿,不与之作对,藏药于糕,既补了虚,又不助湿。程明佑治一人,下泻,勺水粒米不纳,服汤药即呕。程诊之曰:“病得之饮酒,脾恶湿,汤药滋湿矣。”以参苓白术和粳米为糕食之,病旋已。所以知其病得之饮酒过多者,切其脉濡缓而弱,脾伤于湿也。震按:濡缓而弱是虚脉。亦是湿脉。参、苓、术作糕代汤。补虚不助湿。与后之晚食前进热药。同一巧思。直接致电010-67601101,6760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