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四岁,跟随父亲卖陶器

那一年,我十四岁。

学校已放寒假,但农村没有假,父母亲希望我为家里出点力。我呢,认为自己已是初中生,该表现一下本事了,欣然应允。干什么好呢?

老家是陶器之乡,安仁民谣:老鸹桥(现称罗家桥),三只罐子搭个窑。那时候,以罗家桥为中心的宜阳河两岸的山坡上,布满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陶器厂,那烧制陶器的龙窑像一条条巨龙卧在山岗上,烟囱吐冒烟火,烟雾缭绕,一派繁荣景象。村里人有胆量的当了窑厂老板,有技术的做了师傅,多数人农忙种田、农闲贩卖陶器。每年冬天,是陶器贩卖季,在通往周边县的道路上,散布着挑着陶器躬着身踽踽前行的“安仁古”。

我寒假干什么,父母亲琢磨了半天,终于形成了共识:冬天除了上山砍柴挖树蔸,也没更多农活,干脆随大人到耒阳卖陶器,赚几个现钱。

对我第一次外出做生意,父母亲特别费心,父亲特意寻来了一副适合我身高用楠竹鞣制的挑子,晚上还就着煤油灯赶制了一双加了旧布条的草鞋,看到别具一格的挑子和草鞋,我迫不及待地试了试,感觉蛮不错;母亲忙着准备路上吃的食物,主食为米饭、红薯,菜肴是咸菜、豆腐乳和盐辣椒,用一个陶罐装着,我闻了闻,有些食欲。

出发那天,父亲带着我早早到了一家临近公路的规模较大的陶器厂。这里已经热闹起来了,像我们一样贩卖陶器的男人们在厂里转悠,我们也跟着转。先到厂棚子里,后又转到厂区中间的土坪上,把整齐堆放在这里的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缸子、坛子、罐子、盆子、钵子浏览了一遍。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坛坛罐罐,有些惊奇,有些震撼。父亲不是看场面,而是进行商业“侦察”,为下一步进行的挑选工作打基础。

挑选陶器有一定技术含量,包括看、听、测试等环节,看陶器的光泽、美观度,敲击陶器倾听声音,把有疑点的陶器放入水中测试是否渗漏等等。挑选陶器更要仔细,马虎不得,不小心也会掉入陷阱。对那种外观光洁漂亮,以为是上等货的陶器,一定要留一个心眼,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乃至小疤痕,有的疤痕不是烧制造成的,而是厂家私自用石灰等材料涂抹上去的,用手指一抠就掉渣,露出会渗水的缝隙。父亲熟悉陶器,也很谨慎,在挑选陶器上从没失过手。尽管如此,他也丝毫不敢大意,在人来人往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始终做到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按照程序一一挑选。好不容易挑选完,他仍不放心,须再一次进行观察比较,直到满意为止。挑选陶器费神更费时,等全部完工时,太阳已上三杆高了,我们得赶紧上路。

第一次挑担行走在通往县外的公路上,憧憬着外面新奇神秘的世界,我精神抖擞,兴奋不已,浑身是劲,步子迈得坚实有力,觉得肩上几十斤重的担子也没什么。父亲是长期挑担行走的老手,经验老道,一开始就告诫我:走路要平稳,急不得,快了走不远。果然,父亲的话不幸言中,没走几里路,我就开始喘粗气了,心跳加快,腿发软,不得不停下脚步。父亲见状没有责备,也停下来陪我休息,并说些安慰的话:好多人第一次都是这样,你还不算最差的,歇息歇息就好了。休息一会儿后,精神好像足了些,继续行走。我吸取教训,控制速度,放松心态,稳步前行,行走效率明显提高。一路经茶叶坳、观音阁,在枫泉圩停下来休息进食,把家中带来的食物消灭一部分。

今天的目的地是东湖圩,从枫泉到东湖有二十多里,这一段路是艰难的,尤其是后半程更艰难,肩上的担子感觉越来越重,喘气越来越急促,停歇的频率越来越高,脚上像灌了铅似的举步难移,好几次想赖着不走了,又在父亲的再三鼓励和催促下继续向前挪动。当我跌跌撞撞拖着一双沉重疲惫的双腿抵达东湖时,天上的月亮已出来了。我勉强支撑着把挑子放下来,两腿直打颤,眼睛冒金星,身体就瘫在地下,好长时间没有爬起来。

