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20210920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屠场》: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描写了一个立陶宛移民家庭的悲惨遭遇,他们满怀憧憬从家乡来到美国寻梦,在芝加哥屠场区找到工作,以为美好生活将从此开始,不料灾难接踵而至,后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主人公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小说的本意是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厂恶劣的劳动条件,描写立陶宛移民一家在美国定居后的悲惨遭遇。但是富有戏剧性的是,《屠场》之所以引起轰动,并不是因为作者对资本主义工资奴隶制的描述、对垄断资本剥削行径的控诉,而是因为书中对肉制品质量的描写,甚至迫使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卫生的法案。作者本人也没有想到,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影响远远大于其艺术贡献。他后来曾就此调侃,“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屠场》是20世纪初期美国文艺界“揭发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在它之后,连续出现了许多部作品,对美国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揭发。
厄普顿·辛克莱(1878年9月20日—1968年11月25日):美国左翼作家、“社会丑事揭发派”小说家。他1902年参加社会党,曾对芝加哥的劳工情况进行调查,并据此写成长篇小说《屠场》(1906),本意是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厂恶劣的劳动条件,描写立陶宛移民一家在美国定居后的悲惨遭遇,但因为书中对肉制品质量的描写,引发社会关注,迫使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卫生的法案,从而使本书成为20世纪初期美国文艺界“揭发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其后,辛克莱继续创作揭露社会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描写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击垄断资本家的《石油》(1927),后被改编成电影《血色将至》,揭露政治腐败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顿》(1928)等。辛克莱在写作之外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从1940年开始,辛克莱以《世界的终点》为总题,写了11部长篇小说,描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社会情况,其中《龙齿》(1942)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
关键词:外国文学 美国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