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钱善希:我的初中生活(钱西中学)
我的初中生活
我这人念旧,过了知天命之年,总爱回忆。平生读书不多,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好同学,近年来个人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常随要好同学的人生跌折起伏躁动着,两年前,当明光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正元广场项目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崩盘,我甚为牵挂,因该项目投资人是我要好的电大同学。近日又闻蓝天宾馆改建经营也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我又是很长时间的着急,因为项目老总是我合肥建校要好的同班同学。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接近成人时的几年相处,所以好同学间红白喜事常常见面。合肥建校和安徽电大的同学是成人后的同窗,常有走动,还时有同学会,不曾生疏。只有初中生活是我15岁前的时光,至今已40多年,时过境迁,我们忘却了很多。近日一同学建了个初中微信群,让我想起钱西中学的一些尘封往事。
钱西中学大约是1977年经嘉山县教育局批准设立的一所乡镇级中学,上世纪70年代是我国初中教育的高峰期,紫阳公社共有三所中学,第一所是紫阳中学,位于紫阳集镇,处紫阳公社中心部位,是初中教育的主阵地,招生范围是紫阳中部大范围地区。第二所中学是紫阳农中,位于紫阳公社西部殷桥大队瓦屋赵自然村庄,招收西部学生,第三所是钱西中学位于紫阳公社东部钱西大队,招收紫阳公社东部学生,主要是钱西大队、魏渡大队的学生。这样形成一个公社东中西三所中学并存的布局,以满足高峰期初中教育的需要。
学校大门位于前排房屋中间,大门从居中的一间房屋里通过。门前是一片约四五亩地的空闲地,课间学生活动于此。门前的活动场地再向东,是西圩庄心大塘,面积有十五六亩,在我旧时的记忆里很浩渺。学校大门相对大塘西岸偏北处是简易厕所,石头磊的墙,水泥瓦屋面,男厕四个蹲坑女厕三个蹲坑,水泥地坪因年久失修,残缺不全。这种在现在不能称其为厕所的旱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已经算得上农村较好的厕所了。学校大门通往厕所的通道没有硬化,下雨天路上常有积水,我们要检平整地方蜿蜒通过。学校后面(也就是西面)是操场,埋设了两个木制篮球架。说是操场既没硬化也非橡胶地坪,只是学生活动多了,地面显得平整而光华,课间我们活动于此,很是享受。
我的初中三年是1978—1980年,当时农村正在酝酿大包干,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很难保证全家吃饱肚子,上学是没有零食吃的。课间渴了就到学校附近居民家找水喝。那时农村没有自来水,村民们吃水都是从二三里外每庄一个石砌的深水井里担回家的。学校附近几家居民每天从很远处水井担水倒在自家厨房的水缸,尽管费力辛苦,但他们从不吝啬给我们喝。记得学校左侧的刘中奇家、老夏家,右侧的刘兆前家、张小干子家,学校后门的岳从芝家等,他们平时厨房门敞开,水缸盖上放一个干葫芦一剖为二而制作的水瓢,方便学生们课间络绎不绝地去舀水喝。40年后,想想他们当年从很远处担水给我们喝了三年,而年幼无知的我们竟然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说,对他们的朴实善良倒是很感激的。
记得当年农村家庭都不富裕,我家也很穷,每个孩子只有一件过冬棉袄和棉裤,贴身内衣也只有一两件,没有保暖内衣,更没有羊毛衫羊绒衫之类高档保暖内衣。我初中时顽皮,不爱惜衣服,每年冬天,棉袄袖口因摸桌子搽鼻涕,糟蹋得像理发师的磨刀布,闪闪发光。因无换洗棉衣,也只得凑合穿。穿着这样的脏衣服,对青春期的大男孩很伤自尊,尤其怕见女同学,有时偶然巧遇,总会把棉袄发亮的脏地方贴在身后,整个人显得很僵硬,窘态顿生。
|
|
给读者的一封信
欢迎关注「文化明光」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朋友圈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