父亲也很累,我看得出来,但还不能停歇,有许多事要做。他走向店铺老板交纳每人每晚一角五分钱的住宿费,把两付挑子存放到铺子后面的杂房,查看晚上睡觉的房间,向厨房要了两碗热汤用来泡米饭。这一切妥当之后,方才叫我起来,与他一起共进晚餐——吃热汤泡米饭。餐毕,父亲再次进入厨房端来两盆热水,我们趁热洗脸、擦身、洗脚一条龙快速进行。洗濯毕,已睡意朦胧,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进入借宿的房间,我迷迷糊糊地看到,在一个可以容纳十来人的大通铺上,已有客人睡下,发出轻微的鼾声,我们没打搅他,蹑手蹑脚爬上床钻进有些僵硬散发着多种异味的被窝里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疲劳消退,精神尚好,毕竟年纪轻,身体恢复快。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东湖南面的厦塘圩,任务也有所变化,既要赶路,又要沿途叫卖。

沿途经过一溜大大小小的村庄,稍大一点的,我们往往都会寻个中心地方停下来,不能错过难得的商机。父亲用手做喇叭状,清了一下嗓子,连续向空中发出几声“卖坛哩喽”!(坛哩—耒阳方言,坛子罐子之类陶器)清脆悠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引起了村中阵阵骚动。最先迎接我们的是两条黄狗,嗷嗷嗷地一路奔跑过来,在距我们几米远的地方停住,一双闪光的眼睛瞪着我们,几次咆啸着蹦跶起来,挺吓人的。很快,少年孩童、男人女人们从各个角落陆陆续续围拢过来。

大家的眼光都投向两副挑子里的陶器,好奇地或漫不经心地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什么价格,我们微笑着面对他们,态度谦恭,有问必答,不敢怠慢。突然,一蓬头垢面男子,晃着身子走过来,全身散发着酒气,他象征性看了看挑子上的陶器后,对我们鄙夷地说:都是些破烂货,不准在这里卖了!我们一下子怔住了。旁边马上有人说:他是酒醉鬼,不要理他。我们哪里敢惹他,只有躲着他。僵持了好一阵子,酒醉鬼终于被人劝走了。庆幸的是,尽管出现了刚才意外的一幕,大家的心情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生意仍在继续进行。最先与我们成交的是一名年轻妇女,爽快地买了两小件:椒钵和一头盛油一头盛盐的罐子,这些应是她需要的,价钱也便宜,可以作得了主。购置大件还得一家之主的男人说了算。那时,一个劳动日只值一两角钱,花几块钱购置一陶器,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家之主的男人也难以作主。那天,一名中年男人相中了一口水缸,一个人蹲在那里反复察看、摩挲、敲打、试水,折腾了好半天。确保质量无误后,又在价格上磨蹭,用几乎乞求的笑脸与我们讨价还价,迫使我们屈服——减了三角钱,他才满意地交钱把水缸扛回家去。也有眼睛盯着我们父子的,特别是我这样一个个子矮小,身体瘦弱十几岁的孩子已引起了村民的同情和关注。一位七十来岁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迈着一双从小裹了布的小脚一踮一踮走过来,握着我一双生了冻疮的手,望着我一张稚嫩的脸,心痛地说:造孽啊,这么一点大的崽仔就出来卖坛哩……不由分说,硬是叫儿媳妇从家里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红薯粥来,看着我吃完。她老人家满是皱褶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我全身暖洋洋的。

