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八十万前秦军队?

淝水之战中,前秦号称八十万人,但是实际上没有那么多。

因为前秦这时候已经完全统一北方,包括河西走廊地区,所以此战兵源调发范围极大,几乎是前秦统治区的总动员。所以,征发范围极大,各部的完成情况也就很不同。前锋部队已经在河南集结完成了,凉州地区的部队还没完成征发,各少数民族的军队也都还没有完成征发和集结。

因此,实际上到达淝水前线的估计在三十万人左右。

集结完成并到达进攻前线的前秦军队,并不是全部用于淝水之战前线,而是分别从荆州地区和江淮地区两个方向进攻的。

比如慕容垂的十多万人,起初出现在江淮战场,后来又出现在江陵一带的战场上。淝水之战前秦军崩溃后,符坚也是迅速奔往慕容垂军中。说明这部分军队是战略机动部队,没有完全投入淝水前线。

而被符坚寄予厚望的姚苌在梁州,益州方向并没有完全投入战争,基本保持了部队的完整。这也是他能在前秦崩溃后迅速建立后秦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合各种情况估算下来,真正用于淝水前线的前秦军队实际上就是十万左右,远没有符坚自称的八十万人那么多。

东晋方面,此时的政治格局是桓温权倾内外的局面刚好随着桓温的去世而结束,由桓温家族的桓冲驻扎在荆州地区,而谢安家族的谢尚谢玄等人则驻扎在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的东临军队原来大约五万人,此时,谢玄奉命招募在五胡之乱中南逃而来的流民,建立了北府兵,其核心精锐约八千人,战斗力比较强,是东晋军队的中坚。

在前秦军队南下拉开战争序幕后,东晋一开始的军事压力是比较大的,所以军事战略上是比较保守的。东晋军队主动放弃了一些地区,收缩兵力,据险而守,避免主力决战,坐待前秦军队师老兵疲,等待战机。

虽然桓冲与谢安政治上此时正在激烈角逐,但在面临外部威胁的时候,仍然保持了比较冷静的头脑。桓冲不仅极力在自己的辖区抵御前秦军,而且派出了三千人的军队支援东线作战。

后来就发生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淝水之战的结局。东晋军队要求前秦军后退,好让他们渡河过去进行决战。前秦军刚一后退,作为前秦军前锋的东晋投降过来的朱序突然大喊秦军败了,造成前秦军队混乱,晋军趁势进攻,导致前秦军全线崩溃。

从这个记录的情况看,前秦军队的组成可能是比较复杂的,编制和指挥比较混乱,并没有将数量庞大的军队编组成战斗力较强的军队。

虽然淝水之战并没有消灭东晋,反而造成了前秦政权的崩溃,使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战乱持续不断的局面。

但反过来看,也正是因为淝水之战打破了东晋的门阀政治均衡格局,出身于北府兵的社会地位较低的刘牢之等人崛起,并在随后镇压桓玄叛乱的过程中完全控制了东晋政权,最后由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南朝的刘宋政权。

更为详细的讨论可以参考田余庆的《东临门阀政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