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读的书│“群经之首”《周易》

摄像:岑叶明  徐强  剪辑:徐强

读一点《周易》
★/徐强
《周易》原来只有“经”,称为《易经》,包括卦爻画与卦爻辞;后来增加了“传”,称为《易传》。《易传》是对《易经》的解读与阐释,共有七个部分的内容,分为十个篇章,通常叫作“十翼”,意思是为人们理解《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周易》起初是用来占卜算卦的。在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非常有限,希望能够通过占卜算卦的方法来预知未来,避免各种天灾人祸,达到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目的。同时,占卜算卦这一行为,也说明了先民们在思想上的某种程度的觉醒。大家开始觉得,通过“人事”的努力,或许可以对“天命”产生一些影响,化被动为主动,坚定前行的方向,而不必时时、处处、事事都受制于“上天”或者说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惶惶不可终日。
随着《易传》的产生,《周易》逐渐构建起一个以探索天、地、人“三才”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核心的独具一格的思想体系,完成了从巫筮之书向人文典籍的转化。先民们在观察宇宙(天)、自然(地)、社会(人)各种现象的过程中形成的形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发展思维、联系思维、平衡思维等等,无不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迷人光芒,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悠久之元典”(张岱年语),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大根大本”(朱伯崑语),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寇方墀语),值得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断地去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
当然,《周易》成书年代久远,行文简约古奥,普通读者往往望而生畏,无法卒读;要求人人都对《周易》有一定专业程度的了解,也不切合实际。但不管读与不读,《周易》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的滋养。《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提倡“读一点《周易》”,就是鼓励“日用而知”,起码要懂得一些常识,知道我们的文化根源在哪里,借此表达对先民们的敬意,不至于落下数典忘祖的讥诮。兹略举数例如下:
人名源自《周易》。比如毛泽东主席,字润之,“润之”二字出自《周易·系辞上》的“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又如蒋中正,字介石,名和字都出自《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书名源自《周易》。比如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明夷”二字出自《周易·明夷卦》,意思是正人君子在艰难黑暗的处境中韬光养晦,以等待光明的到来。又如罗庸的《习坎庸言》,出自《周易·坎卦》的“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意思是正人君子身处危险重重的境地,要像流水奔腾不息那样坚定操守,持之以恒地修身养德,熟习政教方面的事务。
成语源自《周易》。我们常用的一些成语,比如三阳开泰、九五之尊、虎视眈眈、谦谦君子、物极必反、乱极必治、否极泰来、殊途同归、洗心革面、革故鼎新、无妄之灾、不速之客、文过饰非、防微杜渐、群龙无首、反目成仇、乐天知命、正大光明等等,均出自《周易》的“经”或者“传”。
警句源自《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富有启发意义的格言警句,也都出自《周易》的“经”或者“传”。
以上数端,不过是《周易》在日用方面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但已足可窥见其义理之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要而言之,读一点《周易》,正如《礼记·学记》所说的“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有志于学者,当引以为乐。

今日书签

推荐书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