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寻脉文化本源 揭密道术裂变(之二)

在前面的第一部分,我们见识下庄子笔下的方士群体,或许许多人会由此联想到这一画像实际上更多展示的是儒家的形象,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深刻评价。而按照庄子在本文中的排列次序,庄子让百家人物中第二位出场的是墨家。庄子对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和禽滑厘及其学说进行了点评。

不侈糜无度而积德于后世,不随意毁损消耗天下万物,不刻意显摆比拼功利排场,制定一些严刑峻法,以严苛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自律来惩治矫正违反行为,为后世置备应急所需,墨翟和禽滑厘等墨家的祖师弟子们对此心悦诚服、闻风而动,争相著书立说,并身先垂范,以求尽其所能,为民除害兴利。但虽知侈靡无度过份,炫耀排场硬伤,但翼望以一己之力革除弊端,毕竟处位不当,而所行也找错了对象。许多穷人本就生活在贫困线下,再行简衣缩食,只会雪上加霜。

所以,这种作法,只能说是从一个极端迈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但严苛也过于理想化了。所作的《非乐》主张和《节用》设想,提倡生前不与歌舞音乐相伴,死后不用葬礼服丧。这些,实则能够实行的只是提倡者的自身强制,根本管不了达官贵人,豪族显贵们的我行我素,莺歌燕舞;也无形中剥夺了普通百姓的日常娱乐和对死去亲人应有的基本尊重。当然更与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大道精神相去甚远。

墨子的泛爱众、兼相利和不要争斗思想,都源自于其对世人的博爱思想,所以其倡导的墨家之道,心情平和不怒。其人又广博多闻好学多识,刻意尚同,但又不与过去的先王们和同共识,而是不断地摧毁古代的礼乐典章,实在是难于自我调和且常常陷于自相矛盾之中。

如自黄帝作《咸池》之乐以来,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规制,依贵贱等级的不同而各有定则,上下有不可逾越的等级规制。天子的棺槨品级最高,达到七重;诸侯次之可达五重;大夫又次之达到三重,到了士吏这一层级,只能是双重。如今墨子极力提倡生不和舞乐相伴,死不服传世丧葬之礼,只以一具三寸薄棺处理后事并且去除内棺定制,以此作为世人遵循的规范。身为平民百姓,却力倡強力忍为,自行变易世俗传统礼乐规制,不仅没有抓住侈靡浪费的本质原因,其应对之法也极失当,必然使民无所适从。

所以,以这种独断专行强力忍为方式来教导人,恐怕让人更趋绝望,离自然本性也越来越远,恐怕会是事与愿违,和当初的博爱世人的思想背道相驰,怕不是爱人的表现吧;而用这种思想来约束自己,当然也是不懂得爱惜自己的体现。

果然后来这一墨家学派便自我破败了。虽然有爱民的思想,也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但毕竟对其中的内在原因没有真正透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也文不对题,当然也让自己身陷其中而难拔,以至于人们行为时大多歌不成歌,哭不象哭,乐不是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人们都不知道要从哪儿找到自己的归属啊!

他们的一生本自勤奋不已,而死后的丧葬大多简单处置,这种终极一生以苦相伴的行为和理念,让人们惊悚不已;这种让人长期处于忧患悲苦境地的作法,又有多少人能够强力忍为?!恐怕与圣人之道相去甚远吧!而这,实则是违背天下人的本性本真的,更加难于让人忍受,不堪其害。墨子虽然自己能自我苛责自律,行其所为,但却也奈何不了天下人,无法让天下人随行就法,折磨自身心性!天下人因此也不予多加理会了。而这种背离天下人自然本性的作法,当然与王道大业也相去甚远了。

墨子所尊崇赞许的是大禹的功绩,而且以终身效法大禹为荣。他说:过去大禹治理洪泛之水,决口改道、疏解江河之水而连通四境九州,治理的天下名山大川有三百之多,支流达三千之数,而小河径流更是不计其数。治理过程中,大禹不仅亲历其中,更是自己操持橐耜日夜奋战,数次破土导流交汇九州之河,混同相异之水,以至于操劳过度,身上的腿皮连着筋骨,腿毛也消逝难寻;一生始终沐浴疾风劲雨,不知经历了多少的寒来暑往、风来雨去,从来不知歇息少许,为天下创设了这万国基业。大禹至圣,却如此劳苦功高,造福万民,这正是大禹成为至圣之人的原因所在。

墨子以大禹为楷模的言传身教,使得后世的墨家子弟,竞相以兽衣粗布裹身蔽体,以木屐草鞋行走江湖,无日无夜地奔波劳碌,相互比拼谁更能吃苦耐劳,以此作为人生的基本准则。并相互加油鼓励,说是若不能如此生活劳作,便没有践行大禹之道,也不足于成为墨家子弟。

这种为了天下而奋不顾身不辞劳苦的作法,实则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天下不公的现状,而其思想和行为相互矛盾的冲突,以及理念和结果的巨大反差,反而使墨家子弟也陷入了自我矛盾和冲突当中。各派争吵不休,竞相标榜自己为正宗。相里勤的弟子,五侯的门徒等北方、中原之派墨者,南方的苦获、已齿、邓陵子等墨家子弟,都以日夜不休诵读《墨经》为要事,但理解上却各不相同,都以对方为诡异谲怪,乃是别派他庭。相互间为坚白同异的孰是孰非而争论不休,无有终时;用奇偶不可相互抵触的标准为不可违逆之道,以作应答之语。以推举出的首领为巨子圣人,都竞相发誓愿意为他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以至于“士为知己者死”成为墨家子弟的定制标配和口头之禅。而走不出绝望泥潭的巨子门人,竟然也留下了不少一同任性赴死的真实轨迹。而这种不顾今生之行为的决绝,又如何能够担当拯救后世之任?!其中的草菅人命之作派,又背反了多少自然的真情率性?!而反观当今世上,却又有多少人至今还深陷于这难于走出的自虐泥坑而沉迷不悟?!

墨翟禽滑厘这种为天下的想法是好的,毕竟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但其具体行为则走向了理念的反面,因为这种行为背离了人的本性,所以,事与愿违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些,都将使后代的墨家子弟都要经历强力忍性、风餐雨霖的艰苦磨难,让身上的腿皮肤毛消磨殆尽,身心疲累而已,实在是扰乱之实甚于治理功效,适得其反。虽然墨子的一生确实都在想着怎么为天下人造福,追求能够消除人世蔽端而兴利天下的思路和举措,并且终生矢志不渝,死而后已,穷尽一生的才智心力,直至交瘁身心,灯尽柴枯,但毕竟未能切中问题本质,以致于思想和行为不相统一,至多只能算是有才之士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