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四位君王,70岁成功“出圈”,司马懿的隐忍之路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建立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重用与陈群、吴质、乐铄并称太子四友的司马懿。
但魏王曹丕如此依赖司马懿,仅二十多年后,便以曹丕侄子曹爽谋反为名发动政变,大肆屠杀曹氏宗亲,并诛杀三族。
这三族的范围比九族的范围大。灭三族是指父亲九族、母亲九族、妻子九族共27族,甚至已出嫁姐妹都要被诛杀,死者竟有5000多人。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早年没有谋反之心,相反,他还是一个善于官场之道的人。
那么司马懿是因为什么事情,最终发动政变的呢?
司马懿二十三岁时初入政坛。
公元201年,司马懿被推荐为上计掾。这个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却可以见天子。
每年年底都要代表郡守,入京向皇帝或司徒.司空.司马三公回禀今年的政绩。
这时,任司空一职的曹操,见到司马懿觉得他很有才华,想把他招揽到自己的府中做官,但司马懿却装病,拒绝任职。
据史书《晋书·宣帝纪》记载,由于司马懿看不起曹操的出身,司马懿出身名门,祖上世代为官,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任东汉京兆尹一职,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
曹操的出身却很卑微,其父曹嵩乃是宦官曹腾过继地的养子。
而且曹操早年可以入关,还是靠司马懿父亲的推荐,因此司马懿不愿意臣服于曹操。
另外,曹操虽已成为司空一职,但只是初步掌握了朝政,地位并不稳定。
因此司马懿见曹操的前途并不明朗,怕影响自己以后的仕途,就不愿意任职。
但是如果直接说自己不愿意就职,难免会得罪曹操,所以圆滑的司马懿说自己生病了。
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年轻时,就对从政之道颇有研究。
司马懿真正走到曹操身边,是在七年以后。
公元208年,54岁的曹操成为丞相,此时曹操已彻底消灭袁绍的势力,统一北方。
并牢牢控制政权和军权,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发展生产和教育。
此时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觉得,曹操大势已成,便想让自己的儿子,去曹操那里任职。
曹操没有忘记,当年司马防的提携之恩,便让司马懿,来自己的府中任职,负责教导曹丕。
司马懿未来的成就,可以说与他的显赫家世密不可分。
这时,曹操大势已成,独揽大权,为了得到曹操的重视,司马懿常常揣摩曹操的心理。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一贯奉行谨慎原则,低调行事,三思而后言,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
诸葛亮征讨张鲁时,司马懿随军,他觉得现在是攻打刘备的好机会,于是就向曹操献策,但曹操没有采纳,见自己的意见与曹操的想法不相符。
就再也不言语半句,司马懿的这种性格深受曹操的喜爱。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曹魏,围曹魏大军于樊城。
曹操觉得许昌离樊城很近,现在应该迁都于河北。
司马懿便献计,他认为刘备与东吴孙权,看起来是两亲家,实际上他们关系已经疏远。
现在,我们派人到江东去,鼓动孙权和我们合作,一起攻打关羽,那时樊城的困境自会解除。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计策,继续出兵攻打樊城,打破了樊城关羽的包围,同时孙权发兵在背面攻击关羽,前后夹击最后关羽被俘杀。
这次司马懿虽然立功了,但是曹操手下谋士太多,所以日后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一直都是文学掾这种的文职工作,毫无权利可言。
那么,司马懿的命运是何时发生改变的呢?
这主要还是由于司马懿跟对了人。
曹操虽然有二十五个儿子,但当时真正能担当继承人的,只有二子曹丕和四子曹植。
曹植从小就聪明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曹操对曹植常常赞赏有加,内心也更倾向于曹植当太子。
但后来曹植因自负,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曹操对他失去信心。
公元216年,六十二岁的曹操带领曹丕,率军从淮南进攻孙权,留曹植看守国都,目的为了看下曹植的治国之道怎么样。
然而曹植却没有给曹操惊喜,在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和亲信们喝起酒来。
酒喝尽兴了,曹植又吩咐侍从备车,执意要从司马门出宫游玩。
要知道司马门的驰道,是为了方便天子出入宫的,除了曹操本人其他人是禁止使用的。
但曹植却不管不顾非要走,待曹操凯旋而归,听说了此事非常震怒,当即处死了守门的侍卫,并痛斥了曹植。
最后曹操立曹丕为魏国嗣子。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曹丕登上王位。
司马懿和颇有智谋的陈群吴质,和善于领兵的朱铄一起共同辅佐曹丕。
根据史书记载,曹丕在位的时间,总共是六十八个月。
这期间,他在外征战和巡游的时间,便占到了四十四个月之多。
皇帝在外巡游,后方的一切得有个靠得住的大臣全权负责,而这个人曹丕选择的正是司马懿。
司马懿在曹丕眼里既忠诚又可靠。
曹丕升任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并兼任尚书事,是集军权和政权于一身。
在曹丕40岁时病重了,曹丕临终时让曹休,曹真,陈群和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新皇曹叡。
魏王曹睿虽然登基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但他的政治手腕,可一点也不输给他父王。
曹睿刚一登基,为了把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便开始对辅佐大臣进行重新任命。
命曹休为大司马驻守扬州,对付孙权。
命曹真为大将军,派往关中战区对付诸葛亮。
命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派往南方,镇守吴蜀两国的结合部。
表面来看这四位辅政大臣,在曹叡手下都得到了重用,实则调离了权力中心。
公元227年,司马懿奉曹睿之命,驻扎宛城,管理荆、豫二州军事。
那时身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正要北伐,于是便秘密与孟达通信,希望他能背叛魏国,重新回到蜀国。