走过几个村庄,挑子里的陶器在消减,肩上的负担在减轻,脚步也好像轻快些了。这时,天色慢慢暗下去,夜幕将临,父亲开始向人打听可以借宿的地方。很快在路边碰到一位在外行走的妇女,她用手指着不远处一幢砖瓦房说,那里有个李大爷,儿女都在外吃国家粮,就两老在家,喜欢做好事,屋里也宽敞。按照指引,我们往前找到了李大爷家。果不其然,老两口非常热情,待我们如上宾,让坐倒茶,整理床铺,提供热水洗脸洗脚,还给每人装了一大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蒸红薯,让我们美滋滋地品尝了一顿富有浓郁耒阳风味的红薯大餐。老两口微笑地看着我们吃,主动与我们拉家常。他们都去过安仁,对安仁印象好:稻谷多,人和气。睡觉前,父亲从身上掏出几角钱作为借宿费欲交给李大爷,两老见状忙不迭地说:那能收你们的钱!你们来了是缘份,我们高兴,到哪里去烧香做好事啊?没半点商量余地,坚决拒收。

第三天早上,我们起得更早,只有起得早,才能赶到厦塘圩占领一个能摆摊子的位置。其实起得早赶得早的大有人在,当我们急匆匆赶到圩场时,街道两旁的有利位置已几乎被占尽,我们搜寻了半天,才在一个空隙里找到一小块地盘。把陶器码好整齐有序地堆放在前面,扁担放后面,人坐在扁担上,简易的货摊就算完成。圩场还算热闹,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我瞪大眼睛,左顾右盼,搜寻着一个个从眼前过往的男男女女,盼望中间有人来光顾。可是,两眼望穿,也没什么顾客,有些焦躁、失望。父亲心里也急,但没表现出来,仍平静地坐着。一会儿,他手作喇叭状,拉长声音吆喝几声:卖坛哩喽!说来也怪,这传统的招揽生意的方法虽然简单,却也起作用,客人真的被招来了。顾客一来,父亲就特别兴奋,滔滔不绝宣传产品质量,不厌其烦地解疑释难,脸上泛着红光,笑眯眯的,父亲虽没读什么书,但善通人情,话语也幽默,特别喜欢打比方,常常说得顾客开心地笑起来。气氛好了,生意也就成了。

正午时分,到了预定的收摊撤离的时候,父亲果断以低价快速处理完最后几件小物件,领我急急地往家赶。

归心似箭,一路快走,以超常速度赶到了东湖圩。人是铁,饭是钢,早上吃的那碗红薯粥早消失得无影无踪,饥肠辘辘,再不吃点东西,一步也走不动了。我们选在一间铺子旁坐下,父亲讨了两碗开水,一人一碗,从陶罐里拿出李大爷送的最后几个红薯,选两个品相好一点的递给我,权作途中最后一顿的食物。我饿极了,尽管红薯已冰凉生硬,仍是三下五除二将其消灭掉。这时旁边一家小面馆里,食客进进出出,特有的肉香、面香、豆油香、葱花香不时飘逸出来,闻着真是馋,我不由自主地向馆子里看了几眼。父亲发现了,迟疑了一会,然后毅然向馆子走去,很快就将一碗肉丝面递到我手中,爱怜地说:趁热吃了吧,暖和暖和身子。在香味的诱惑下,也没想到给父亲留一点,就风卷残云般把碗里的面条、几点肉丝连同汤水卷进了肚里。吃完打哈欠时,看见父亲在一旁默默地啃着那冰凉生硬的红薯,霎时,一丝愧疚从心中溢出,后悔自己“怎么这样不懂事”!

回到老家已经很晚了,塆里静悄悄的,连狗叫声也没听到,各家各户早已关门睡觉了。但我家的煤油灯还亮着,母亲知道我们今晚回来,热着饭菜在等待。见到我们父子俩风尘仆仆平安归来,母亲很是高兴,招呼着洗脸吃饭。父亲从身上拿出用布包裹着的丰硕成果——七块多人民币交给母亲。母亲数着钱,看见我们父子俩狼吞虎咽的样子,一丝简单的幸福洋溢在脸上。

吃完饭,父亲和母亲的谈话仍在继续。母亲说:今年过年要用钱的地方多,买年货,送节礼,给全家人添置新衣裳,给孩子们定岁,这七块钱还不够,看来,年前还得再跑一回耒阳。父亲答应道:没有其他办法想,只有再跑一回了……我的眼睛已经迷糊,听不清父母亲下一步的家庭计划,澡也没洗,好像只脱了外面的袍子,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作者简介】陈和欢,湖南安仁人,大学本科文化。曾从军19年。原安仁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为安仁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爱好读书和思考,多篇文章在地方和军队文学刊物上发表。

