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12月第51卷第12期
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陈明懿、应川蓬、罗东升、吴冬梅、杨镓宁、戴耕武
(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摘要: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下肢淤积性皮炎的疗效。
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下肢淤积性皮炎患者52例,共60条患肢,利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肢随机分为分为联合组、黏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0条患肢。3组均先接受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组肢体在激光术中同时注入泡沫硬化剂后,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黏多糖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对照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4周。记录3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联合组、黏多糖组、对照组治疗前EASI(分别为9.64±4.58、9.94±4.18、9.50±4.41)、VAS(分别为7.25±1.29、7.50±1.19、7.45±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52、0.218,均P>0.05)。治疗4周后EASI分别降至3.54±1.57、5.86±2.39、7.04±2.75,VAS分别降至2.35±0.67、3.85±0.67、4.65±1.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18.80,均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EASI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0.05),黏多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0.05),黏多糖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淤积性皮炎,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短期疗效优于仅联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瘙痒的改善优于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静脉曲张;硬化疗法;葡糖氨基聚糖类;激光疗法;治疗结果;淤积性皮炎
文献编号: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8.12.007
基金项目:
四川省卫计委科研课题(130208)
淤积性皮炎(stasis dermatitis)是下肢静脉曲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该病临床常见但难治,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淤积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皮肤科传统治疗以口服及外用药物为主,因未对病变血管产生影响,往往疗效欠佳。泡沫硬化剂注射作为近年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微创技术,对闭锁异常返流浅静脉具有良好疗效[1]。我们观察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药物
1.3 治疗方式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及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1.1 EASI:3组间治疗4周后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评分低于黏多糖组(t=3.22,P<0.05)、对照组(t=4.86,P<0.05),黏多糖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05);治疗前后分数差值比较,联合组高于黏多糖组(t=2.12,P<0.05)、对照组(t=3.82,P<0.05),黏多糖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见表1、图1。
2.1.2 VAS:3组间治疗4周后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评分低于黏多糖组(t=5.30,P<0.05)、对照组(t=8.13,P<0.05),黏多糖组低于对照组(t=2.83,P<0.05);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联合组高于黏多糖组(t=3.83,P<0.05)、对照组(t=6.67,P<0.05),黏多糖组高于对照组(t=2.83,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3
讨论
淤积性皮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其发生原因与静脉返流导致的组织缺氧、局部炎性介质增加以及微生物因素有关[4]。近来研究表明[5],局部组织缺氧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受损,进而导致血液中多种细胞、蛋白及组织液漏出。其中纤维蛋白原漏出后,可在血管周围形成阻碍氧气弥散和营养物质输送的纤维蛋白鞘,进一步加剧局部营养障碍。本研究中联合组与黏多糖组、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说明只有同时治疗病变血管,阻断异常返流的血液,方可取得更可靠的效果。
泡沫硬化剂注射作为一种较新的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技术,利用空气与药物混合后产生的泡沫,排空静脉腔内血液,硬化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壁,避免了血液对硬化剂的稀释,改善了治疗效果。不仅如此,新的硬化剂(如聚桂醇)还具有疼痛反应轻、对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6]。2013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指南,也已将静脉内消融术、激光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列为针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线治疗[7],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减少复发,需要把握好该技术的适应证[8]:①局部静脉曲张,尤其是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曲张静脉;②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其他类型手术的辅助疗法;③追求美观但不愿意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硬化剂治疗推荐用于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以及直径<4mm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对术前彩超检查提示血管内径<4mm的隐静脉属支轻中度曲张静脉患者(18例患者,20条患肢)使用泡沫硬化剂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主要成分为多磺酸基黏多糖,是由动物肝脏提取的黏多糖肝素脂,能迅速透过皮肤,具有抗凝血酶作用,能有效阻止微血栓的产生;同时抑制组织中蛋白酶的分解及透明质酸酶的扩散,具有较强的消炎、保湿作用[9]。此外,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促进皮下结缔组织再生[10]。其抗炎、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既可以治疗淤积性皮炎,又可以同时作为术后辅助用药在硬化剂注射处发挥预防病理性血栓形成作用。本研究中,黏多糖组4周时VAS低于对照组,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我们认为,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治疗淤积性皮炎,短期疗效优于单纯联合多磺酸黏多糖或糠酸莫米松外用。在症状改善方面,联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优于糠酸莫米松乳膏。然而,本研究病例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在将来的研究中,随着泡沫硬化剂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可以考虑不使用腔内激光消融术,从而更加客观地判断泡沫硬化剂及多磺酸黏多糖在治疗淤积性皮炎中的作用。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