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痔疮16例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
2013年第53卷第42期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痔疮16例临床观察
宋鲁成1,沈军2
(1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 2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7例痔疮患者(内痔25例,混合痔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 例及对照组21 例。观察组于3、7、11点位母痔上方的直肠黏膜下层及内痔部分分别一次性注射聚桂醇,对照组于上述部位注射消痔灵。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维持有效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维持有效的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痔疮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消痔灵比较更为安全。
关键词:
聚桂醇;内痔;注射治疗
文章编号:
1002-266X(2013)42-0086-02
局部注射硬化剂为内痔及混合痔的主要治疗方法。消痔灵为常用硬化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如疼痛、下坠感、血压下降等。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桂醇)是一种国产新型非油脂性硬化剂[1],临床应用范围广泛。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们将其用于16例痔疮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痔疮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3岁;病程3~40年、平均14年。内痔25例,混合痔12例;临床分期[2]情况:Ⅰ期(肛门镜直视下可在齿线上见到痔核,但大便时不脱出肛门外)20例,Ⅱ期(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但可自行回纳)12例,Ⅲ期(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纳)5例。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观察组)16例,消痔灵组(对照组)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病程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①临床效果:痊愈为症状(便血、脱出和疼痛)消失,痔已消失;好转为症状明显改善,痔明显缩小;无效为症状以及痔形态、大小无变化。②随访:两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维持有效(内痔出血、脱垂全部消失,肛门镜检查示内痔萎缩但未完全消失,质地较柔软,黏膜完整,可有轻度充血)的时间。③不良反应(疼痛、下坠感、血压下降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2天可见注射内痔处痔核有萎缩,但充血明显,脱垂内痔不再脱垂,第7天可见内痔较前进一步萎缩,充血减轻;第14天痔核充血基本消失,局部较柔软,但部分隆起的痔核未完全消失。对照组注射后第2天内痔处痔核有萎缩,但充血更明显,脱垂内痔不再脱垂;第7天内痔较前进一步萎缩,痔核变硬,充血减轻;第14天痔核处仍有充血,局部质地较硬,隆起的痔核未完全消失。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两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随访期内均维持有效。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23.81%,P<0.05。
3 讨论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