(编审:周邦全)

 讲述安仁故事    探索文化渊源

传承神农精神    推进社会发展

https://mp.weixin.qq.com/s/j6QGOGdnTJZaTLIPE-1DQw

(0)

相关推荐

  • “坠入”红网十五年

    红网成立20年,我"坠入"红网15年,按资历,我算是红网的老网民.2006年5月19日,我在电脑上浏览,发现了红网,好奇地点击,似乎发现了"新大陆",特别是论坛 ...

  • 不要轻易摔破陶器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张去陶吧制作陶器的消费卡.据说在陶吧里面制陶能够找回童年时玩泥巴的感受.这天正好是星期日,从早晨开始,我一再请求先生同我一起去陶吧,可是他却想写字,我对他说,顺便去看看宣纸,才 ...

  • 那年,我十四岁

    十四岁,对每一个阳光少年来说,都应该是美好而灿烂的,然而我的十四岁却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痛苦,留在心中的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是苦涩的. 当年在我的老家海安瓦甸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听说吃粥就要哭, 锅 ...

  • 十四岁那年的暑假

    暑假是从领成绩单开始的. 初二期末考试后,我领成绩单回来时已是傍晚,我不想把极差的成绩给父母看. 近来,我常想起我同村同岁的国明,他辍学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要比当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高两三倍.其实 ...

  • 丁禹兮挑战新角色,演绎四十二岁的父亲角色,童颜父亲引人热议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酒酱子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近,剧本鲨这个游戏有一点好玩,在各地旅游地区开始盛行,而且在娱乐圈里的综艺节目上也是成为了明星演员们的游戏和节目!最近,丁禹兮作为新生代的实力派 ...

  • 十四岁少女早恋开房,父亲将其打骨折,谁犯法了?

    这两天一则关于十四岁少女与男友开房被父亲打到尾骨骨折的网贴看得人揪心.一个网友讲述了她家里的事情.她的女儿今年十四岁,因为早恋,学校已经找过双方家长沟通过这件事,女儿却执迷不悟,进而发展到夜不归宿,与 ...

  • 在十四岁那年就已注定了现在

    忽闻邵逸同学到上海开启全新的人生,紫晶晶心里觉得有点高兴,那是紫晶晶的第二故乡,有紫晶晶很多儿时美好的记忆.可是很久很久以来上海在她的世界里已慢慢淡去,没有太多的交集.紫晶晶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去,而 ...

  • 十四岁男孩野外偶遇蟒蛇,蛇下的东西让他更加兴奋,真是运气爆棚

    相信对大家说起蟒蛇,无不谈之色变,毕竟冷血动物,总是让人感到不喜.生活中不常见,但是就不代表它真的不存在,在一些人迹罕至的野外,蟒蛇可真的无处不在,国外一男孩就遇到了一条又长又粗的蟒蛇. 男孩今年十四 ...

  • 女儿十四岁,我开始焦虑(写给女儿十四岁生日的一封信)|| 文字:郭学谦;朗诵:潘音

    (文字:郭学谦:声音:潘音) 宝贝: 眼看就是你十四岁的生日了,爸爸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为你担心,这样为你着急过.而且转眼一想,这样的感觉怎么来得这么快,这么早.14岁,你到底是长大了,还是依然那么小, ...

  • 乳山人的青春:那年我十六岁(连载20)

    晚上和生子.连叶把倒掉的草垛重新堆起来,回屋里冲掉汗水沾满的污尘.坐在凳子上休息片刻,看看时间已到六点,看来爹和姐姐今晚不回家了,心中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油然而生.弟弟总是"饿"字当头 ...

  • 乳山人的青春:那年我十六岁(连载21)

    酷夏的漫长真的让人很无奈,我一天天地挨着,慢慢地不知何时,晚上睡觉不再那么燥热了.看看日历,已经立秋了.尽管如此,秋老虎的余孽仍然十分猖狂,中午时分天气似乎更加闷热. 今天是星期天,闲着没事便和友子哥 ...