曹丕在位时孟达叛蜀降魏,并受到了曹丕的重用,后曹丕去世了,又有了想反曹魏而归蜀汉的想法。
司马懿得知后,给孟达送去一封信,说这是诸葛亮的反间计,让他不要中计。
其实写信是为了拖住孟达,给自己争取时间。
孟达收到信后,开始犹豫不决,这时司马懿开始快马加鞭地赶路,不到8日就兵临城下。
孟达万万没有想到本该是一个月的路程,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到了,孟达毫无防备,最后司马懿破门而入,擒斩了孟达。
这一战让人们看到了司马懿的谋略,在军中也树立起了威信。
公元234年,诸葛亮开始了第五次北伐,那时大将军曹真去世了,于是曹叡让司马懿去主持前线的工作。
当时诸葛亮带领十万大军,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安营扎寨,不与蜀军作战,知道蜀军从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司马懿想把蜀军拖垮。
但诸葛亮这次早有准备,让士兵在驻扎的地方开始种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在蜀军和魏军双方周旋的时候,诸葛亮因疲劳成疾,身体每况越下,不久就与世长辞。
司马懿靠着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司马懿回去后被加官进爵,再加上尚书陈群,病逝了洛阳,曹休,曹真也都相继去世了。
当年的四个辅政大臣,就剩司马懿一个人了。
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建立燕王,定都于今辽宁辽阳。
于是,曹睿命司马懿统领雄兵四万,前去平定辽东。
公孙渊听说司马懿来了,派卑衍将军率领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围绕城垒挖壕沟二十多里。
司马懿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先在辽河南岸多插旗子,造出魏军人马众多的假象。
然后对壕沟进行佯攻,将辽东军队全部引向南线,司马懿则带领主力军直奔襄平。
这时连降大雨,河水暴涨,魏军的一些人有了迁营的想法。
但司马懿说谁在扰乱军心,立马处斩,就这样司马懿在原地足足等了30多天,公孙渊在雨天宣战,司马懿也不予理会。
直到水渐退去,司马懿才带领军队开始备战。
司马懿是个相当沉得住气的人,在情势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他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魏军开始包围襄平,在城外堆土丘,准备了大量石子,用弓箭射城,日夜攻打。
那时候公孙渊城里粮食吃光,死伤不计其数,于是公孙修带领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
司马懿大军在后面乘胜追击,最后斩杀了公孙渊,随后破城攻入,把数千名官吏斩首。
司马懿在平定辽东之后,把年纪过60的士兵都送回家乡,让他们安享晚年,那些战死的将士尸首也送回家乡,入土安葬,这一举动使将士们颇为感动。
此时的司马懿声望和官位,终于到达人臣的顶点。
然而就在平定辽东的第二年,曹睿病危了。
曹睿临死前,命司马懿与曹爽一起为辅助大臣,辅佐年幼的曹芳。
起初,曹爽一直把司马懿当作父辈来侍奉,只要有事就去和司马懿商量,再共同下决断。
司马懿对曹爽也比较客气,所以在辅助初期,两个辅政大臣,在政治上达成了一定的平衡。
在曹爽掌握了兵柄之后,身边的亲信慢慢开始多了,并为曹爽出谋划策。
他们认为司马懿屡获成功,还辅助了三朝的皇帝,论功劳论苦劳都在曹爽之上,怕日后难以控制。
所以曹爽让魏齐王曹芳下令,命司马懿为太傅,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又将弟弟曹羲封为中领军,曹训封为武卫将军,曹彦封为散骑常侍,其他兄弟可以随意出入宫廷禁地。
而后,曹爽开始大肆享乐,每日按皇帝的标准饮食,车马和衣服都和皇帝的相似。
更私下把魏明帝的许多才人当作自己的妻妾,天天喝酒作乐,极尽奢华。
后来郭太后出面制止曹爽的行为,曹爽却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监禁了起来。
对于曹爽的做法,司马懿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选择隐忍,装病不问政事。
曹爽得知司马懿命不久矣,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
曹爽不知道,此时的司马懿是在装病,其实暗中已经开始与太尉蒋济等人,谋划推翻曹爽了。
政变之事性命攸关,非同小可,没有十足的把握,司马懿不会轻易动手。
当时的司马懿已经60多岁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可以说,不管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他都高出曹爽太多。
而曹爽却不得人心,如今只差一个机会,便可顺势推翻曹爽。
就这样,司马懿沉寂了10年,终于等来了机会。
公元249年2月,魏齐王曹芳要到济阳市北扫墓祭祖,曹爽带着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当司马懿听说,曹爽兄弟出城的消息后,马上调集人马,并让担任中护军的司马师,带着兵控制京都。
同时司马懿还召集过去的老部将,管领曹爽的军营。
曹爽得知消息后,亲信们开始为他出主意,让曹爽要挟曹芳去许昌重整军队,再回来讨伐司马懿。
但曹爽优柔寡断的性格,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司马懿趁势又命人,前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只要免去官职,定不会伤他性命。
曹爽的亲信们都劝他,不要相信司马懿的话,但最后曹爽还是选择放弃抵抗。
随后请曹芳下诏,免去自己的官职,并跟随曹芳进入了京城。
事情本没有曹爽想的那么简单,曹爽刚一回府,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软禁起来。
司马懿很快就通过严刑拷打曹爽亲信,得知他有谋反的念头,就以谋反罪,将曹爽及其党羽杀死,并灭三族。
这时司马懿大权在握,但没有称帝,因为当时的司马家还没完全掌控局势,司马懿只是成功当上权臣而已。
虽处死了曹爽三族,但在朝中仍然有忠于曹魏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以司马懿的性格,是不会贸然行动的。
而且当时司马懿已经70岁了,年老体弱,不堪重负,只能尽自己能力为后辈铺路。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终年七十三岁。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到此司马家的时代才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